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兼职教师人才库建设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9-01-17蒋洋洋王立文吴翠芬严兆娴杨正宇
蒋洋洋,王立文,裘 璘,卞 雯,吴翠芬,严兆娴,杨正宇
危急症救治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既往研究表明刚参加工作的低年资护士对于危急症护理的知识、技能、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都存在欠缺[1,2],因延误有效抢救时机而引起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3]。因此,对于《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必须重视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等重点科室的实际需要。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尝试聘请急诊科和ICU的护士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其目的不仅是提高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更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目前,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启用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已5个学年,现对兼职教师教学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教师,按照筛选标准,从2016—2017学年在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担任过《急危重症护理学》兼职教师的人员中选取4人为试验组教师。均为本科学历;中级职称3人,高级职称1人;兼职教师均来自三甲医院,其中来自ICU 1人,急诊科3人。对照组教师为本校专职教师3人,均为研究生学历;其中中级职称2人,高级职称1人。(2)学生,选择13级护理专业学生,共10个班,484名学生。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教师纳入标准:(1)五年内参与一轮完整授课;(2)中级以上职称;(3)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排除既往学生评教和专职教师听课反馈不佳的教师和缺课超过总学时1/3以上教师和学生。
1.3 研究方法
1.3.1 对照组 按班级为单位随机分配,对照组6个班级共298名学生,3位专职教师,每人教授2个班级。授课教材使用谭进等编写的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急危重症护理学》,总课时为32课时,其中理论18课时,实践14课时。
1.3.2 试验组 试验组教师4人每人承担一个班级共186名学生的授课。授课教材及课时与对照组相同。对照组教师即专职教师在授课前、中、后全程,利用通讯软件共享教学资料,解决兼职教师在授课时遇到的问题。
1.4 教学效果评估方法 操作技能考核:选择心肺复苏、经口气管插管及三角巾包扎三项操作作为操作技能考核项目,每项满分为100分。理论考核:期末理论考试为闭卷笔试,考核时间为1 h,总分为100分。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t′检验。采用两组总体平均水平差值的95%置信区间,以反映有统计学差异(P<0.05)的两组间平均分差值是否有临床实际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考核成绩比较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6个班级共298名学生;试验组4个班级共186名学生。试验组与对照组四项考核中仅期末理论考试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教师授课学生《急危重症护理学》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教师授课学生《急危重症护理学》考核成绩比较(±s,分)
注:对照组,本校教师授课的班级;试验组,兼职教师授课的班级;CI,置信区间
项目 人数 心肺复苏 经口气管插管 三角巾包扎 期末理论考试对照组 298 81.45±6.81 86.82±4.52 94.06±3.27 71.18±15.25试验组 186 78.13±7.51 89.03±4.38 92.09±4.69 71.57±17.42 t/t'值 5.01 -5.29 5.01 -0.25 P 值 <0.001 <0.001 <0.001 0.801 95% CI (2.017,4.620) (-3.025,-1.385) (1.196,2.742) (-3.454,2.659)
2.2 来自不同科室兼职教师学生考核成绩比较 本次研究中,3名兼职教师来自急诊科,教授3个班级共141名学生,1名来自ICU,教授1个班级共45名学生。来自急诊科的兼职教师所教授班级学生心肺复苏、三角巾包扎考核项目考核分数高于来自ICU教师所教授班级,而经口气管插管得分低于来自ICU教师所教授班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期末理论考试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试验组中来自不同科室兼职教师授课学生的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2 试验组中来自不同科室兼职教师授课学生的考核成绩比较(±s,分)
注:ICU,重症监护病房;试验组,兼职教师授课的班级;CI,置信区间
项目 人数 心肺复苏 经口气管插管 三角巾包扎 期末理论考试ICU 45 75.16±8.64 95.21±2.02 87.22±3.83 68.47±10.47急诊室 141 79.09±6.88 92.09±4.01 94.41±5.11 72.02±13.12 t/t'值 -3.13 4.96 8.69 1.65 P 值 <0.001 <0.001 <0.001 0.100 95% CI (-6.417,-1.456) (2.214,4.001) (-8.471,-5.893) (-7.359,0.236)
2.3 不同职称兼职教师学生考核成绩比较 具有中级职称兼职教师3名,教授3个班级共141名学生,具有高级职称1名,教授1个班级共45名学生。四项考核成绩两组仅心肺复苏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试验组中不同职称兼职教师授课学生考核成绩比较
3 讨 论
3.1 兼职教师人才库的建立与维护 兼职教师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能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的稳定[4]。选择兼职教师时,以带教老师或护士长为主,她们通过带教实习生,熟悉学生的学习特点[5],对专业的认知充分,能在授课过程中进行行业分析,以利于学生适应社会对护理专业的需要[6]。通过兼职教师人才库,提高兼职教师工作稳定性[7],保障授课质量。兼职教师不同于专职教师,本职工作的任务远大于教学任务,所以不能将专职教师的绩效考核方法直接运用到兼职教师中。绩效考核不是约束兼职教师,更多的是通过对兼职教师激励、认同来管理考核教学质量[8]。本校现每学期末开展优秀兼职教师评选等活动,形成兼职教师之间的良性竞争,促使他们努力地完善教学任务[9]。本研究组也在摸索适合我校实际的考评体系,以保证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
3.2 兼职教师人才库的利用与提高 每学期安排教学工作时,结合人才库中临床专家所在单位实际工作情况,聘请兼职教师参与授课。除了常规在上学期末召开兼职教师座谈会外,以课程为单位建立兼职教师交流群,便于联系。特别是对于每次课的重难点,除了教案以外,以文字形式详细说明并加以讨论,以便在授课前与专职教师统一。其次,指导兼职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观看专职教师授课视频。再者,新的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时,专职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应积极参与听课,发现兼职教师教学上的不足,并加以引导,促进兼职教师的成长[10]。最后,定时召开学生座谈会,从学生的角度评价教师,也有利于教师的提高[11]。
3.3 兼职教师资源库实施效果 本学期共有4名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其中心肺复苏考核成绩对照组较试验组成绩略高,可能原因为本校教师在教授该内容时结合省技能大赛的要求,关注细节,方便为技能大赛输送选手。而兼职教师以临床实际为目标,关注按压及吹气的有效性,更关注实战性。经口气管插管考核试验组较高,原因为兼职教师临床工作及带教经验丰富,能结合插管失败的经验总结,在教授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实战教学,效果较好。三角巾包扎除野外工作及部队训练外,临床已很少使用,所以兼职教师这方面技能不足,导致试验组分数较低。也从侧面反映,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时要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实时删减相对陈旧的知识及操作,添加临床上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如讲解《2015心肺复苏指南》[12]及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13]与临床无缝对接。期末理论考核两组学生的成绩无差异,可能原因是一方面进入兼职教师人才库的教师都是经过一轮以上授课的教师,对教授内容、重难点有一定掌握;另一方面,专职教师在授课前、中、后全程,利用通讯软件解决兼职教师在授课时遇到的问题。
3.4 兼职教师间不同科室及职称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根据《急危重症护理学》这门课的专业特点,进入兼职教师人才库的教师均来自三甲医院的急诊科或ICU。来自急诊科的兼职教师所教授的班级学生心肺复苏及三角巾包扎的考核分数高于来自ICU的兼职教师所教授学生,而经口气管插管得分较低,期末理论考核成绩两者无差异。急诊科和ICU都是心肺复苏及经口气管插管操作实施最多的两个科室,由来自这两个科室的兼职教师授课,能在授课中更多地结合临床病例,开展情景教学[14]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由于本次学生及兼职教师人数的限制,不能仅根据操作考核的分数来衡量哪个科室更优,而是在未来的教学中根据兼职教师的特长安排授课内容,如来自急诊科的兼职教师负责“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治、常见急症患者的救护及常用急救技术”等内容;来自ICU的兼职教师负责“ICU的护理、常用监测技术、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内容。改变现在1名教师教授整门课程的局面,真正发挥兼职教师的特长。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也增加院前急救转岗护士,完善院前急救相关知识,充分发挥其在教育培训岗位的作用[15]。
不同职称兼职教师所带班级学生考核成绩中仅心肺复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为本研究组在以后扩充人才库指明了方向,中级职称的教师普遍年纪轻,精力旺盛,且同时是临床实习生的带教老师,可以将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在授课时及时解决,即在源头上发现并解决问题。高级职称的教师临床经验丰富,能够紧跟专业发展前沿,掌握新技术、标准、方法,能第一时间将新的理念及知识传授给学生[16],这都是专职教师无法比拟的。同时,专职教师也能从中增强实践教学经验。
综上,兼职教师人才库的建立和实施,有利于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但教师的选择不应拘泥于高级职称,应发挥中级职称兼职教师的优势。授课形式应打破现在1名教师教授整门课程的局面,根据所在科室兼职教师的特长安排授课内容。专职教师加强在兼职教师授课前、中、后整个环节利用交流群、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帮助、指导,以利于兼职教师将学生培养成临床真正需要的护理人才,达到课堂与临床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