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资源为载体 培育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9-01-17韦美萍
【摘 要】本文阐述以红色资源为载体培育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分析以红色资源为载体培育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依托本地红色资源开展教育活动、加强校园精品思政课建设、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对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教育,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促进红色资源融入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
【关键词】中职学生 红色资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B-0021-03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及建设中,我们党形成了丰富的红色资源,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源,真实再现了我国社会现实发展需要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成果,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天然载体。本文以广西百色农业学校为例,利用本地丰富的红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参观体验、组织活动等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努力探索红色资源融入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可行性路径。
一、以红色资源为载体培育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长期的、艰苦的革命战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历经漫长岁月积淀下来的非常宝贵的精神与物质财富,其蕴含的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主义及高尚的道德情操,与社会主义核价值观的思想内涵和精髓相近相通,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与价值目标。
根据教育部《2017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有 1.07 万所,在校生 1592.5 万人,毕业生人数 496.88 万人,可见,中职毕业生在我国就业人口中的比重逐渐增长。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将影响和制约国家发展方式的转变与经济结构的调整,但他们又正值 16~18 岁的年龄,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思想波动大、可塑性又强,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思想多元文化影响下,容易导致学生价值观出现偏差甚至扭曲。因此,在中职学校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有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应用型人才。而红色资源作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形式和内容,融入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
百色红色资源丰富,拥有红七军军部旧址、百色起义纪念馆、百色起义烈士纪念碑园、红七军政治部旧址(清风楼)、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田东)、红七军红八军会师旧址等众多爱国主义历史文化遗产,其中红七军军部旧址、百色起义烈士纪念碑、百色起义纪念馆等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特别是百色起义纪念馆,先后荣获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是第一批广西党员干部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广西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成為百色市的精神高地和宣传政治文化的重要窗口,已经建设成为中央确定的全国 12 个红色旅游重点景区之一。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二、以红色资源为载体培育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及问题成因
(一)以红色资源为载体培育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现状
目前,红色资源(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如火如荼,以红色资源(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题的博士、硕士论文和相关文献相当多。
但有关红色资源融入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研究却较少。在 CNKI 检索中,笔者以篇名为“红色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关键词进行高级检索,共检索出 133 篇(其中博士论文 9 篇、硕士论文 30 篇),为了穷尽检索,笔者再以关键词“红色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进行高级检索,结果为 85 篇相关文献,而添加主题“中职学生”或“中等职业学校”进行精确检索的结果为 0 条。单独检索主题为“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 85 条。
可见对中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已得到重视并多有研究,但将红色资源与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二者有效结合起来尚处于起步阶段,从教育实践和经验总结上有待深入开展。
(二)以红色资源为载体培育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成因
1.中职学生尚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对于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来说,他们目前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无论是价值思维还是价值选择方式都还处在多变的、易受外因影响的时期,加上国内外复杂的多样价值观的存在,以至于当他们面临价值取向(目标)的选择时会产生矛盾与困惑。他们在思想意识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在实践中又容易被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而迷惑;既有深厚的爱国情感,但又缺乏应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既有一定的理想信念,却又注重自由和享受;既希望事业有成,但又缺乏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既崇尚公平正义,但又容易受不良风气所影响。这些矛盾与困惑导致部分中职学生的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功利化和矛盾化,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职业生涯规划模糊,导致思想混乱、道德失落、信仰动摇。总体来说就是尚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
2.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在利用红色资源进行教育活动过程中,很多学校虽然重视但所采用的教育形式过于单一,流于形式,缺乏对红色教育资源深层次内涵的挖掘。以百色红七军起义为例,各校开展教育的形式多是停留在带领学生瞻仰烈士纪念碑、参观百色起义纪念馆等层面。当代中职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强,追求刺激,在当前信息化、数字化时代,这种简单的“走一走”“看一看”活动,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不佳。
三、以红色资源为载体培育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和方法
(一)立足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显得单一而枯燥,学生属于被动接受教育,效果不明显。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学生乐于接受的并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形式。
1.丰富红色教育的内容。要充分挖掘和整合既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又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红色资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时,要立足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将更多开拓创新的、与时俱进的、先进的红色文化素材与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体现教育的前瞻性,不断丰富和提升红色教育资源的内容和内涵,增强教育教学的吸引力。
2.创新教育教学形式。通过运用历史案例、影视欣赏、知识竞赛、网络平台等多种方法,将红色资源(文化)渗透到教学、教育过程中,切实将红色资源融入课程教学,并采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如微課、慕课资源等,通过网络渗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3.开展实践锻炼式的体验教学。红色资源具有形式多样的教育内容、浓厚的时代气息和深刻内涵,通过应用实践锻炼式的体验教学,学生亲历其中,深入到实践中去,通过自己的感官去直接体验、欣赏和参与,可以在实践过程了解、发现、感知和体验这些内涵,让身心在体验中得到熏陶和成长,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红色资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富蕴的一脉相承的内涵和关系。
(二)依托本地丰富的红色资源,理论联系实际地开展教育活动
如前所述,百色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这些资源无一不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积极的价值导向,中职学校可充分利用和活化这些资源,把百色起义精神等红色资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融合起来,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实地参观、现场组织活动等形式,切身感受革命斗争的艰难历程,体会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对红色资源的认识,这对培育中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等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是当前增强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力、吸引力和实效性的现实需要。
(三)加强校园精品思政课建设,稳固教育主阵地
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的精品内容建设,以“讲、诵、唱、演、练”为基本形式,充分利用丰富的百色红色资源、深厚的壮乡文化资源以及鲜活的百色改革创新资源,结合课程内容,大胆创新,奖励创造,充分调动师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新,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创新,将红色文化融入学科教学和德育活动中,使之与教学整合、活动整合、艺术实践整合、校园环境整合,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了解历史、感悟历史。
在校本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环节上,专业教育要善于将红色文化与学科教学整合起来,积极收集相关素材,撰写红色文化校本教材、排练《百色起义》情景剧等重新演绎感人肺腑的英烈事迹,实现红色资源教育教学内容创新和价值观渗透,有效构建校园精品思政课,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促进红色资源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四)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适时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结合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以红色资源(文化)为主的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接受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适时将红色资源(文化)融入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中。
1.开展青年教师“红色行”,提高教师将红色文化融入教学的意识。红色记忆尽管是过去的事件,但通过“重走红军路”、重温“老三篇”和“新三篇”等活动,能透彻了解英雄事迹,切身感受红色革命历史,体会革命先辈的红色革命精神,进一步增强对红色资源的认识,为开展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2.利用各大重要节假日和重要主题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学生会干部、班团干到红七军军部旧址、百色起义纪念馆等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廉政警示教育等活动;观看电影《百色起义》、百色起义历史课堂《百色风雷》等,通过学习革命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对中职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通过开展第二课堂,培养一批义务讲解员,鼓励学生到各红色景点跟班学习,担任义务讲解员或服务(下转第54页)(上接第22页)志愿者。再让讲解员回到学校利用图片或者多媒体演示在班级或主题班会上讲解,使基本阵列走进校园、走进班级、走进课堂、走进主题班会。
总之,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观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要推动红色资源与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明确红色资源的育人作用,通过参观体验、组织活动、现代信息手段等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校园文化、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真正做到把红色资源与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这一生动鲜活教材承载先进理想和革命精神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小敏.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J].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6(2)
[2]农逢新.试谈创新纪念馆宣教工作新模式——以百色起义纪念馆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8)
[3]李仕波.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价值观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7(5)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B类)“以红色资源为载体培育中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研究”(2019B131)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韦美萍(1975— ),女,壮族,广西田阳人,广西百色农业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江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