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模因论看中国陶瓷文化之兴衰

2019-01-17谭利军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市333403

陶瓷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模因器物景德镇

谭利军(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市,333403)

引言

中国作为世界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传承源远流长。史前时代虽没有文字记录,而文化的传承却一直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相伴前行,在这一进程中器物的留存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些器物中,陶瓷器物因其坚固、实用、美观等诸多功能更是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瓷器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世界最早制造陶器的国家之一。中华历史五千年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展历程,在这过程中,中国陶瓷文化与中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几经兴衰。本文拟从模因论的视角阐释中国陶瓷文化的兴与衰,以期能进一步拓展中国陶瓷文化的研究维度。

1 模因论简介

模因(meme)一词是由牛津大学著名生物学家道金斯(Dawkins)所创。1976年在其科普专著《自私的基因》最后一章中,他通过类比生物学上的“基因(gene)”提出“模因(meme)”这一概念,用以讨论文化的进化。道金斯将模因定义为一种文化传递的基本单位,作为一种复制因子(replicator)其核心是模仿,无论是有形的、具体的建筑或制造样式(如建造房屋、制造器皿等),还是无形的、抽象的观念想法(如曲调旋律、思想观点等)都可以通过模仿进行自我复制和传播。作为一种复制因子,模因具有遗传性、变异性和选择性三个特征。(Distin 2005:68-70; Blackmore 2007:365)。模因的遗传性指的是模因可以实现自身的复制而存活,变异性指的是模因在复制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可能发生变化,如信息的增加、减少或者改变,而选择性指的是模因的复制和变异并非自发性的,而是依靠于宿主也就是人类的选择。模因通过复制实现文化的人际与代际传播,从而实现文化的传承。而模因在传播复制过程中发生的种种变异则推动了文化的演变与发展。模因理论的诞生为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有些历经数千年依然延续并蓬勃发展,而有些则日渐衰微甚至消亡。这些现象从模因论来看就是各类模因的强弱之争,强势模因(strong meme)复制力强,通过不断地复制实现传播与延续,而弱势模因(weak meme)则因复制力弱,在巨大的模因池(meme pool)中逐渐被强势模因压制甚至取代。作为一种新兴理论,模因论仍有待完善,如模因概念的不明确、识别与判定存在争议等,但其对文化阐释的适用性已基本得到学界的共识。

2 陶瓷文化与陶瓷文化模因

文化历来是学术界的重点研究对象。但至于文化如何定义,至今仍未有定论。据国内学者郭莲(2002:115)考证,仅文化的定义就有200多种之多。当前学术界关于文化的定义认可程度最高的当属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伯内特•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所给的定义,即“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按照文化哲学的理念,文化可具体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具体到陶瓷文化,其中的物质文化就是指人类创造陶瓷的活动中所创造的全部陶瓷产品及其生产、流通过程所涉及的所有相关物质形态的存在,如陶瓷器物、生产原料、窑炉设备、作坊等。精神文化就是人们对陶瓷器物本身及其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所赋予的所有观念性的存在,如人们赋予陶瓷器物及其装饰的寓意内涵、对各色陶瓷器物的审美意趣、陶瓷行业的神祇崇拜等。制度文化介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之间,是人类为了自身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既是精神文化的产物,又是物质文化的工具。陶瓷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包括陶瓷生产所需遵循的工艺流程、国家各级管理机构对陶瓷行业以及生产所施行的各类管理规范、各类陶瓷行业相关的民俗活动等。

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在不同场合明确地将陶瓷文化看作模因的典型,如道金斯明确指出“音乐曲调、思想观念、谚语、服装样式、陶罐制作方式、房屋建筑样式”等都是不同形式的谜米①(Blackmore, 1999:6)。国内学者崔学新也在文中提到“模因就是一个进步社会的所需的物质与意识模仿或传播的基本的复制因子。我们所看到的许许多多诸如茶文化、陶瓷文化、西夏文化、玛雅文化等优秀文化,所感知到的各种观念、思想和通过学习得来的科学技术都是具体的 ‘模因’”(2007:81)。那陶瓷文化模因究竟又是指什么呢?本文认为陶瓷文化模因就是所有陶瓷文化类型中任何可以模仿复制的单位,包括陶瓷物质文化、陶瓷精神文化和陶瓷制度文化等类型的模因。具体来说,陶瓷器物上每一种纹样、器形,生产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标准,陶瓷制品鉴赏、使用、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中人们所产生的审美、情感、观点等均是陶瓷文化模因。每一个陶瓷器物的产生都是众多陶瓷文化模因复制以及与其他文化类型模因融合变异的结果。陶瓷器物是陶瓷文化模因最重要的传播媒介和载体,而中国陶瓷文化就是由无数个陶瓷文化模因在巨大的中国文化模因池中与其他文化模因相结合而形成的模因复合体(meme complex/memeplex)。需要指出的是,陶瓷文化模因有大有小,有强有弱,有变异亦有消亡,它们具有所有模因共同的特性,即遗传、变异和选择。陶瓷器物中的各种纹样、器形、陶瓷器物的生产工艺等无论如何发展变化,都可以往前追溯到其最初的状态。最初的陶瓷文化模因经过同代人群间及不同代际间的大量复制传播得到了保留,陶瓷文化也因之从数千年前传承至今,这就是陶瓷文化模因的遗传性。陶瓷文化模因在宿主间复制时,模因会经历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四个阶段,期间有的模因就会与其他模因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模因复合体或者发生变异产生新模因,这些变化的结果就是文化的发展。陶瓷文化之所以能够发展靠的就是陶瓷文化模因推陈出新。如前所述,模因的变异可以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其根本动力源自于人类的理解和创造能力。如陶瓷器上常用的莲花纹,虽然均是绘制莲花,但纹样却各有不同,这就是人类在复制莲花图样这一模因时加以了主观能动性进行改造创新,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完全复制其形状,这一过程就是陶瓷文化模因的变异。陶瓷文化模因的选择性也体现在陶瓷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过程中。有些陶瓷文化模因实现了快速、大量的复制,有些在复制过程中与其他文化模因相结合衍生出新的模因类型。但也有些却复制得很少,甚至逐渐消失了。如青花装饰这一模因由于工艺要求相对低,受人欢迎程度更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历史上实现了大量复制,直至今日仍广受人们喜欢。而釉里红装饰模因由于生产工艺要求相对更高,这种工艺模因实现复制的难度更大,直接导致了历史上釉里红瓷器数量很低。

3 中国陶瓷文化兴与衰之模因阐释

传承数千年的中国陶瓷文化同任何其他传统文化一样,在不同时期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兴衰变化。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窑口和陶瓷类型众多,有些犹如昙花一现,有些却历久仍兴。在唐代,邢窑白瓷与越窑青瓷齐名,有“南青北白”一说。进入宋代,定窑、耀州窑、钧窑、磁州窑、龙泉窑、景德窑等六大窑系进入鼎盛时期。时至今日,兴盛一时的许多窑口都已风光不再,而作为后起之秀的景德窑其强大影响力犹存。从模因论看,这些都只不过是陶瓷文化模因优胜劣汰的结果。首先,这些著名窑口中唯有景德镇之名源于皇帝年号。景德镇原名新平镇,又因坐落在昌江之南而得名昌南镇。此地制作陶瓷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时期。时至宋朝,当时隶属饶州浮梁县。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真宗皇帝赵恒命令昌南镇烧造御用瓷器,底书“景德年制”。据《景德镇陶录》记载,“其器光致茂美,当时则效著行海内,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而昌南之名遂微”。至于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是否源自宋真宗亲赐其年号而来仍有争议,但其名源于真宗皇帝年号与这一历史事件确定无疑。皇帝年号这一名称作为一种模因,与其他地名相比,其复制能力要强得多,也就是所谓的强势模因。在中国封建时代,新帝即位就会制定新的年号以区别于上一任皇帝。倘若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在位皇帝一般也会相应地更改年号。因此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可能有多达十几个年号。无论皇帝在位期间只有一个还是多个年号,年号作为一种纪年方式,直接代表着帝王的神圣与尊崇,天下之人莫不知晓,景德镇借助年号这一强势模因的优势,加上所产瓷器本身的优质特点,迅速实现了它的迅速复制传播,景德镇瓷器一时名震天下。从另一方面来看,一个地方一旦闻名于世,必将吸引更多人前来。景德镇作为一个窑口,名气一大,就自然会吸引更多人来到这里从事陶瓷生产与贸易等活动。人作为模因的宿主,其迁徙活动给模因的大量复制创造有利条件。陶瓷行业的匠人、商贾等在景德镇汇聚,这就给景德镇本地的陶瓷文化模因带来更多新的宿主,使其复制传播到其他地区宿主身上并与其他模因相结合产生出新的模因复合体成为可能。这样一来,强弱模因优胜劣汰,各种模因的结合与变异产生出新的模因,这一过程推动景德镇陶瓷工艺与文化不断取得新发展、新突破,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也得以传承与发展。

中国陶瓷历史上曾有诸多名瓷风靡一时,为世人所追捧,但有些好景不长,存世陶瓷器物更是凤毛麟角,许多陶瓷技艺更是已经失传,如柴窑、秘色瓷等现如今都几乎无人可以再烧制出来。景德镇陶瓷名贵颜色釉品种--祭红也是其中一例。祭红器色彩浓郁凝重,宝光四射。明朝的《历代名瓷图谱》中是这样称赞祭红的:“色艳若朱霞,真万代名瓷之首冠!”民间更是将其誉为千窑一宝。祭红创烧于明代永宣年间,但仅到正德、嘉靖、隆庆三代,祭红就已失传,无法烧出。祭红这样一朵绚烂夺目的陶瓷文化中的奇葩因为成品极其稀少就这样淹没在了浩瀚的中国陶瓷文化中。关于祭红的衰落,人们普遍认为其源于其极低的出窑成功率,加之原料中不乏金银珠宝导致烧造成本奇高,这使得其大量复烧几乎不可能。祭红的生产工艺作为一种模因来说,因过于复杂,人们极难掌握,加之生产成本过高难以长期大量进行烧制,这样一来其生产工艺就很难形成经验性的总结,这些模因就难以实现人际与代际的大量复制传播,成为弱势模因,难以感染宿主,自然摆脱不了被其他强势模因淘汰的命运,以致最终几乎绝迹,罕见的几件器物成为绝世孤品。究其根本,这些陶瓷类型衰落的原因无非是其烧造工艺没有形成经验性总结并加以书面记录流传,无法成为强势模因。模因传播的媒介对模因的成功复制和传播至关重要。缺乏文字记录的模因很容易伴随宿主的死亡而随之消失,从而导致这些模因无法实现复制,即使留有器物后人也难以借此摸索出其复烧的方式。

4 结束语

中国陶瓷文化传承数千年,本质上就是各类陶瓷文化模因与其他文化模因相互结合、复制、传播与变异的结果。作为一种模因,中国陶瓷文化要实现传播与发展,需要顺应模因的特性,为陶瓷文化模因复制与变异提供适宜的环境。现今世界全球化趋势日渐明显,各国文化艺术交流频繁,这为中国陶瓷文化模因的复制传播以及与其他类型模因融合形成新的模因复合体与变异增加了更多可能性。和平的社会环境以及互联网等现代模因传播媒介的高速发展也为中国陶瓷文化模因的复制和变异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陶瓷文化要继续保持繁荣发展,一方面需要保护并传承好优秀传统陶瓷文化,因为这些都是经过历史选择后留下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强势模因。另一方面,加强与世界各地的其他文化的沟通交流也必不可少,因为只有不同文化发生接触碰撞,新的模因才有可能诞生,才能为中国陶瓷文化的不断发展提供原动力。同时要利用好现代传媒技术手段,在各种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及互联网与新媒体平台,普及陶瓷文化知识,多举办各类陶瓷文化体验、展览以及研究活动等并加大宣传力度,共同推动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注释

①谜米即模因,为meme的另一种译名,其他译名还有密母,拟子,觅因,觅母,摹因等。

猜你喜欢

模因器物景德镇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基于语言模因论的朝汉语言接触探析*——以汉字词形态构成为例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洛阳伊洛路初唐墓C7M4597出土器物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