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贯通地线区段信号电缆单端接地改双端接地建议

2019-01-17肖培龙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信号电缆单端外皮

肖培龙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36)

为保障信号系统设备在电化区段及雷电区域能够正常安全可靠工作,接地系统及接地方式尤为重要。信号系统接地方式由早期的单设地线发展到今天的贯通地线,信号系统设备遭雷击伤害的故障明显减少,表明贯通地线的作用明显。采用贯通地线以后,信号电缆接地方式却一直沿用近期使用方式,即单端接地方式,是否有改进提高的余地,值得探讨。

1 早期信号系统设备接地方式

早期信号系统设备,为防止雷击及电气化电磁干扰,室外信号设备金属材料外壳均采用就地单打地线的接地方式,每端信号电缆头金属外皮也分别接地;室内信号设备接地线分为三类:防雷地线、防静电感应安全地线及电缆屏蔽专用地线,每类地线接地极需分别距离20 m 以上。接地极一般为钢管、角钢或石墨地线。

1985 版《铁路信号设计规范》(TBJ7-85)第13.2.4 条明确“当采用屏蔽电缆时,应设专用地线防护,并应进行屏蔽层连接”,1986 版《铁路信号施工规范》(TBJ206-86)第16.5.4 条规定“信号干线屏蔽电缆的始、终端应设专用地线”。

1999 版《铁路信号设计规范》及《铁路信号施工规范》仍沿用了1985 版信号屏蔽电缆接地方式,在1999 版《铁路信号设计规范》(TB10007-99)第13.2.3 条中说明“箱盒中经过多根电缆时,为消除感应电压的影响,应进行屏蔽联接,在区间两端及车站信号楼处接地,当区间电缆长时,在适当处所还应再接地。”,也即只要屏蔽电缆感应电动势大于60 V,即需多处接地。1999 版《铁路信号施工规范》第16.5.3 条中明确“信号干线电缆的始端和终端应设专用地线,是为了将信号电缆外皮的感应电压引入地中,保护电缆和人身安全”。

2003 版《铁路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9-2003/J289-2004) 第11.2.1 条“ 电 气化区段信号干线屏蔽电缆的始、终端应设屏蔽地线,电缆中间接续应进行屏蔽连接”。

2006 版《铁路信号设计规范》(TB10007-2006/J529-2006)仍沿用了1999 版信号屏蔽电缆接地方式,在第14.1.8 条规定“进出信号机房的电力线路和信号传输电缆应采用屏蔽电缆,屏蔽层至少两端接地,并与建筑物界面做等电位连接。”

2 近十年信号系统设备接地方式

在武衡线发生雷击引起室内信号设备燃烧事故后,原铁道部建设司于2007 年又发文对2006 版《铁路信号设计规范》(TB10007-2006/J529-2006)的部分条文进行了修订,主要一条是对屏蔽电缆的接地方式进行修订,第14.1.8 条修改为“交流电力牵引区段,室外电缆钢带(铝护套)应采取分段单端接地方式,每段电缆长度不宜超1 000 m。”至此,信号干线屏蔽电缆接地方式由双端接地改为单端接地,并一直延续使用至今。

2008 版《客运专线铁路信号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26-2008)第10.4.5 条已对电缆接地方式进行修订,改为“进出信号机房的信号电缆应进行屏蔽连接,屏蔽层应只在机房界面一端接地,并在引入处设金属护套绝缘”。

2017 版《铁路信号设计规范》(TB10007-2017)第18.3.12 条:“电力牵引区段,室外信号电缆的接地及屏蔽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金属护套应接地; 2 同沟或同槽敷设的多根电缆的护套之间应进行屏蔽连接; 3 铝护套、钢带以及内屏蔽护套应分段单端接地。”新版信号设计规范已明确信号屏蔽电缆应分段单端接地。

3 当时更改信号电缆接地方式的原因

信号干线电缆外护套一般均采用钢带铠装保护层,防止施工磕碰及挤压损伤电缆芯线。在电气化铁路区段,因牵引电流迷流干扰,会在电缆外皮层产生感应电动势,影响系统设备正常工作及维护人员人身安全。早期设计时,电化区段电缆选型要求设计者根据当地地阻值,经计算确定每根电缆外皮感应电动势是否大于60 V,超出时需选用铝护套信号电缆,并采取电缆两端均接地方式,用以有效降低电缆外皮的感应电动势。后期设计时,为方便备料,并有效保护信号系统设备,只要是电化区段,统一采用铝护套信号电缆。

由于当时对雷害认知不足,电化区段信号干线电缆要求两端均接地,避免长大电缆外皮累积感应电动势,伤及维修工作人员。电缆外皮屏蔽地线双端接地,可以明显降低电缆外皮的感应电动势,确保信号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自武衡线第一次试用计算机联锁设备后,经雷雨季时发生多起因雷击引起室内设备起火事故,经铁科院防雷研究所调研查找,发现主要原因是电缆屏蔽接地极问题,在屏蔽电缆两端均接地的情况下,因当时尚无贯通地线,电缆两端接地极电阻值不可能做到等阻值,在遇雷击的强大电流冲击下,会在电缆两端接地极间瞬间产生不平衡电位差,反窜至室内,击穿浪涌抑制器,进而烧损室内电子元器件。若改用电缆外皮屏蔽层单端接地,遇雷击时在电缆上的感应电流只能由该单端设置的地线向大地放电,不会反窜至室内,进而将雷击灾害防护至室外,达到保护室内设备的目的。经原铁道部组织召开全路防雷专题会议,研究确定修改2006 版《铁路信号设计规范》中电缆屏蔽双端接地及相关施工规则,由原铁道部建设司发文修订。

4 贯通地线区段信号电缆接地条件明显改善

早期信号系统设备,需接地时均采用单打地线方式。在郑武线引进法国UM71 四显示自动闭塞制式时,按国外技术条件要求,区间需单独敷设一根贯通铜地线,专用于信号系统设备接地。由于采用等阻贯通地线,遇雷击时也就不存在电缆外皮两端接地极间存在压降差,故信号系统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及抗雷击能力明显提升。2006 版《铁路信号设计规 范》(TB10007-2006/J529-2006) 第14.2.1 条开始要求“交流电力牵引区段、繁忙干线、铁路枢纽、编组站、强雷区和埋设地线困难地区,以及微电子设备集中的区段,应设置贯通地线,贯通地线任一点的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1 Ω。设置贯通地线的地区,铁路沿线及站内信号设备的各种地线均应就近与贯通地线直接连接。”,此条规定,已明确要求在有贯通地线区段,所有信号系统设备的地线均应就近与贯通地线相连。但在原铁道部建设司发文修改本设计规范第14.1.8 条时,忽略了在有贯通地线情况下此条的规定,即信号电缆屏蔽地线应单端接地,并在后续规范中一直延续使用至今。

5 修改建议

现信号系统均采用计算机联锁设备及微电子设备,在新线建设及改扩建工程中,电气化区段信号电缆均采用铝护套屏蔽电缆,一般均设置贯通地线。

在设置有贯通地线区段,笔者建议:信号屏蔽联接地线应由单端接地改为双端接地。因贯通地线采用的是裸铜缆,各点接地电阻值均不会大于1 Ω且是等阻线,遇雷击时很难产生接地极间压降差,不会因雷击再反窜至室内烧损信号系统设备。电化区段感应电动势,随着电缆长度的增加而累积,采用单端接地方法,不能有效去除电缆外皮上的感应电动势,遇阴雨潮湿天气,电缆外皮会有100 V 左右感应电动势,故采用电缆外皮屏蔽层双端接地可以有效去除电缆上的感应电动势,既有效保护维修人员的人身安全,又不会产生雷击次生灾害。

猜你喜欢

信号电缆单端外皮
为小黄菇娘做造型
基于AutoLISP的铁路信号电缆统计软件设计
蓝莓的光泽
多路输出单端反激开关变换器设计
两起信号电缆故障的处理及思考
车站信号电缆割接方案的应用
铁路信号电缆屏蔽接地施工工艺探讨
美味的水果
基于DSP的单端反激式开关电源的建模与分析
单端反激开关电源反馈网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