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思训练催发小学数学课堂的智慧之花

2019-01-16顾乃立

数学大世界·中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顾乃立

【摘 要】 “创思”的本意是培养学生灵动思维,激发学生创新见解。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加大创思训练的开展力度,运用灵活的问题、有效的合作和生活的实例来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思维,加强学习体验,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立足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对课堂创思训练的组织开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思训练;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创思”一词源于先秦诸子中法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即“从创新视角去观察客观世界,以获得对客观世界的创造性认识”。陈寿在《三国志》提到:“法家之流,不能创思远图而能受一官之任……”说明“创思”一词意指“新的见解”。在现代教育中,理解“创思”需要从两个层面来概括:其一是“创”,即实施的途径;其二是“思”,即实施的目的。归纳来说,“创思”是一种培养学生灵动思维、激发学生创新见解的教育,这种教育需要通过反复的训练来实现。在创思训练中,有三个维度需要教师着重关注:一是“教”的维度,二是“学”的维度,三是课程资源的应用。为此,本文立足小学数学课堂实践,在“教”的维度运用问题串,在“学”的维度采用合作学习,在课程资源维度运用生活实例,探讨了创思训练的课堂组织与开展。

一、在“教”的维度,运用问题链开展创思训练

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课堂上,“教”的合理设计以及“教”与“学”的双向互动,需要通过一个“媒介”来实现,而教学目标不同,“媒介”的内容与形式也不尽相同。创思训练的实施需要遵循一条主线,即围绕一个核心问题由浅至深、循序渐进地开展,调动学生的思维,由未知到已知,再到概念的形成,实现思维的升华。因此,在“教”这一维度,教师可设计问题串,运用问题串来开展创思训练,培养学生的灵动思维,激发创新见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以“因数与倍数”一课为例,本课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重点课程,在这一课中,学生不仅仅需要掌握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更需要梳理因数、倍数与多位数、负数、整数等概念之间的联系,围绕“数”建立起认知图式。为此,教师在教学本课时可从学生的已学知识入手,由已知到未知来设计问题串,引领学生开展创思训练。

在课堂开篇,首先用《数学的故事》短视频来创设情境,让小学生于思维记忆中建立起“数”的概念,其次导入问题串:

问题1:我们之前学习过哪些类型的“数”?

问题2:可否举例说明“整数”的定义?

问题3:可否举例说明“整数乘法”的定义?

问题4:在“整式乘法”中,以“12”为例,能够列出几组乘法算式?

问题5:在“整式乘法”中,以“3×4”为例,如何描述“3”和“4”与“12”之间的关系?

严格来说,学生探究问题串的过程即是开展创思训练的过程。问题串的设计遵循了一条主线,即“数”的概念。其中,问题1~3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小学生回顾已学知识,调动已有的学习经验,借鉴之前的学习方法,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问题4~5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梳理乘法算式的基本结构,感知乘法算式中的因数与倍数,从而为归纳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打下基础。如此由浅至深,实现了思维的升华。

二、在“学”的维度,用合作学习开展创思训练

与“教”的系统性相比,“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开展创思训练,需要教师把握住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以“启发”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相互启发、相互借鉴、扬长补短,以培养他们的灵动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见解。

以“简易方程”一课为例,本课是小学生接触方程类知识的第一课,升入中学后,他们将会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知识,因此,加大本课的教学力度,让学生扎好方程的根基,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通过本课开展创思训练,教师仍需以已学知识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合作探究。

首先引入方程的概念,设问:无论是乘法、加法还是减法,都是求和的算式。那么,它们具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学生合作探究:求和的目的是得到一个未知数。

板书:

①3×4=?

②3+4=?

③12÷3=?

设问:在乘法、加法和除法中,除了含有一个未知数,还有哪些共同点?

学生合作探究:算式的两边相等。

设问:如果用x代表未知数,那么,方程的概念是什么?具有哪些特点?

学生合作探究:含有一个未知数的等式。

如此,通过合作探究,提高了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同时也形成了他们之间的互补,从而实现了创思训练。

三、在课程资源维度,用生活实例开展创思训练

课程资源是开展课堂创思训练的媒介,同时也是联系“教”与“学”的重要纽带。立足数学的学科特性以及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师可将生活实例作为课程资源应用于课堂,通过创思训练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用生活实例引导小学生用课堂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如“简易方程”一课的课堂结尾,教师可引入生活实例:

①妈妈购买了一箱规格数量为24盒的酸奶,共花费了72元。要想知道单盒酸奶的价格,就可列方程式为:24×x=72。解方程的过程为72÷24,方程的解是x=3。

②小敏家到学校的距离是2.1千米,她每分钟的行走速度是70米。设她家到学校的步行时间为x,就可以列方程式:2100÷x=70,解方程的过程是2100÷70,方程的解是x=30。

板书:2+2+x=15+2。

设问:解方程的方式有几种?解是多少?

学生合作探究:

①先算加法,再解方程,即:4+x=17,x=13。

②先去掉“=”号两边相同的项,再解方程,即:2+x=15,x=13。

如此,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将小学生的比较心理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引导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用实例来开展创思训练,从而培养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总之,数学是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重要方法之一,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它广泛存在并应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对个体乃至社会的发展都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从小学阶段起加大数学教学力度,通过创思训练发掘小学生的数学潜力,为他们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打下扎实的基础,是一线数学教师肩负的一项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朱永进.创思训练:催发小学生探索数学智慧之花[J].考试周刊,2014(61):75-75.

[2]黄耀伟.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的探讨[J].小學数学教育,2011(9):6-7.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