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能搭乘末日方舟

2019-01-17

中学生天地(B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防空洞外科医生方舟

从小到大,有一个问题常常困扰着很多人:我将来要从事什么工作?

这个问题,不仅涉及职业选择,更关乎我们的未来方向,甚至是人生的价值选择——我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职业没有高低,劳动不分贵贱”是社会上倡导的一种共同价值观。但是,我们也需要意识到一个问题,职业没有高低,那么有重要性高低之分吗?如果让你无条件选择一种职业,你会选哪种?如果这个世界需要淘汰某种职业,你会选哪种?做这些选择的时候你心里是否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价值观体系?

这节思想实验室,我们就来聊聊和价值观有关的事。

首先来了解一个思想实验——末日方舟。

假设一个极端情况:半小时之后将爆发一场全球核战争,或者类似小行星撞击地球般不可预见的灾难。地球表面99%以上的人都将因此丧生。不过在地球上的若干地方,有几个可以抵御这场灾难的防空洞——每个这样的防空洞里有干净的水源、空气、食物和医疗设施。但是每个防空洞只能容纳10个人。1-2年后,这些幸存下来的人将聚集起来,重新建设地球……请问在以下25种职业中,你会选择从事哪10种职业的人进入这个防空洞呢?

律师、农民、渔夫、程序员、画家、小说家、天体物理学家、记者、木匠、外科医生、铁匠、警察、军人、桥梁工程师、幼儿园老师、猎人、电影明星、神职人员、银行家、纺织者、零售商人、房地产经纪人、飞行员、民工、钢琴家。

经统计,在来自3所高中的28名学生投票中,外科医生获得28票,农民26票,铁匠、木匠各20票,纺织者19票,天体物理学家、桥梁工程师各17票,军人15票,律师14票,程序员11票,幼儿园老师、警察各10票,神职人员9票,猎人、民工各8票,小说家7票,画家、银行家、钢琴家各5票,渔夫、记者、零售商人各4票,房地产经纪人、飞行员各2票,电影明星0票。

请问你选择这10个人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郎安律:我选的10个人的职业分别是律师、农民、渔夫、程序员、木匠、外科医生、铁匠、桥梁工程师、猎人和纺织者。因为这个事件是在一个巨大灾难背景下发生的,所以我觉得满足人类基础生存需求应该是最重要的标准,比如食物、住行,以及一些基本秩序。

徐晨阳:我选择的是农民、木匠、外科医生、铁匠、警察、桥梁工程师、纺织者、民工、画家和神职人员。首先,防空洞内有很多设施,但都需要自己动手,基础工作者必不可少。其次,人都是有欲望的,10人构建的小社会定会有竞争、排挤等现象,这就需要警察来维持秩序。防空洞內也会有生老病死,外科医生就体现出存在的价值了。在这个环境下,人很容易精神崩溃,神职人员也有用处。最后,桥梁工程师是为两年后重建世界准备的。画家和神职人员相差无几,他可以创造、幻想、记录重建世界的过程,为后世留下足够的证据,等等。

郁教授:大家选择的结果不一,这非常正常。但是基本思路是一致的,首先选一些和“基本生存需求”有关的职业,如有可能,再选一些“锦上添花”的职业。不过,这个思想实验将后一种人的数量压缩到了极限,因此,有必要考虑人的基本需求究竟是什么——基本需求仅仅是生物性的吗?

黄天一:我比较纠结房地产经纪人,因为我妈是做这个工作的。她解决的不完全是经济上的问题,其实也是一些社会上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房价会涨,一般都会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但是我想了一下,在防空洞的1-2年应该还不会出现这些问题,然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可能会衍生出这个职业,就还是排除了。

郎安律:我对选择画家还是神职人员比较纠结,最后这两个都没有选。画家的画确实能带给人美的享受,但是在一场巨大灾难面前,画家可能不是马上就能够发挥作用的人物,给人带去心灵的愉悦也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那么,在最开始的两年当中,就等于多养了一个人。关于神职人员,我想人类祖先最开始在地球上生活的时候,也可能经历过类似的天灾,然后才诞生了信仰,渐渐形成神职人员这个职业。

郁教授:这个思想实验里的“职业”并不代表如今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人和工作,与收入更加无关,而是代表相应的人类的文化和各种能力。因此,不要过于代入自己,不再是为了个人或者家庭,而是为了整个人类思考问题。

这10个人在密闭的防空洞里生活1-2年会有问题吗?

胡文俊:我们选的这些人有的是在防空洞里发挥效用大,有的是出去了才能发挥职能,那么,在防空洞的1-2年时间里就会出现“吃干饭”的情况,不同的人就会有心理落差,矛盾也会有很多。

王怡婷:我比较担心阶级问题,像我选的农民、木匠、铁匠这种,他们的知识层面不是很广,可能一直以来都相当于以被支配者的身份生存在世界上。然后如果加进来一个神职人员,我觉得神职人员很可能自视甚高,本能地想要去管理他们,统治他们,那样就可能造成阶级冲突。

赵瑞怡:其实在这25种职业中,缺了我认为最重要的职业。我想应该有的不是幼儿园老师,而是高中/大学的老师,或者说是哲学家、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是远比木匠、铁匠高好几个级别的,如果其他人在防空洞里确实没有事情做,还能听听思想家讲讲关于精神方面的问题,这对以后重建世界会有帮助。

郁教授:这个思想实验里存在两个时间区段,首先是在防空洞里躲避灾难的1-2年,然后是走出防空洞开始重建家园。这两个时段对人的要求是有些不同的:防空洞是一个密闭空间,人在巨大灾变之后可能会有很多情绪波动和心理问题;而出防空洞之后更需要技能和对未来的规划。有同学想到了阶级和统治,这非常可贵。至于哲学家要不要放进去,我想了又想还是算了。

左梦婷:人类文明在1.0版本的时候,都是跌跌撞撞地去探索的,就像一滩水,不知道会怎样流。但是,如果是人类文明2.0版本的话,它的方向也许会带有局限性,因为他们是在末日活下来的。譬如,我们现在发展是会考虑到自身想要什么,然后去发展想要的东西。那么2.0版本的人类就会更加看重怎么生存、怎么繁衍,他们的科技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朱于元:这10个人构成的人类体系是非常脆弱的,只要有人有一点退缩的想法,消极情绪也许就会迅速地扩散到10个人中。他们活着只是为了重建地球,失去了自我,失去了1.0版时的快乐。但也有可能是,他们为了使命而活,每一刻都没有虚度光阴,也就是说人类社会可能在短期内会恢复到我们之前的1.0版本,甚至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郁教授:我们在极限状况下能否将一万年人类文明的成果尽可能地保存下来?我们能够从以往的历史当中学习到什么呢?我们如今都讲求自我实现,但是在那么巨大的灾难之后,重建地球变成了首要目标,自我实现还重要吗?人会自我放弃吗?换句话说,当一个人的个体价值被忽略的时候,人类的整体目标能否实现?

(整理:冯 姝)

“末日方舟”里的价值观

末日方舟的思想实验取自一部美国电影《末日哲学家》。在电影中,人员的选择更加复杂,还要涉及人的心理和生理属性,例如,有人擅长运动,有人有家族遗传病;此外,为了尽快恢复人口数量,还要考虑男女比例的问题……这个思想实验不是为了搞怪,而是为了反思我们的基本价值。

这25种职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硬技能”,包括医生、农民、铁匠、木匠等。他们都可以满足我们的基本需求,所以都入选了。第二类是“软能力”,例如钢琴家、小说家和画家,他们在灾难之后似乎不能贡献很多东西,于是他们都落选了。但是,我们似乎又进入了一个误区——作为集体的人类除了要吃饱穿暖,没有其他追求吗?有哪些价值看似很无用,但对人类是至关重要的呢?比如,为了维持安全,大家选择了军人。但是假设这个军人特别有野心,他又有武器,于是他以此奴役其他人怎么办?这就涉及社会秩序的问题。任何一群人共存,都隐含着这个问题。律师在这种情况下,能否援引以往的法律来制定一套规章,来限制军人的权力?还有,在密闭环境中,以及在巨大灾变后,人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失去目标和意义,这个时候神职人员可能有所助益。

第二个思考的方向是人类的特殊性。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长,在很短的时间里创造了如此辉煌的文明,主要靠两个方面:第一是先天禀赋,包括进化出来的躯体和大脑。第二是文化传承。人因为有了语言,能将个人体验变成知识,进行积累和传递。人类不仅仅是为了活下去,而且要活得有人的滋味,于是有了音乐、绘画、诗歌等等。

第三个思考方向是文化和技术的对比。技术创造是线性发展的。我们可以假想,如果没有爱迪生,也一定会有人发明出照亮夜空的设备。但是文化产品是非线性发展的,是独一無二的。如果没有了曹雪芹,大概不会有人写出一部《红楼梦》。人类在过去一万年里创造了无数的文化瑰宝,如果什么都不带,人类文明2.0版本就要从头来一遍,甚至会永远失去很多独一无二的东西。

这个思想实验可以引发不少思考。需要避免的是,在极限状况的压力下,在过于仓促的思考中,只考虑生物的存活,而忘记了人类的特性和那些引以为傲的成果。如果比较一下你的选择和大家最终的结果,也可以看出价值观的差异。最后,大家不妨继续开动脑筋,写一篇架空小说,题目就叫“走出末日方舟的人类2.0”:用你自己选择的10个人来重建人类文明,看看这个2.0版本会有什么优点,又缺少什么。

猜你喜欢

防空洞外科医生方舟
隐秘的方舟
脚下的风景
防空洞纳凉有讲究
Recent Promo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Kun Opera
荷兰外科医生完成由机器人辅助的超微外科手术
多波无损检测方法应用于室内堤防空洞缺陷检测模型试验研究
赵宁:外科医生的憧憬
防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