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学习心态,让学习真正发生

2019-01-17丁秀华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入境

丁秀华

摘 要: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的“‘学字的意义就是自己去学,不是坐而受教;‘生字的意义是生活或是生存,即自己去学生活或生存”。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不能解决问题的教育不是真教育。真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时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问题,更要切实关注他们的学习心态。只有这样,真学习才能真发生,学习才能完全入心、入情、入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质效。

关键词:真学习;入心;入情;入境

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不能解决问题的教育不是真教育。现代课堂学习,倡导“真学习”。让学习真的发生,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时的心态。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习达到什么标准?完成学习任务经历了哪些历程?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如何?这些都成了真学习的核心内涵,是我们必须全力解决的。本文从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心态入手,谈谈如何让学习真正发生。

一、入心,心心相印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注意力较差,学习不超过二十分钟注意力就开始分散。而我们现行的语文课堂仍然充斥着过程繁琐、方法不当的文本解读。过于繁琐的文本解读,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心生厌倦,常常是“人在曹营心在汉”。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更加地关注学生学习的心路历程,构建与教学活动适切的板块与路径,来拴住学生的心,使他们心无旁骛,全身心地学习。

如教学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课时,我根据文本的结构特点设计适切的教学入口与路径,设计了“读美”“读胖”“读瘦”的教学路径,选择了找一找词里面的画面为教学入口。学生通过“美读”,很快找到了“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等画面。再通过“读胖”,让孩子寻找每幅画面的美感?孩子再次走进文本深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美的画面:在溪水淙淙的亭子旁,词人看着落日,她们或吟诗,或作画,或下棋,把酒论歌,畅叙友情……如此,孩子们沉浸在一幅幅美丽的流动的画里面。在深入领会文本的基础上,最后启发孩子让文本“读瘦”,让学生用一个字概括全文。有的学生指出“醉”字;有的学生指出是一个“兴”字;还有的学生说是“暮”字,“记”字……无论是“暮”也好,“醉”也罢,还是“兴”也好,都是孩子们的创造思维,都说得在理。在这样的“学的课堂”里,孩子们自由地放飞自己的思維,和词人一样陶醉于其间,师生生命得以张扬,课堂成了生命化“活”课堂,学生的学习始终在场,此时的学习真正地发生了。

二、入情,情情相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从“双基观”到“素养观”的转变,是对语文课程认识的深化和进步,是对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最关键的还是情感的激扬,我们的课堂要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努力完成从“教课文”到“学语文”的美丽转身,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能力上得到同步提高,成为会学习的行家里手。

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我摒弃了一般的文本解读,而是首先明确地提出语文实践活动的要求,让学生自读自悟。在学习“开凿隧道”部分时,我提出了让学生当一回工程师,动手画施工示意图。大家都兴致勃勃,学生通过画图来理解八达岭和居庸关所采用“中部凿井法”和“两端凿进法”的要领,深刻领会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和超人智慧。在学习“‘人字形线路”时,我把孩子带到操场的沙坑旁,让孩子动手垒土坡,再让他们演示:如果开火车上坡,怎样上坡省力?孩子们通过种种的“碰撞”,最后深刻体会到“分两次爬坡”(即“人字形”线路爬坡)最省力、最科学。由此引发如果面对更陡的山坡,分三次或多次上坡,从而设计出“N”或“w”形线路来。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实现陶先生所希望的“自己去学,去学生活或者生存的本能”。

三、入境,身临其境

入境,即学生学习保持在高效的运作状态,锐意进取的创新状态,以良好的精气神投入学习中去,进入文本创设的意境中。良好的学习状态取决于学习心态。我们经常听到家长这样的抱怨:孩子做作业,假若你在他身边时,做得还可以;若不在他身边,结果就没影了。有时一道题做错了,只要你一哼声,他又做出来了,真拿他没辙。我们老师也有这样的感叹:学生考试时往往要比平时的练习质量要高,课堂作业要比课外作业、家庭作业要好。这究竟是什么原因?这都是学生的学习不在状态或状态不佳,没有真正进入学习境地。

在教学《黄河的主人》时,我毅然放弃了烦琐的文本解读,和学生一起抓住题眼,探究“黄河的主人”作者创作意象。学生通过课堂探究,不由得发现了作者的创作深意: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主人”其意象不是直指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吗?由此,学生渐入佳境,深深感悟到中华民族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就是具有艄公那样的顽强和勇气吗?由此又联想到“伟大的长征精神”“奥运拼搏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此时由普通的文本意义上升到可贵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高度,学生的学习潜能以及内部的灵性与可能性最大限度地被激活,达到了高度的“人文合一”的学习境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质效。

学习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是学生的自主和教师的主导相融合的过程。在学习中,我们要以科学之方,兴真学习之事,时刻关注好学生的入心、入情、入境等学习状态。只有这样,真学习才能真发生,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质效。

参考文献:

[1]胡晓风.陶行知新教育篇[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张彬,周谷平.中国教育史导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注:本文系南通市通州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绿色生命教育特色文化建设研究》研究成果。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入境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非法入境
学《易》当像老子、孔子那样入境悟理
品读入境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