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疗效观察

2019-01-17王媛媛薛焕霞王小峰樊清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20期
关键词:后遗症病患肢体

王媛媛 薛焕霞 王小峰 樊清波

焦作市人民医院康复科,河南 焦作 454002 2)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心ICU,河南 郑州 450003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导致脑卒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全瘫或者偏瘫、半身不遂、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等。老年人群发病率极高,且具有高病死率及高致残率等特点,致死率60/10万~120/10万,患病后存活者致残率约为75%。脑卒中分后遗症病程较长,病患没有自理能力,心理压力过大,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因此,目前临床关注重点为寻找更为有效的脑卒中后遗症治疗方案。笔者采用康复疗法及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疗效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06—2018-06于焦作市人民医院康复科就诊的140例脑卒中后遗症病患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针灸组70例及结合组7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治疗方法针灸组进行针灸治疗,结合组进行针灸及康复疗法结合治疗。

1.2.1 针灸疗法是用针法和灸法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从而调整人体脏腑功能以治疗疾病。针灸作用于人体的经络或腧穴,可以起到平衡阴阳、调畅气机、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针灸针治疗主穴包含三阴交、尺泽、水沟、内关、委中、极泉,并根据病患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穴位,语言障碍者加廉泉、丰隆、哑门等,口眼歪斜者加鱼腰、颊车、地仓、承浆、迎香、攒竹、阳白等,下肢瘫痪者加足三里、丰隆、解溪、阴陵泉、阳陵泉、膝眼等,上肢瘫患者加曲池、手三里、肩贞、肩井等。穴位针刺得气后,留针时间控制为30 min,2次/d。

1.2.2 康复疗法在床上指导病患活动患肢、被动或者主动反复训练患肢,被动运动:主要作用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维持关节韧带活动度,减轻肌肉痉挛。主要操作肢体各关节方向的被动活动。顺序为先大关节,后小关节,运动幅度从小到大。2次/d,30 min/次。主动运动:主动运动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紧张度,活跃各系统生理功能,预防并发症。主动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切不可操之过急,由于脑卒中导致肢体功能活动降低,部分关节肌肉处于废用状态,患者关节强直肌肉萎缩,故大多数患者懒于活动,此时,家属要督促和协助患者进行锻炼。从单个关节主动运动开始,直至多关节运动,运动时尽可能带动患肢一起活动。在进行坐、站、走功能训练时,家属要站在病人患侧,协助病人坐起、站立,行走时要求病人尽量抬高患肢。病患应在家属或者护士协助下行左右翻身;病患加强肩周肌、颈肌、躯干肌等训练,每天均行步态训练、患肢负重训练、起立位训练、重心转移训练、坐位平衡训练。肘关节锻炼主要进行伸肌训练,躯干锻炼主要行坐-卧位、翻身等改变体位训练,指关节主要进行屈伸等功能训练,腕关节进行旋转、屈伸,2次/d,30 min/次,根据病患实际病情调整训练强度。

1.3判定标准(1)临床疗效:无效:病患病情未改善;有效:病患肌力提高,Ⅰ级幅度,生活自理及沟通能力有所好转,临床体征及症状有所缓解;显效:病患肌力改善显著,Ⅱ级幅度,生活自理及沟通能力显著改善,临床体征及症状显著缓解;治愈:病患肌力为V级,生活可自理,沟通无障碍,临床体征及症状消失。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治愈)/总例数×100%。(2)肢体功能:采用Fugl-Meyer法评定病患肢体功能。(3)生活质量:采用SS-QOL评定病患生活质量,重点评定视觉、工作能力、社会活动、思维能力、上肢功能、自理能力、性格、语言、情绪、家庭活动、运动、体能等12个领域,共有49个项目,每项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给予1~5分,得分越低,生活质量越差。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结合组总有效率(97.1%)高于针灸组(8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2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肢体运动功能2组治疗前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结合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高于针灸组,差异显著(P<0.01)。见表3。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2组疗效比较 [n(%)]

表2 2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分)

2.3 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结合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针灸组,差异显著(P<0.01)。见表4。

表4 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

3 讨论

脑卒中是现今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群的疾病之一,脑卒中发病率为0.12%~0.18%,多数病患会出现生活能力障碍、劳动能力缺失等后遗症,严重危害病患健康。脑脑卒中后遗症治疗过程较长,目前医学界对于此方面研究已有初步成果。脑卒中后遗症主要经过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等方面进行刺激,进而对病患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造成影响,给病患及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1-7]。脑卒中患者经过救治幸存后,常遗留部分运动、感觉和语言等障碍,出院后家庭康复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好方法,如能护理恰当,可以消除或减轻患者的功能缺陷,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生活及工作能力,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大量工作是在基层医疗机构或家庭中进行的。实践证明[8-13],许多脑卒中患者通过康复训练可以生活自理,甚至恢复工作能力。

针灸治疗能够刺激病患脊髓神经神经元及大脑皮层神经元,可有效保护脑细胞,显著改善病患半身不遂及偏瘫等症状。同时,针灸还可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加强脑神经及脑细胞的营养补充,避免细胞萎缩[14-21]。

脑卒中后遗症病程较长,且多数病患伴随半身不遂及口角歪斜等症状,因此应及时进行有效康复训练[22-24]。康复疗法主要由康复训练医师进行专业指导,包含有被动运动及主动运动训练,避免病患身体部位出现萎缩,有效改善病患预后效果[25-30];与此同时,对病患进行心理治疗,加强病患治疗自信心,也可显著减少病患家属心理负担[31-32]。

本研究中针灸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结合组(P<0.05);2组治疗前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结合组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针灸组(P<0.01)。针灸与康复疗法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提高肢体运功及生活自理能力。

猜你喜欢

后遗症病患肢体
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春天的“后遗症”
氨磺必利与喹硫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的诊疗效果比较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肢体语言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肢体写作漫谈
脑便后遗症应如何调治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