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的女娲补天—神话木偶剧《创世—补天》创演记
2019-01-17纪欣怡
纪欣怡
作者 上海木偶剧团导演
这是一个跨界的时代,这是一个行业间相互渗透、互为借鉴的年代。在文艺界,跨界实验同样层出不穷。将不同艺术的优长融会贯通,以期获得本体的创新和发展,是近年来各个艺术门类争相追崇的流行时尚。而一直秉承着“兼容并蓄”海派木偶文化的上海木偶剧团,近几年也是对跨界创作乐此不疲。剧团2017 年创排的大型原创神话木偶剧《创世——补天》,作为上海市“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第一批创作任务之一,从团队组建,剧本创作,到制作和排练,无一不体现着跨界文化的腔调和趣味。存在于遥远记忆中的古老神话,也在这场远古与当下的跨时空对话中焕发了新的活力。
补天的“前世今生”
1.跨国团队的加盟
远古神话题材无论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都具有想象空间,而木偶剧天然适合呈现这样的题材。近年来,欧洲正流行立体光影的表现样式。艺术家不满足于皮影平面的表达,发展出了利用光与影、人与影、材质(偶)与影的关系,探索新材料,运用不同景别和蒙太奇效果,呈现立体的光影效果。上海木偶剧团团长何筱琼在女娲补天的故事里看到了这样的表现空间。
在《创世——补天》的创排中,上海木偶剧团也希望寻找国际团队进行合作,为木偶艺术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剧团邀请了新加坡艺术界的杰出人物,戏剧盒的艺术总监郭庆亮作为《创世——补天》的导演。巧合的是,郭庆亮曾执导的《补天计划》,同样是女娲补天的题材,融入了当代对环保议题的讨论。他说:“我们做儿童剧,不能将孩子想象得低幼化,如今的孩子都很聪明,这更要求我们本着用心、平等的观念,以有趣的方式跟孩子讨论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何筱琼与郭庆亮不谋而合:“新加坡导演以前创作过许多先锋话剧,并且新加坡也是一个多民族文化融合之地,华人导演的背景,有利于他理解中国传统神话故事。”郭导也在这次合作中带来了包括擅长光影创作的十指帮在内的新加坡团队,为剧组实现了跨文化的艺术交流和碰撞。
最终,创世的主创团队人员涵盖中国的上海和香港,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成为一支名副其实的跨国团队。
2.保留“中国芯”,远古与当下的时空对话
创作之初,编剧韩丹妮就想把这部传统戏加上一点现代感,这也正是导演想要的,恰如郭导所说:“补天对我来说是跟环保议题相关的,女娲补的,就是人性因贪婪所造成的后果。而她的举动,应该给现代人一些启示。”
如何让人们意识到神话的跨世纪神力,使其能够继续在当代释放“开天辟地”的力量?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便是:用各种类型的文艺创作进行当代“解码”,并用现代化的多元手段“传送”给大众。根据现代观众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趣味进行创新,表现形式可以更现代化,更高科技,但是体现中华民族魂的、文化根本的东西还是要强化。因此,《创世——补天》带着一颗“中国芯”,开始了远古与当代的对话。
远古时期,水神被火神打败,一怒之下撞到了撑天的不周山,天壳破裂,天河之水倒灌,人类面临灭亡的危险。女娲在老神龟的陪伴下,想要收集金木水火四方神石补天,拯救自己的孩子——人类。
虽然讲述的是“神仙打架”,女娲牺牲自己补天的传统故事,但《创世》的开局却很现代——光怪陆离的光影城市里,一群城市人做着不文明的事,小女孩与这一切格格不入,“穿越”到了神秘的远古世界,见证了女娲补天的历程……人类的诞生带来了文明,文明的进步中诱发的人类的贪婪和欲望需要正视,而天破,竟是人类的贪欲所致。导演和编剧创作这出戏的主题如此,全剧也一直围绕“人、动物、自然生态之间的平衡关系”展开情节。其间,剧本虽数易其稿,但主题始终未变。最后,小女孩带着女娲对人类的期望,回到了现代,她捡起地上的垃圾,交给拾荒老人,全剧便结束于这温馨和暗含希望的画面。相信无论是大朋友或小朋友,都可以在这部戏里收获一些成长和反思。
各级“下放基层”
1.传统理念与现代思潮擦出“艺”的火花
《创世——补天》充分发挥海派木偶的特点,不拘泥于单一的木偶样式,只要是可以更好地为戏剧内容所服务的表现形式,皆“为我所用”。
神话木偶剧《创世——补天》
在这版女娲补天里,首先是木偶界间的跨界——传统木偶与现代立体光影的结合与探索。不拘泥于传统仗头木偶,融入当代欧洲最流行的现代光影表现手法。从大戏剧的观念入手,杖头木偶、皮影、撑杆木偶、现代立体光影互相融合,通过光影镜头、画面的构造,强调和放大内心情感,探索舞台蒙太奇。
其次,人与偶之间的跨界。剧中跟随女娲娘娘寻找神石的小永一角由真人扮演,与木偶直接互动。而操偶员走出一米七台口,人偶同台,现场配音,融入即兴表演,充分发挥演员的主观能动性。这与以往木偶剧习惯隐藏偶员、提前录音的模式很不一样,给观众充满假定性的戏剧效果。
再之,制作材料之间的跨界和互动。为了弘扬和践行剧中珍爱环境和生命的主题,剧中的现代城市雕塑全部使用环保材料制作。一些废弃材料,比如脸盘、纸盒、塑料瓶、小风扇、网球等,都被使用到了制作当中,并且赤裸地摆在观众面前,真正突破了传统木偶制作材料的界限。这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现代”材料,更有效地拉近观众与戏剧的距离,观众有了亲近感,便能更好体会远古神话与当下、与我们之间的联系。
另外,在音乐创作上,实现了东方与西方的美丽邂逅。既然有一颗“中国芯”,音乐自然要凸显东方写意、空灵的美学特点。新加坡作曲家冯国峻选择了五种中国乐器:笙、笛、琵琶、二胡、打击乐来呈现民族元素,这五种乐器还分别引领五神的主题曲。同时,他在中国乐器基础上融入大量西洋弦乐,探索东方与西方音乐元素间的对话,在听觉上增加故事与当代的关联。
2.文化碰撞带来时尚的创排理念
该剧的创排理念,与传统模式很不一样,以游戏创作替代“我说你做”。2017 年7 月,导演组给演员们进行了为期10 天的工作坊训练,虽然此时剧本已经出来第四稿,但导演并不急着排戏,而是带大家“玩”各种有趣的游戏,潜移默化地训练演员主动想象、关注对手、接受信息、培养默契和解决困难的能力,同时增强演员的体能。
郭导带来了几个戏剧概念:otkaz, posil, stoika,tormaz,即预备动作、发送、到达和刹车。简单地说,就是当演员不能通过语言进行沟通的时候,如何让对方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如何即兴和相互配合?很关键的就是,otkaz(准备动作),当你要抬手的时候,你的手可能会先往下,再往上抬手,当你要握一个人的手的时候,你可能需要先看着对方,让他领会你的意图,有了otkaz,对手才能配合你的节奏。才能更好地继续posil(持续动作),stoika(完成动作)。
在木偶和光影的训练部分,导演很注重想象力和演员当下创作的即兴成果。来自十指帮(新加坡成人偶团),负责光影指导的王健松老师让演员们熟悉多种光影装置,让演员尝试即兴创作;木偶操作训练方面,一个气球,一件衣服,一个任意的物品,都成为了可以赋予其生命的木偶道具。这些即兴创作,有一些被保留到了最终的戏剧呈现中,更多地训练了演员身为演员自身所应具备的创作能力、活力以及对创作的参与感。
在剧本即兴工作坊中,导演让演员看一遍剧本,对剧情有大致了解后,便开始给演员分配角色进行即兴创作。演员带着角色感觉,在舞台情景里生活,交流。即兴创作擦出了许多有趣的火花:人物关系、人物形象、台词都有了新的亮点。编剧在看完演员的即兴后启发很大,一些人物设定和台词都被保留到了剧本里。
负责城市光影建构的王健松老师提到,城市景的部分,所有设计、用材的选择和最终的制作全部是由演员自己完成的,他发现,许多演员其实深藏不露,想法和技术都很好,“当演员自己做偶的时候,他们会了解到一个木偶完成的不易,他们会把木偶当作自己的孩子般珍惜和爱护。同时,参与到木偶制作中来,也会加强演员对戏的参与感。”
此外,演员还负责了这次歌曲的演唱,人偶同台的同时现场给自己的木偶配音。木偶演员从自己的本职岗位中跳出来,全情参与到剧本、音乐、制作等方面来,真正地实现了贯通融会的戏剧理念。
木偶跨界于国内外舞台
2018 年1 月27 日、28 日,上海下起了大雪,寒冷的天气却挡不住观众的热情,马兰花剧场坐满了来看《创世——补天》的观众。“舞台呈现奇思妙想”,人、偶、皮影、装置、光影造型和配合都有突破,非常具有当代意识,给孩子看,也是给家长看,在传统神话故事中挖掘出现实意义!父母如何面对犯错的孩子?我们如何面对欲望的自我?拒绝说教,但直抵心灵!演员很好,人偶配合精妙,不再用配音,非常棒!祝贺!”上海文广集团副总裁,国家一级编剧喻荣军看完戏之后评价道。《创世——补天》的演出也获得了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重视。
2018 年5 月,《创世——补天》剧组赴塞尔维亚参加第20 届“金火花”国际木偶戏剧节。塞尔维亚“金火花”国际木偶艺术节属于国际A 类艺术节,聚焦了世界各地实力强劲的木偶剧团和优秀剧目。2018 年是该艺术节举办的第20 年,主办方在剧目选择上更加重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融合,吸引更多儿童观众对木偶的喜爱,这与《创世——补天》的创作理念不谋而合。
语言的不同并没有妨碍国外观众对女娲故事的理解和喜爱,相反,国外观众对中国神话非常感兴趣。当地的文化部长说: “我们很高兴你们能把中国的神 话作品通过木偶的表现形式带到这里,让我们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 剧场人员跟我们分享:“这些故事都是我们从没见过的,因此所有观众都看得很投入,甚至有的时候忘记看字幕。即便是孩子,也可以通过强烈的画面看懂所表达的含义。坐在身旁互不认识的观众,也会细声讨论剧情和表演。”
对于《创世——补天》将传统木偶与现代光影结合,杖头、皮影等多种木偶同台献演,观众直呼精彩,新颖的演出形式也引得当地媒体前来采访报道。 许多专业团队连看两场演出,表示出了极大的赞赏。来自塞尔维亚、保加利亚、黑山等的院团,在演出结束,直接向上海木偶剧团发出了邀请,希望能把《创世——补天》带到更多国家和城市,让更多观众看到中国的神话故事,传递中华民族优秀精神。
最终,上海木偶剧团《创世——补天》斩获了含金量最高的“评委会特别奖”和“最佳剧作·戏剧奖”,这是剧团第九次在该艺术节上摘得奖项。这份认可,让剧团感受到了来自当地和世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也更坚信通过当代跨界兼容的创作模式,可以打造更多优秀的木偶艺术舞台作品,建起一座国内外审美共性的桥梁,将中华优秀文化精粹和民族精神传递到世界各地。
同年9 月,第十二届上海优秀儿童剧展演活动在上海全市展开,该活动已成为一个深受孩子们喜爱,且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创世——补天》作为参演剧目之一,在嘉定影剧院火热上演,连演30 余场,辐射众多学校的师生观众。新鲜的舞台表现样式刺激着孩子的神经,让他们对传统神话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观众们看得津津有味,现场掌声频频。更有小观众对我们说:“好精彩,有影子的部分好好看,尤其是最后的补天,五彩石在远处旋转,很震撼!”“跟我读的课本有不一样的地方,但我很喜欢这样的表演,可以读懂许多牺牲的意义。”
这次成功的尝试,让何筱琼团长很欣慰。“如何让木偶的表现更加吸引眼球,怎么在有限的空间做到最好,这是我们要做的。在剧团还在不断发展和尝试阶段,我们欢迎有价值的尝试。”
跨界的碰撞,带来一定冲击,更多的是雨后春笋般欣然的成长和惊喜。正如《创世——补天》的最后,小女孩带着自我反思和生命希望,走向那条远古与现代交汇的路。那是一条决心改变的路,那是一条满怀期冀、朝气蓬勃之路,那是传递勇于开拓创新的中华精神,通往现代发展和文明的康庄大道。这样的创作还会继续,“跨界”的海派木偶,我们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