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资源回收路径研究
2019-01-17谢沐均谢雪菁
谢沐均 谢雪菁
摘 要:分析了我国可再生资源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方案。
关键词:资源回收 路径 研究
一、当代资源回收路径现状
我国各省市都制定了自己的发展规划,并大力实施,对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的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行业的有序使得社区的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分拣中心的效率大大提高,主要体现在回收能力和回收质量上。分销产业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充分发挥其集聚效应,通过产业链的延伸,使产品具有更高的附加值。
二、当代资源回收路径问题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法律规制体系不完备
我国颁布了《循环经济法》法律法规,但因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不足而导致循环利用较少的专门法律、法规,法律效力低,实施困难,行业统计、标准工作相对滞后,可再生资源缺乏类别,缺少统一行业标准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不可忽视的是,不同的法律法规在循环利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规范发展,使有关行政部门难以形成长效机制。制约机制和有效监管,对遏制再生资源再生产业无序竞争和不正当竞争作用有限。由于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涉及环境保护部门、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多个部门。缺乏专职管理机构,权力和责任的建立尚不明确。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搪塞,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的约束力不足。调查还发现,省政府对各地区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总体规划指导不足,对相关区域条件和信息了解不足,动力不足,缺乏科学依据。在生产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中,也缺乏鼓励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制度性规定。一些关键品种缺乏相关立法,缺乏保护和支持,使得低成本、薄利多销的低值品种的回收利用滞后。除现有扩大生产者对废弃电气电子产品的责任外,其他品种的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的责任制度尚未建立,政府和企业的监督与管理,责任不明确。
政策支持不充分
目前,回收行业的发展潜力得到了公众的认可,也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然而,近年来整个行业的发展,无论行业的规模还是发展的速度,仍然落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回收行业缺乏统一的规划政策支持机制,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金的补贴分配周期较长。以废旧电子产品为例,按照规定的基金补贴分配过程管理措施,相关的检查和报告企业申报后的环境保护部由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并报财政部由环境保护部核实后,最后由财政部支付。从基金补贴政策在可再生资源领域的实际实施来看,基金补贴仍存在较长时间的不同程度,这导致部分企业产能不足,经营风险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循环行业规模的发展。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税费优惠力度不足以减免企业所得税。运营商大多是分散的家庭。个体工商户和企业在地方政府给予部分增值税退税或激励后,整体税负较其他行业偏高。从的角度来看目前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关注的是深加工链接和产业链的延伸,但不支持经济复苏和加工领域,如收购废家用电器、废塑料和其他企业尚未推出相关优惠政策。
三、回收路径的完善
(一) 构建涵盖再生资源回收
由于目录中规定的可再生资源种类少,覆盖范围窄,回报比例低。一些类别,如废旧玻璃,对资源的综合利用贡献很大,但不享受退税政策。优惠政策未能使回收业受益。符合条件的优惠类别比例偏低,获得地方政府财政补贴的门槛普遍较高,普通企业很难申请,但是对当地的法律规制体系的全产业链的使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特别重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对管理的法律规制的实施再生资源回收,然后作为一个整体的提升对可再生资源的回收效率的法律规范,保护当地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通过法律手段促进废物回收工作結果和当地人的经验电子资源回收企业发展有很大的启示,尽快制定和针对性和对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制定地方措施的可操作性研究,减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标准的真空条件下发展中的地方,减少冲突的规则。
(二)政府和企业的联合
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在建设回收体系方面,龙头企业的集中度大幅提高。对行业生产要素进行了合理优化。大部分企业轻松实现了100亿元的收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效应。与传统的再生资源处理相比,其回收、分类和后处理技术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在中国,一些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产业都在中国。加工工艺和相应的设备配置都非常先进。随着我国能源资源日益短缺,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人们的环保观念不断强化,循环经济理念深入人心。这导致了回收行业在各行各业的地位不断上升,回收行业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广泛关注。,通过实践和经验的政策上升到法律法规的稳定性和权威性,从源头到最终排序的范围内,对下游的回收和再利用产业链,以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形成”的循环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航.中国城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矿业,2018,27(09):1-6+15.
[2] 资源再利用≠回收垃圾[J].福建纸业信息,2018(09):20-21.
[3]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18)[J].中国废钢铁,2018(04):10-14.
[4] 檀英乔.河北省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现状、趋势及举措研究[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8,11(08):16-18.
作者简介:谢沐均,女,户籍江苏南通,河海大学,工商管理;谢雪菁,女,湖南冷水江,学校:河海大学,专业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