童化让数感培养落地生根
2019-01-17孙娟
孙娟
摘 要:培养小学生数感的重点策略探索有情境感知:在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培养数感;操作领悟:在行为操作和思维探究中培养数感;活动体验:在数学活动及相互交流中培养数感;应用深化:在问题解决及实际运用中培养数感。关于培养小学生数感的3点思考:数感的培养要建立在儿童经验基础之上;对儿童数感的培养应更富有张力与厚度;数感培养期盼高素质数学教师的情智点拨。
关键词:情境感知;操作领悟;活动体验;应用深化;培养数感
在平时的课堂教育教学中,教师、家长和学生对数感的培养还存在一些误区,例如认为数感是后天无法培养而是先天形成的;数感的培养必须通过题海战术,多刷数学题;教师脱离生活灌输数感抽象概念等。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呢?
一、情境感知:在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培养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有效积累,就能为数感培养打好基础。所以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适应的生活实际情境,是一种直接并且有效的方法。
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积极创设与儿童知识背景、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结合孩子的基本认知与思维方式,从而加深对数的认识,真正理解数的内涵,从而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数感。
例如:在教学初步认识分数之后,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学生必须结合具体的实物或者情境,才能理解它们。例如:对于分数 ,在不同的整体中它所代表的实际大小可能不一定相同。比如1块蛋糕的 是 块蛋糕,而3块、6块、9块蛋糕的 分别是1块蛋糕、2块蛋糕和3块蛋糕。当学生根据具体情境有了直观感受后,在以后遇到这一类相似的数学问题时,就会自觉、主动地作出反思和评判。
二、操作领悟:在行为操作和思维探究中培养数感
数感的培养不是通过传授就能得到的,需要引导学生在具体操作实践活动中,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相互融合在一起学习,才能真正有助于儿童正确、全面、深刻地去理解数、感知数。
如在教学小学数学苏教版第五册“认识千克”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系列操作活动:
(1)掂一掂: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重1千克的物体,用手掂一掂,然后同桌交换物品,再掂一掂,感受不同物品的1千克是同样的重量。最后还要闭上眼睛,脱离实物,再在脑海中抽象地掂一掂。
(2)称一称:小组合作,每组准备一个台秤,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称小米(250克,4袋)、盐(500克,2袋)、橘子(1千克,1袋)。感受不同物品1千克的数量不一样。
(3)数一数:称出几本数学书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利用身边的物品感受4本数学书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4)看一看:仔细观察教师和同学们带来的物品,很多物品都有包装,在包装上往往标有净含量,在理解净含量表示物品实际的重量的同时,感受1千克到底有多重。
(5)拎一拎:在充分感受1千克重量之后,利用小组同学的物品,放在一个袋子中,感受2千克、3千克、4千克等其他重量,以便联系生活经验。
通过设计一系列行为操作活动,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具体物品体验1千克的实际重量,得到了直观感受,又通过对数学书、小米、盐等物品的称量,进一步感受1千克到底有多重,從而利用这种直接经验去测量其他物品的重量,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三、活动体验:在数学活动及相互交流中培养数感
课堂中往往发现,在同一个情境中,有些儿童逻辑性强,思维简练;而有些儿童却一脸茫然,抓耳挠腮。所以,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儿童在小组合作中自由、充分地交流,在交流中发掘个人内在的潜能和培养集体合作精神。
例如:在教学“认识年、月、日”这一课时,就如何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提出活动要求:“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年历表,圈一圈,能判断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如果没有年历表,你还能判断出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吗?”这时很多同学纷纷举手说出自己可以,引起其他学生探究的欲望:这其中肯定有奥秘。然后我设计了学生小组合作活动:先仔细观察闰年的年份和平年的年份有什么特点,再独立思考,最后组内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平年和闰年的。学生讨论很热烈,特别是对1900这样能被4整除,却不是闰年的年份讨论很激烈。最后在汇报时,通过总结,学生找到了规律:能被4或400整除的年份是闰年,不能被4或400整除的年份是平年。
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地进行了表达,语言是表达思维的最直接工具,当学生能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考时,他的思维就得到了发展,从而培养了数感。
四、应用深化:让儿童在问题解决及实际运用中培养数感
数感的培养需要在更多的应用中得到强化。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给学生更多的空间,为学生创设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应用中进一步培养和发展数感。
例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基本理解了连加连减的含义和学会基本的计算方法后,我创设了一个购买文具的情景:学校六一节给同学们准备礼物,请你用50元钱去帮助学校购买文具。
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结合不同的问题来选择相应的数据,想出了多种购物方案,他们在解决问题、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把自己和数学融为一体,数感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升华。
小学生数感培养和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体验而建立起来。在数感培养过程中教师不要刻意把复杂的问题情境简单化,更不能领着学生一步一步地收集信息,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在以儿童为主体的基础上把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数学教育的一项基本目标,他们的整体数学素养就一定会有所提高。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