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预防新生儿PICC置管并发症中的应用
2019-01-17许梅新
许梅新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置管依靠大流量、高流量的静脉快速稀释和播散药物。它不仅避免了重复穿刺的缺点,而且有效地减少了药物对儿童血管的损害,可以确保新生儿的毛细血孔不再受到破坏,避免其他外来因素造成感染[1]。近年来,PICC导管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用广泛。然而,作为一种侵袭性手术,新生儿NICU的免疫功能低下,器官发育不成熟,如果护理不当,容易发生并发症,影响导管的使用寿命和新生儿的正常治疗,影响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循证护理在预防新生儿PICC置管并发症中的应用。具体操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6月于我院诊疗的PICC置管的新生儿70例,按照抽选机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20例,日龄0.5~10.0 d,中位日龄为5.4 d;研究组男性18例、女性17例,日龄0.4~10.0 d,中位日龄5.2 d。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试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性PICC置管护理,具体内容为:(1)每班正常交接,记录导管外露时长,测量双臂。(2)穿刺点固定的无菌敷贴24 h更换一次,之后每周1次。(3)监测导管是否通畅。研究组则基于对照组上,介入循证护理,具体为:(1)感染护理:在新生儿穿刺前,要注意保护环境,用紫外线消毒空气,清洁全身,护理工作者员需要穿隔离服[2]。(2)穿刺部位护理:在穿刺前24~48 h对穿刺部位进行评估,以明确血小板、凝血功能及异常患者[3-5]。(3)导管护理:新生儿血管穿刺以右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和腋静脉为宜,其次为颞浅静脉[6-7]。输液后,取10 mL注射器抽取2~3 mL肝素稀释液进行脉冲正压封闭,每8~12 h冲洗1次。
1.3 观察指标
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量表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儿家属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新生儿家属满意度,具体为满意80~100分、一般60~79分、不满意<60分;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研究组静脉炎1例(1/35),占2.9%;对照组静脉炎3例(3/35),占8.6%、相关性感染3例(3/35),占8.6%;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7.2%,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 3,P<0.05)。
2.2 两组新生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儿家属满意31例、一般3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度为97.1%;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10例、一般16例、不满意9例、总满意度为74.3%;研究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7 0,P<0.05)。
3 讨论
循证护理以实证为中心点,推测论证护理为主。强调以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参考各项结果结论、临床专业知识和患者需求有效地结合起来,整合为自己所用的循证护理,也是为医院护理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8]。
循证支持是由静脉炎和导管感染、出血、导管阻塞、移位所形成的。循证护理对策:(1)使用标准化换药包,包括无菌手套、酒精棉棒、酒精棉布、小方纱等。(2)用葡萄糖酸氯己定代替碘伏消毒剂,用70%乙醇和20 g/L葡萄糖酸氯己定制备葡萄糖酸氯己定消毒剂。消毒区域以管口为中心,半径为5 cm。(3)使用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硅胶材料用于更高的医学用途,对于具有允许使用某些抗菌粘附导管的条件的儿童[10]。(4)定期冲洗、换药、更换肝素帽,第一次换药时间为24小时1次,然后每7天更换1次,如换药时用卷曲、湿润或出血及时更换[11-12]。
本次研究中,预防新生儿PICC置管分别运用两种不同护理方式,循证护理的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9%,明显低于常规性护理的对照组,也就是说循证护理可以有效地减少临床不良情况的发生,改善预后情况。与文献张德桂[13]研究的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预防新生儿PICC置管给予循证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临床不良情况的发生,提高手术的预后,改善医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