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品管圈活动降低输液泵维修率的探讨

2019-01-17霍刚曹扬袁波陆建雄覃异岳丽青

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误报输液泵医学工程

霍刚,曹扬,袁波,陆建雄,覃异,岳丽青

1. 中南大学 a. 医院管理研究所;b. 湘雅公共卫生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8;

2.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a. 医学工程中心;b. 护理部,湖南 长沙 410008

引言

输液泵是目前医院实现精准输液的重要医疗设备,其提高了临床给药操作的效率和灵活性,逐渐成为医院输液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我国输液泵不良事件逐渐增多,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曾发布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通报输液泵相关不良事件[1-4]。输液泵最常见的问题包括人为因素、器件损坏、供电不足、警报遗漏、输液过度或不足、软件信息错误等。我院每年维修输液泵、注射泵约在400台,存在20%左右误报和人为使用故障。为降低因输液泵、注射泵质量问题引发的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我院于2014年开始输液泵质控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5-8]。

品管圈是指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为了解决工作场所中的关键性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发组织起来,运用各种科学的工具和方法,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及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和管理,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9-16]。近年来,品管圈活动在医院管理中已经成功推广和应用,目前已是医院精细管理方式中的重要手段,但是较多使用在门诊、病房、护理部等临床单元,在其他管理部门应用较少。为保障诊疗安全,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我科室决心采取基于品管圈活动内控方式,规范临床对输液泵的使用,降低维修率及误报率。

1 品管圈活动方法

为降低输液泵、注射泵的维修量,尤其是降低维修比例中20%左右的误报和人为故障,我科室采取了科学化的品管圈管理方式用于提高输注类设备的使用安全。

1.1 品管圈组成

我科室建立了以降低输液泵维修率、规范临床使用和指导采购选型为目标的品管圈团队——滴水圈,成立品管圈。品管圈小组成员分别来自医学工程中心9名工程师以及2名ICU护士。其中,博士1名,硕士6名,医学工程中心副主任担任组长,医学工程中心主任辅导员。于2017年4~5月开展了品管圈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

1.2 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本研究选取了2017年2~3月两个月输液泵维修情况的数据进行分类分析,存在20%左右误报和人为使用故障。在两个月69例维修中,流速不准18例(占30.50%),误报17例(占28.81%),自然硬件故障13例(占22.03%),人为硬件故障11例(占18.64%),见表1。

表1 维修故障原因比率

通过前期的现状调查后,全体圈员针对流速不准、误报,自然硬件损坏三个改善重点一起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通过投票法从原因中得到要因(表2),汇总投票结果,根据二八定律,总得分大于或等于25分的为要因,最终根据投票选出的结果绘制了鱼骨图(图1)。

表2 要因确定

图1 要因分析鱼骨图

现状分析,通过特性要因图(又称鱼骨图),从设备自身、维修工程师、使用输液泵的医务人员三个方面分析影响输液泵使用的主要因素:① 设备,设备老化、厂家支持不够、设备自身性能;② 医务人员,设备配套管理使用不当,报修信息错误、培训不到位;③ 工程师,设备保养、维护不到位,对临床培训不到位,与医务人员沟通不到位。

1.3 对策拟定及实施

本团队根据要因制订了对策及具体内容,对策拟定表,见表3。

(1)针对输液器使用不当、培训不到位的问题,我们科采用加强对临床的输液泵使用培训的方式。首先,针对输液泵品牌,不同科室常规使用药物,制定培训内容。然后,通过全院护理单元集中培训,以及ICU单位分批重点培训的方式进行。

(2)针对设备保养不到位的问题,工程师严格按照预防性维护计划对输液泵进行周期性计量检测以及维修后的检测。同时,加强在临床科室巡检时对输液泵使用情况的关注。

(3)针对原厂维修配合不到位、自然损坏、人为损坏等导致配件无法及时到位的问题,通过公共平台采购、第三方配件供给、自修的方式进行。

表3 对策拟定表

2 结果

在2017年6~7月对输液泵维修情况进行统计,维修总数降低42%,其中,误报和人为硬件故障,分别下降41%和36%。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圈员们相互凝聚力,工作积极性,工作责任心,与同事、医师、护士之间的沟通能力,工作自信心及问题解决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表4)。

表4 维修故障原因比率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组织本科室工程师与护理人员组成的品管圈团队,通过分析在输液泵使用、维修中遇到所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和制定相关解决方案,充分合理利用医院内部有限的人力与物质资源,共同行动并使问题得到改善或解决,维修总数降低42%。尤其是,通过品管圈的科学化管理,将原计划中需重点改善的误报和人为硬件故障,大幅下降41%和36%。

分析输注类设备维修的原因,其主要原因一是在于对操作输液泵护理人员培训不够,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繁重,新员工较多,以及工作岗位轮换等问题,存在对输液泵操作不熟悉,甚至是错误操作的情况;二是工程师日常对输液泵的维护维修工作不到位,我院输液泵数量庞大,临床输液任务繁重,同时,部分输液泵使用年限较久,存在配件老化的问题。

因此,为长效保持输注类设备的低维修率,针对以上问题,我品管圈团队采用定期进行临床培训和加强对输液泵的维护工作,来规范输液泵的使用,降低维修率和误报率。

4 结论

本研究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建立和谐的医工护理协作团队,改进输液泵管理方法,提升了医工团队的整体形象,提高了患者医疗安全,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各位圈员通过品管圈活动,学会了运用头脑风暴手法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了参与管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增加团队凝聚力,也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误报输液泵医学工程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家用燃气报警器误报原因及降低误报率的方法
集束化管理策略在输液泵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医院在用输液泵的质量控制与数据分析
侨胞任洪亮率团斩获全球医学工程创新大赛金奖等
医学工程在医院中的作用及创新建设
船舶消防传感器的应用初探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医疗仪器中的应用
某水电站励磁系统误报导致机组事故停机原因分析
安全监控系统误报警故障的排除思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