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发展路径之思考

2019-01-17张入方

西部论丛 2019年2期
关键词:发展路径美术馆

张入方

摘 要:美术馆是城市文明的标志的之一,承担着以文化人的重要社会责任,因此,我们倡导宏观的、系统性公共教育理念体系建设。

关键词:美术馆 公共教育 发展路径

第一,美术馆公共教育的使命是什么?

我国公共博物馆事业的先驱者、爱国实业家张謇,最初创办南通博物苑的初衷在于开启民智,教化百姓,这可谓最早的公共教育。那么当今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设施,其公共教育职能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又该如何定位?2016年12月25日我国第一次为公共文化服务立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明确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即“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这就是公共教育的职能,更是美术馆的社会责任所在。

美术馆公共教育是为公众的艺术教育,其所承担的化育百姓的职责使命,在宏观架构上,应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则开展工作:一要传播主流文化,二要弘扬本土文化,三要引领生活風尚。

第二,美术馆公共教育有哪些可为与不可为?

基于以上指导原则,结合国内美术馆和公共文化服务对象的具体实际考量,不同地区的美术馆应当以建构属于本馆特色的公教体系为目标。但总体来看,至少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基础工作:

一是,基于美术史的公共教育。

美术馆作为艺术博物馆,除了展览展示与收藏研究,更有责任为公众梳理中西方艺术史。群众走进美术馆不仅会看到喜欢的艺术品,感受到愉悦的艺术氛围,更能增广博文,了解到整个艺术史的发展脉络,从而提升其艺术修养。这就需要公共教育循此思路开展工作。比如:在公共区域设置相关读物(含电子读物);开发设置美术史相关的少儿读物;开发固定品牌性公教课程或者相关美术史普及性展览,进行宏观上的公共教育。

二是,基于展览和常设展厅配套的公共教育。

目前国内大多数美术馆的公教活动倾向于结合节点和假期开展,而缺乏对于展览的公教课程研究与开发。美术馆基于展览的配套公教活动,最容易启动也最能够产生社会价值的是讲解服务,一方面要培养成人志愿者导览员;另一方面要开展“小小导赏员”培训教育工作,将美术馆打造成孩子们学习锻炼的校外实践基地,也为美术馆打造一条风景线;此外,还可邀请艺术家来到展览现场定时为观众导赏,不仅形成观众的聚合效应,也能很好地传播艺术家的个人形象与艺术观点,更为美术馆赢得声誉,实现三方共赢。

基于展览的配套公教活动,还需根据展览类别、展览规模具体实施面向少儿的启蒙教育、面向成人的艺术普及、面向家庭的亲子艺术教育。此外,常设展厅是美术馆的品牌特色,应该开发固定的特色公教活动,配合扩大推广传播。

四是,基于馆校合作的公教课程和教材开发以及教员培训。

这里要着重说的是面向乡村学校的公共教育活动。让公众均等地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是美术馆公共教育的意义所在,也体现了国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意识。这方面可开展的公共教育如,向乡村小学捐赠艺术类读物,输送艺术教育课程,培训乡村教师将先进的艺术教育理念长久系统地传递给乡村小学的孩子们等等。同时,这也是文化扶贫的重要途径之一。

此外,要系统性、持续性地开展“馆校合作”项目就必须开发系统的艺术教育课程、教案甚至教材。如果囿于人力资源方面的限制,可以考虑与学校或机构合作开发,以保证专业性和有效性,也达到资源整合、资源共享。

五是,开展面向弱势群体的“艺术疗愈计划”。

弱势群体均等地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的国家福利,有助于文明的进步和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美术馆的公共教育正是因为承担着这样的社会责任和使命而成为一项崇高事业。

因此,美术馆应当制定相应的服务体系,我们可以暂且称之为面向弱势群体的“艺术疗愈计划”。诸如残障特殊人群、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留守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空巢老人、精神心理障碍人群等都是特殊弱势群体,都是美术馆服务的对象。通过公共教育,让艺术的美好阳光照耀他们心灵的家园,为他们赶走阴霾,疗愈情感,慰藉心灵,从而让社会更加和谐,充满友善。

六是,艺术讲座如何实现规模效应和长远发展。

讲座受到冷遇是国内各大美术馆正在经历的共同现象。国内许多美术馆正在开展的艺术分享会,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把报告厅里大规模动辄需要两三百人参与的讲座转变为规模更小、亲切感和互动参与性更强的分享会,更易激发观众的兴趣点。这类分享会一般以三四十人为宜,采取在线报名,限量参与。选好话题,在饥饿营销的效应下,更易产生燃点,扩大影响力和参与度。

七是,美术馆是否可以依托公共教育实现造血功能。

严格来讲,作为国家全额财政拨款的美术馆并不需要自己造血,就算要创收盈利那也是文创需要考虑的问题。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讨论美术馆是否可以依托公共教育实现造血功能?内生动力问题。

因为缺乏可以准确衡量的评估考核机制,我们讨论公教活动是否需要观众付费参加,实际上是在讨论如何有效提升公教活动的质量,至于其对美术馆造血功能的实现则是顺带效果。

所以,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公共教育的双轨制。也就是说,在保证做好公益性艺术教育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开发收费项目。依托美术馆平台效应,与企业合营,开发课程、教材等,甚至向学校输出。而其品质必须是值得观众付费的。那么,基于美术馆的公益性,收费项目的教学经验、师资队伍等都将对免费项目形成反哺和支撑,这将有力解决公共教育不温不火,内生动力不足的现状,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效统一。

双轨制的公共教育策略,不仅承担社会责任,满足面向公众的公益性教育,同时还提供观众迫切需求的专业性教育,并实现强大的造血功能,迸发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第三,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馆所做的一切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发展面向公众的艺术教育,所以我们倡导宏观的公共教育观念,美术馆人实施公共教育务必是以教育家、美育家为指引,以教化百姓为目标的。我们的公共教育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亟待进行体系化建设,有规划、有系统地实施才会有实际效果和长远发展,才会形成规模效应,才不负其以文化人的职责使命。

参考文献:

[1] 郑奕.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2] 杨应时.艺术博物馆的教育资源初探.中国美术馆.2014(18)

[3] 杨丹丹.论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博物馆.2010(1)

猜你喜欢

发展路径美术馆
美术馆里的少年
美术馆
美术馆的怪物传说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失窃的美术馆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加州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