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宝不省心?看你的方法对不对

2019-01-17君好编辑丽叶设计小杰

妈妈宝宝 2019年1期
关键词:羊水养育入园

文/君好 编辑/丽叶 设计/小杰

带孩子,不是教育出好孩子

其实,孩子的每个“不良”行为背后都有成长的痕迹在。夜啼,是宝宝神经系统发育的必经过程;认生,说明在他的意识里,你是他最重要的人,能带给他安全感;跟屁虫,同样说明宝宝需要你;发脾气,这是他开始有自我意识的表现……每个看似恼人的行为背后都有积极的一面,但是,让妈妈们这样想的确有难度,妈妈们习惯用自己意识中的“好孩子”模式来设定自己的孩子,那就必然会有失望和气馁。

脾气大

小柔妈:“宝宝2岁半,不知道是不是遗传了我,她的脾气特别大,而且经常无缘无故就发脾气,有时是哭闹,有时是乱踢乱打,我和她爹绞尽脑汁也找不到任何原因。脾气发完之后,又会恢复正常的状态,健康活泼。她这么小就有脾气了?”

宝宝情绪爆发,是发育间歇期

婴儿的发育阶段呈阶梯状,一段前进后会有小段停滞,然后再进一步。0~3岁是婴幼儿大脑发育迅速的时期,一直呈现上楼梯的状态,当宝宝无故出现发脾气或闹情绪的现象时,可以看作是大脑发育中的证据,是必经阶段,不必过于纠结。

教不会

霍然妈:“我自己经商,可能性格中比较要强,我希望我的宝宝比别人出色。我看过很多育儿书,看到比较好的方法我就会立即用到宝宝身上,但是效果不理想,是宝宝都如此,还是我的教育方法有问题?”

养孩子不是做买卖

育儿生活中,不少妈妈抱着做买卖的心态,经常计较付出和成果的平衡。但是,在宝宝身上投入的心血,很难立竿见影收到成效。这样的心态一直保持下去,就会不知不觉中给宝宝设定“好孩子”的目标,但养育宝宝从播种到收获是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立即看到效果,多点耐心和坚定,宝宝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吸收和成长。

哭闹止不住

佼佼妈:“上周带宝宝去餐厅吃饭,他带了个玩具,吃饭时隔壁桌小朋友来和他一起玩,结果不小心弄坏了,佼佼立马大哭起来,把那个小朋友也吓哭了。我觉得玩具坏了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且他的哭声吵得其他人都快有意见了,就说了他两句,让他赶紧别哭了。结果他哭得更凶,从没这样过,像故意跟我闹脾气一样,整顿饭就这么被毁了。”

“别哭了,没什么”和“想哭就哭,妈妈在这里”

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宝宝因为某件事而大哭不止,怎么劝都劝不住。可能之前你一直在说“别哭了,有什么可哭的”,现在试试换种方法,态度温和些,表达你的体谅:“我知道你很委屈,没事你哭吧,妈妈就在这里。”宝宝大哭多是希望得到你的关注和疼护,你越骂他他的反抗越厉害,而当你向他表示你的理解时,他得到了应有的安慰,达成了目标,哭闹的动力减弱,过会儿自然就会停止。

脱不开身

子乔妈:“子乔7个月,我36岁才有的他,全家人拿他当宝贝,我也不例外,恨不得全天候24小时寸步不离地守在他身边。子乔也受不了我的离开,忍不了一会儿就会以撕心裂肺的哭喊把我叫回去。这招屡试不爽。我会不会太溺爱他了?”

延迟回应,让宝宝自己放弃

婴儿忍受不了独处,他们会本能地搜寻自己的养育者,看到养育者围在自己身边,他们就会感到安心。当养育者走出视线范围,或被除了自己以外的事物吸引时,婴儿就会产生危机感,进而通过哭闹等方式重新夺回你的关注。这时如果你再坚持一下,不要他一哭就跑过去,待他哭声渐缓或平静之后再过去看他,他渐渐就会明白,即使你的目光暂时转移到别处,依然会回到他身上,并且哭闹不会让这个过程缩短。

难掩消极情绪

恩雅妈:“宝宝7个半月,我刚重回职场,工作压力很大,再不能像以前那样每天只守着宝宝那一亩三分地了。我知道宝宝白天见不到我,晚上很需要我的安慰,但是我真的笑不出来,有时候嘴上笑着眼泪在眼睛里打转。不知这样宝宝会不会感觉到……”

强装的笑容,宝宝看得透

常看到妈妈的笑容对宝宝的发育有好处,但当你有消极的情绪时,也不要强忍。宝宝可以敏锐地捕捉你的隐藏的情绪,这会对他造成压力。当你实在笑不出来时,宁可暂时离开,也不要向宝宝流露你的负面情绪,可以暂时让爸爸或其他人看会宝宝,释放你的压力。

入园后变黏人

茹茹妈:“茹茹自从上了幼儿园以后,就更黏我了。从我下班回到家开始,一直跟在我屁股后面,我去哪儿她都跟着,没我陪着厕所都不自己去上。我问了老师她在学校的表现,除了入园前三天哭过,其他没什么异常。她是怎么了?”

生活的改变让孩子失去安全感

孩子入园后,生活发生了新变化,身边多了这么多陌生人,但最亲的人却不在身边,难免感到不安。所以晚上回到爸爸妈妈身边会变得更黏人。这是很多小朋友都会有的表现。此时如果你推开她,她会认为妈妈因为她上了幼儿园都不亲近她了,晚上也不抱她,上了幼儿园之后一切都改变了,她会更失落。回到家,先别忙着收拾做饭,先抱起她来亲热一下,鼓励她讲讲幼儿园的趣事,睡前一家三口一起在床上讲故事,让她感觉到,白天去幼儿园是每个小朋友都应该做的事,爸妈不会因此而远离她。待她适应之后,这种行为就会逐渐消失。

妈妈像羊水,爸爸像子宫

日本一位学者提出了羊水像妈妈、子宫像爸爸的理论。胎儿在妈妈的肚子里,一直被羊水包围着。胎宝宝一动,羊水就跟着波动,好像对宝宝举动的回应。出生后,宝宝依然希望从妈妈那里得到这样的关注,这就是妈妈的作用。子宫包裹着羊水,给胎宝宝提供安全的生长环境,同时给羊水以支撑,这代表着爸爸的作用。因此,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如此,妈妈给予温柔感性的呵护,爸爸给予外部结构的支撑,同时二者相互依靠,彼此共存。

猜你喜欢

羊水养育入园
督学入园,指导促发展
什么是羊水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养育学堂
可怕的羊水栓塞你了解多少
羊水过多过少都不可行
东阳10家电镀企业被整合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