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区块链技术加强“两客一危”监管
2019-01-17张鸿飞
张鸿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集体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交通运输管理等多个领域。近年来,江苏省交通执法部门不断加强“两客一危”(“两客一危”是指从事旅游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监管,但面广量大的运输需求和数据交换共享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而区块链技术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创新思维,为解决“两客一危”交通综合执法管理的难点和痛点提供了新的方案。
一、区块链技术及其特点
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共享账本和数据库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它把一组数据用类似锁链的方式逐个串在一起,就是把记录信息的区块用链“串”起来,像中国古代的结绳记事,不同的事情结不同的绳子节点,一个地区的人都全部按照这种方式记事,都共同保留这种绳子。这一特点保证了区块链的“诚实”与“透明”。具体来说,区块链技术具有如下几方面特点。
便于个人或企业存证。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点,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存证”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如居民的出生证、房产证等,一旦跨国就可能失效。而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使得出生证、房产证都可以在区块链上公证,变成可以全球信任的东西。同时,由于记录了所有的交易信息,区块链本身就可以形成征信,为实现社会征信提供了全新思路。
实现了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区块链分布式的特点,可以打通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区块链建立有时间戳的通用记录存储库,达到不同数据库都可以提取数据信息的目的。随着“区块链+政务”技术的落地,跨部门的业务协同办理将成为常态。
交易信任无须第三方。国家、企业和个人贸易往来中的很多问题难以解决,很大程度是因为缺少信任而增加了交易成本。而区块链共同维护的特点,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真正实现从“信息互联网”到“信任互联网”的转变。
商品来源可追溯。区块链通过智能合约,能够实现多个主体之间的协作信任和数据跟踪,使得用户之间根据规则直接交易,从而去掉中间商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如用户在购买商品时,区块链技术可以反映出该商品从生产到流通的全部过程,其中包含了政府监管信息、专业检测信息、企业质量检验等数据。
充分运用区块链技术,能够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互联互通,减少数据重复录入,避免数据和业务“两张皮”。从目前的“互联网+”到未来的“区块链+”,区块链技术将极大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在“互联网+政务服务”和“放管服”改革的推动下,我国各级政府的政务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许多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乃至零跑动。但当前跨地区、跨部门和跨层级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还没有完成,导致行业监管存在漏洞。“区块链+”将为跨地区、跨部门和跨层级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提供支撑,其技术特征有利于建立政府部门之间的信任和共识,促进政府更大范围的数据共享和政务协同。
二、“两客一危”交通执法管理的难点与痛点
近年来,江苏省交通管理部门认真贯彻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组织开展“两客一危”运输安全专项整治,构建了“一路三方”“一车三方”管控平台,提出“保安全、保畅通、强服务”的目标任务。与前两年相比,2018年江苏省道路运输事故同比分别下降7.4%、12.9%,本省籍运输车辆连续10年以上未发生重大以上事故。但同时也应看到,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占全省安全生产事故的80%和70%左右。“两客一危”车辆发生重特大事故的风险高,不可控因素多,管控难度大,安全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特别是长深高速宜兴“9·28”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教训极为深刻。对此,江苏省实施了更高标准的运输市场准入和驾驶员资质准入、更加严格的源头管理、更大力度的道路违法行为联合打击和更为有效的跨部门联合监管,构建“两客一危”企业、驾驶员安全信用管理机制等多项管控措施。但在全省交通执法管理方面,仍存在如下难点。
涉及政府部门多,协调难度大。“两客一危”交通执法管理涉及交通、公安、工商、环保等诸多政府管理部门,涉及证照管理、准入制度、许可审批、信用体系、处罚强制等多项行政管理业务。相互之间情况通报和数据往来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协调难度也越来越大。
管理部门各自建立行业管理中心,数据难以共享。传统行政管理是中心化管理,交通、公安、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分别建立了各自的管理体系和管理中心。当发生新的管理需求时,往往需要将其他行业管理中心产生的信息通过协议接入自身管理系统。在这个过程中难免造成各部门信息传递的错误与重复,无法有效发挥预想的协同作用。
信息系统繁多,海量数据分析困难。从交通系统内部看,由于存在“运政在线”“主动防控”“许可审批”“路政管理”等多个信息系统,相互之间数据的无缝衔接不能完全到位。从具体管理举措看,与其他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复杂信息的数据关联造成了海量数据分析的困难,“数据垄断”“数据孤岛”问题在所难免。加之网络信息安全的威胁始终存在,迫切需要高效、安全的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
三、“区块链+”在“两客一危”监管中的应用
实现对“两客一危”的精细化科学管控,必须解决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孤岛、数据安全、管理中心化等问题。利用區块链“安全诚实、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等技术特性,可以从认证环节、信息上链、行业监管等方面全方位细化对“两客一危”车辆的整体监管,实现车辆从许可、审批、运营、处罚、信用等的全流程监管,从而推动“区块链+交通”的技术创新。
认证环节。“两客一危”市场主体、许可部门、审批部门、动态监管部门、执法部门、处罚部门通过智能合约提交申请,通过超级用户审核(政府监管部门),然后分配权限完成认证,每个组织、每个企业、每辆车、每个从业人员都被分配一个独一无二的标识码,包括其他参数信息。
信息上链。一是市场主体上链。与“两客一危”相关的企业、车辆、人员全部档案信息、台账信息、资证信息、操作规程、日常信息等市场主体信息,在按照信息化申请录入后全部上链,由监管部门、其他政府部门、信用评分部门后续共同维护。相关各方按照区块链规则进行真假判断,信息上链后不可篡改,但是可以累加修改。二是许可审批上链。按照信息化流程处理,许可部门对市场主体的申请进行相关审批处理,这些处理信息和过程信息也全部上链,形成“账本”。三是动态监管上链。“两客一危”日常运营中的动态监管,主要包括定位、路线、视频、主动防控、监管报警等。根据车辆唯一ID号进行数据采集和存储后全部上链,形成“账本”。四是执法检查与行政处罚信息上链。“两客一危”执法检查的事项、程序、机制,执法检查的人员、对象、时间、结果等信息,行政处罚的业务流程、文书、案号、结果、人员、对象、时间等信息,在正常信息流轉情况下全部上链,形成“账本”。五是信用评分上链。“两客一危”在日常经营和监管过程中,按照监管信息化要求形成的信用评分,并记录在系统中全部上链。由于区块链天然的信用机制,各个主体间的信息“交易”也可作为信用评分上链。
行业监管。基于“两客一危”的“区块链+”解决方案,极大提升了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获取数据的安全性、真实性、有效性、精准度,为行业监管与协同执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交通运输部门应率先实现“两客一危”的信息上链,扩展“两客一危”的“区块链+”模式,建设“两客一危”的联盟链。同时引导公安、环保、城管、工商、车辆厂、改装厂等其他与“两客一危”有关的政府部门或者行业上链,形成全生态信任共识和跨界协同,不断提升“两客一危”行业的监管范围和监管效率。
四、运用区块链技术加强“两客一危”
运输管理面临的挑战
当前区块链技术应用方兴未艾,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政策创新是“区块链+政务”能否落地的关键。在电子政务领域,数据共享往往是推进过程中的最大难点。政府部门作为天然的中心化管理机构,重塑完全去中心化的业务流程存在一定障碍。未来“区块链+政务”能否落地的关键,取决于管理部门能否接受去中心化改造。
新技术的应用将极大推动“区块链+政务”发展。区块链技术降低了组织之间的协作成本,是解决当前数据孤岛、数据低质和数据泄露的完美方案。将目前数据处理的新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结合起来,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数据共享难题,借助人工智能挖掘出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将推动电子政务进入革命性的新时代。
安全性与稳定性是新技术能否有效推广的“命门”。对区块链技术的理解是否全面与到位,决定着海量公民信息的安全问题。目前对区块链技术的理解和应用仍掌握在少数顶尖技术部门和企业手中,行政管理部门能否把握和运用区块链技术,量子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出现是否会对海量公民信息安全性产生威胁,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随着物联网日益普及,人们对数字技术的依赖日益加深。在探索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融合方面,区块链技术提供了非常好的理念。通过技术来落实制度,双向赋能区块链在经济社会中的应用,将有力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和服务方式的变革。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第34期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学员,江苏省交通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副局长)
责任编辑:刘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