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动链视角浅谈原地双手前抛实心球的训练方式
2019-01-17白荣荣
白荣荣
摘 要:当前,原地双手前抛实心球已经成为多个省市的体育中考项目之一。在重庆市,原地双手前抛实心球所占分值为15分,占体育考试总分的30%,其中满分评分标准为男子9.70米,女子6.50米,因此受到老师们、家长们的重视。文章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从运动链视角分析原地双手前抛实心球的动作,并对提高实心球成绩的训练方式进行综述。
关键词:运动链;训练方式
中图分类号:G808.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9.06.00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体质也在不断增强,但国民的身体素质整体还是处于劣势,尤其是中小学生阶段。针对这样的现象,国家出台了许多相应的政策,其中关于学校体育的支持,也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中考体育就是一个明显的范例,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强化体育的意见》中提出的“全面组织实施初中毕业体育考试,逐步增加体育的分量,表现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和期中考试分数上”这一政策,充分说明中考体育在学业成绩和总体测评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不容忽视。不同地区考试项目不同,重庆市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将投掷实心球作为中考体育的项目之一。
1运动链与双手原地前抛实心球的联系
1.1运动链的相关概述
当前,人们对体育运动项目的训练越来越重视,相应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对于运动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人体运动是由神经的支配、多关节相互作用以及骨骼肌共同驱动而产生的,而运动链是保证动作完成的重要结构。
德国机械工程专家勒洛(Franz Reuleaux)在1876年的《机械运动学》中初次提出“链接概念”,这时候的运动链是与工程学相关的,还未涉及人体运动中。直到1933年,Hans将运动链概念的动态链接和链接系统框架的外推法引入到人体运动领域。对于运动链的定义,说法不一,NASM将其认为连接神经、肌肉和骨骼的所有运动及相互关系。熊绮华认为,人体所有活动关节的各个部分都是运动链的链接,从机械学的角度看,运动链的每一部分即构件,各个相邻部分之间的关节,称作运动副,以这种方式将由非刚硬部分通过关节连接而成的人体可以被视为由具有铰链的多个刚体連接的运动链。 Janda 博士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提出了“链反应( chain reaction) ”,他认为在链反应中有三个主要的链结构,分别是关节链、肌肉链和神经链, 这三条链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运作的。其中,肌肉链是运动链力量产生的源泉。后来,他又提出:肌筋膜链、协同肌和肌肉环带构成人体肌肉链,它们相互配合与协作帮助人体进行运动,并与人体骨骼、神经相互影响。
关节链由相关骨连接有机构成,主要利用神经肌肉系统支配关节的机制调控机体姿势和动力分布。后来,根据“结构决定功能”理论,人体主要关节分为稳定关节和灵活关节,稳定关节包括脚趾、膝、腰椎、肩胛骨、肘等;灵活关节包括踝、髋、胸、颈、肩、腕等。人体关节的灵活性与稳定性和谐统一、甚至是相互转化的关系,并且为动作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例如:肩关节具有良好的灵活性是投掷类项目的前提,反之,肩关节的灵活性差,下肢和躯干传递的能量就会在肩关节处出现“泄露”,限制投掷水平的提高,并且可能因为动作的代偿而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肌肉链是人体运动的动力装置。肌肉链主要有肌筋膜链、协同肌链、肌肉环带链和肌肉吊索链。在肌肉链中,肌筋膜链占有重要的位置。筋膜学把人体看做一个系统,并根据筋膜与肌肉的连续性,将肌筋膜划分为不同的筋膜线,分别是螺旋线、手臂线、功能线、前表线、后表线、体侧线等,其中在前抛实心球的运动中,功能线、手臂线、前表线等共同作用,把从足蹬地产生的力传递到上肢,并将实心球抛出。
神经链是神经系统的信息通路,在感觉运动系统和神经发育运动模式下,神经链是主要的表现方式。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共同组成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比较复杂,反射是其基本活动方式,在整个反射弧中,共有5个环节,每一环节都相当重要,缺一不可。在运动过程中,人们关注较多的为感受器中的本体感受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本体感受器存在可训练性,并且对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能力有很大的帮助。神经在人体运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完成正常或有效的运动,神经则为运动的基础。
1.2浅析原地双手前抛实心球
原地双手前抛实心球是一项投掷类项目,这类项目是由多个关节和多个肌群共同参与的全身运动。在整个投掷过程中,相应关节的运动与多块肌肉的收缩相配合,形成符合特殊机械规律的肌肉“运动链”,为肢体末端发力提供了条件。在整个过程中,运动链是影响原地双手前抛实心球技术发挥的关键。
实心球抛球技术运动链作为一个整体,涉及到抛球的各个环节通过关节肌肉收缩产生运动的情况,而每一个环节中产生的动作并不是由某个关节或某个肌肉群发挥的作用,而是运动链的多关节和多块肌肉共同收缩产生的。原地双手前抛实心球限制了可以达到最大初始速度的动作,例如:助跑、旋转、滑动等,为此,运动员在出手前进行向后振动,即预摆,在动态中拉伸肌肉,当肌肉被牵拉过产生的收缩才更有力,但并非过度牵拉的情况,以弥补原地前抛的不足。此时,牵拉的是身体的前侧链,从下到上是趾短(长)伸肌、胫骨前肌、股直肌(股四头肌)、腹直肌、胸骨肌、胸锁乳突肌等。牵拉速度越快,对于诱发同一条肌肉作向心收缩的效果越好。要得到最好的牵拉反射诱发效果,向后挥臂和施力期之间不应停顿。在抛球的一瞬间,首要发力的部位应该是髋部,通过髋部发力肌肉的收缩带动下肢肌肉的收缩。足蹬地将力量沿着下肢到达髋关节,髋关节将力传递到躯干,核心肌群主动收缩,快速将力传递给肩关节,最后将力传递至肢体末端,以最佳速度将球抛出。整个过程中,环环相扣,其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将会影响整个过程,最终影响抛球的远度,正体现了运动链的整体性与关联性。
我们将原地双手前抛实心球看成下肢、躯干、上肢三部分共同作用完成的。在任何成功的投掷动作中,下肢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提供给其他肢节稳定的支撑底面积以执行动作。此外,下肢提供推进的动作明显增加投掷动作的力道。然而,上肢肌群是动量从近端传递到远端的重点,躯干是传递动量的高速通道,决定着能量能否高效地在上下肢进行传递。动量传递到上肢肌群这个阶段,强调使肢体加速的施力,肌肉的收缩主要在短的离心收缩期后的向心收缩,因为远端肢体的动作皆在近端肢体之后。所以,原地双手前抛实心球是一个繁杂的过程。
2原地双手前抛实心球的训练方式
2.1建立正确的动作模式
动作模式决定了动作的质量,要想在竞技运动中达到较好的运动表现,正确的动作模式便是关键因素之一,原地双手前抛实心球的动作都是由最简单的身体动作模式而组成,在运动过程当中,采用不正确的动作模式会对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严重时,还会造成一定的运动损伤。其中,神经系统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动作模式是在中枢神经系统支配下,肌肉、筋膜和关节等系统共同对预先储存在大脑中相应动作程序执行的过程,这种执行过程按照一定时间和空间顺序进行。在投掷过程中,动作正确,身体协调用力,才能为投掷远度打下基础。所以建立正确的动作模式是即是成功的关键。
2.2提高关节的灵活性与稳定性
从运动链的视角考虑实心球的训练,应先对关节的灵活性与稳定性能力进行优先训练。关节的灵活性与稳定性是人体动作最基础部分,人体所有动作的完成与实现都离不开灵活性与稳定性的支撑作用。运动链能量传递的效果与效率受关节灵活与稳定平衡的影响,因此,在进行专项训练之前,进行关节灵活与稳定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其中,肩关节与髋关节的灵活性与稳定性在原地双手前抛实心球有着更重要的作用。
2.3针对实心球的动作训练
直臂背向牵引:两人一组,背对背站立,两脚前后开立,成实心球的后摆预备姿势,两名同学互握双手,模仿掷实心球动作,做背弓“鞭打”练习。肘关节尽可能伸直,肩部锁紧,背部用力,以提高腰背部与肩关节周围肌肉的爆发力。
瑞士球仰卧收腹:躺在瑜伽球上,双脚放在地上,保持身体平衡。吸气,身体随瑜伽球弧度后倒,使身体成一个反弓形,同时手臂自然向后伸展;呼气,迅速收紧腹部核心,用腹部力量带动身体、手臂向前摆动,迅速成坐姿,身体继续前屈。
参考文献:
[1] 陈宁. 中考体育对西安市初中生体育行为影响的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8.
[2] 牛永刚,赵焕彬.人体运动链视角下的身體功能性训练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6,38(04):59-64.
[3] 姜宏斌.功能性训练与人体功能链的若干训练学问题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13,20(06):98-103.
[4] 刘展.人体动作模式和运动链的理念在运动损伤防护和康复中的应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42(06):1-11.
[5] 张军.原地双手头后前抛实心球技术动作探析[J].中国学校体育,2009(12):70-71.
[6] 玉亚龙. 身体前侧链爆发力训练对提高前抛实心球成绩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7] 崔运坤,贾燕,马琳,尹军.动作模式释义:定义、机制、分类、训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7,36(02):98-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