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探究与实践
2019-01-17袁铁曹
袁铁曹
摘 要:教师应该跟随时代发展的要求,改进与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加强语文知识的掌握,基于此,对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探究与实践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探究;实践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教师也越来越意识到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与弊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改进与创新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真正应用于实践生活中。
语文是中华文化的体现,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从中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入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同时,教师应该对语文教学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从中选取适合的教学方式用于日后的语文教学,进而推进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
一、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是一门语言性的学科,传统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利用“填鸭式”教学法,学生会觉得语文的学习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课改的逐渐深入,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学方式也逐渐增多,根据教学内容,创建教学情境就是一种很有实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教学故宫博物院时,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故宫博物院的图片或者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通过观看对故宫博物院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表述从视频或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其次,教师引入课文的教学,让学生阅读课文,深入研究课文的表达方式与情感,运用于学生日后的写作中,通过此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与了解语文知识,并运用于实践生活中。
二、巧妙运用疑问教学,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是单一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知也不够清晰,觉得只要会背写字、背写词、背写古文就可以,然而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问题教学法就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语文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教师在进行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时,首先提出问题:你们是否知道狼牙山五壮士?为什么他们被称为狼牙山五壮士?狼牙山五壮士有哪些英雄事迹?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让学生对狼牙山五壮士有初步的了解,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文章中都写了狼牙山五壮士的哪些事?文章主要歌颂狼牙山五壮士什么品质?整篇文章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你们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由小组给出最终答案,这一过程不仅能开展学生学习思维,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认识,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另类思考标准答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还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打下良好的基础。标准答案是僵化式语文教学的典型表现方法,在标准答案的要求下,众多学生的思维被拘囿,长此以往,创新的活化和好奇的激荡心理都将消散,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保持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并由此学会举一反三,创新学习,避免学习思维的僵化。
例如,教师在进行北京的春节教学时,在练习时常看到题目,北京的春节有怎样的特点,这个答案是固定的,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另外的角度进行思考,提问学生:我们家乡的春节又有哪些特点,是否与北京的春节特点重合呢?通过这个问题能够拓宽学生看问题的方式,并让学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对全文内容有更深层次的掌握与理解。
總之,语文是教学中的重点科目,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教师也应该改进与完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杨士玲,周淑云.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8).
[2]罗光辉,陈兵安,李奇志.小学语文“坐标式”主题阅读教学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9).
[3]许涌.浅议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32).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