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康复的应用价值研究

2019-01-17吴兰兰薛冰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1期
关键词:肠梗阻排气机体

吴兰兰 薛冰

571126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海南海口1

450064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2

资料与方法

2017年4月-2018年12月收治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16例,均排除严重脏器功能障碍、免疫系统疾病,伴有肠梗阻或消化道出血等肠内营养实施禁忌证者,且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实行BillrothⅡ+D2式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各58例。肠外组女21例,男37例;年龄41~73岁,平均(62.07±1.37)岁;黏液腺癌14例,乳头状癌17例,低分化腺癌27例。肠内组女22例,男36例;年龄42~74岁,平均(62.69±1.22)岁;黏液腺癌14例,乳头状癌18例,低分化腺癌2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肠外组采取常规肠外营养支持,即术后1~5 d内为患者输注脂肪乳剂、葡萄糖、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等,每天氮量摄入维持在0.29 g/kg左右,热量摄入维持在125 kJ/kg左右[1]。②肠内组则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具体如下:在患者空肠上段放置肠营养管,术后12 h抬高床头约30°,将0.5 L渗盐水经肠营养管输入患者体内,但输注速度不可太快[2]。术后24 h利用喂养泵注入5%GNS及能全力,输入比例控制在1:1左右。在输入期间可借助加热器辅助输入,以确保液体温度最高不超过41.5℃,最低≥38.2℃,初次输入速度保持在30 mL/h,之后逐次增加,以20 mL/h的频率进行增加,但每小时总输液量不可超过120 mL[3]。如果在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后,患者仍无法恢复机体能量,可依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对其实行对应的肠外营养辅助支持。

观察指标: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如住院时间、排便时间、排气时间等。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肠外组术后排便时间为(75.56±7.39)h、排气时间为(56.81±6.02)h、住院时间为(14.25±3.02)d;肠内组术后排便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2.03±6.11)h、(38.20±4.02)h、(9.32±2.4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肠外组出现胸腔积液3例,肺部感染3例,小肠梗阻4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24%;肠内组出现小肠梗阻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胃是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及营养的重要器官,患者一旦患上胃癌,主要是采取手术进行治疗,通过切除病变组织可促进患者痊愈。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通常处在高消耗状态,且术后一段时间内需禁食,这极易加重患者的营养不良症状,并诱发各种并发症[4]。因此,术后对患者实行营养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

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胃癌术后治疗方式,其中,肠外营养支持方式便于调节、调控,能够保证患者正常功能所需物质。然而,此种治疗方式需要投入较多资金,会增加患者的家庭经济压力,而且极易造成胆汁淤积、损伤患者肝脏。肠内营养支持既能保证患者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而且可有效保护患者的肠黏膜结构和细胞结构,增强患者机体机械功能及肠道免疫功能,同时有助于促进胆汁排泄、分泌,加快胰腺分泌,在保护患者肝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对实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积极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肠梗阻排气机体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肠梗阻28例
体内诱导多能干细胞与机体的损伤修复及再生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