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几何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2019-01-16韩颖奚燕
韩颖 奚燕
一、问题的提出
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它的过程离不开繁多的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通过发展几何直觉,进行合理的想象、联想等,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综合的分析推理,从而改善学生思维习惯,解决学生没有思路、无从下手的苦恼。
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学生对于一些所学定理有先入为主的固定思维模式,再有其他优胜的方法也不易被其发现和利用,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一开始就应破除这种模式,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把问题发散的创新环境,广阔深入地探究发现各种不同的方法, 从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实践与思考
每讲到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学生做题时就先入为主,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但方法不一定简单。直接给了基本模型再做题,效果也并不理想。
在我不断学习总结国内外理论和实践反思中,我把创造性思维在几何教学中的培养分为三个层次:发展直觉,有效联想,引导发散,并使三个层次之间密切配合。
1.操作观察,发展直觉
所谓直觉思维,是指不经过一步一步分析而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它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它既是发明创造的先导,也是百思不解之后突然获得的硕果。
活动一:复习回顾,引入新知。
问题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问题2:给你一个三角形,你能用折纸的方法确定其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吗?利用角平分线你能剪出一对全等的三角形吗?
折剪纸的过程就是挖掘数学本质的过程,不仅直观形象,还发展了几何直觉。折纸出现的折痕就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即公共边,一个内角被平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还有一组边部分重合,为构造全等三角形提供了两个条件。剪纸是为了让一组边或角相等,从而满足全等三角形判定的3个条件。
几何直觉在创造活动中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一是能迅速作出优化选择,二是能作出创造性的预见。
2.夯实基础,有效联想
联想思维是一种把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某种思维对象联系起来,从其相关性中发现启发点,从而获取创造性设想的思维形式。
活动二:联想判定,探究构造。
问题3:如下图,点P是∠AOB平分线OC上一点,请你利用角平分线添线,添加一个能直接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在图中用标记符号标记这个条件,写出构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尽可能用多种判定方法构造)
本题目对于刚学习添辅助线解决几何问题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学生对条件、结论、图形都需要进行有关联想,并排除无关定理。
设计中培养联想思维的活动环环相扣,从建立模型到归类简化模型,再到模型的应用,层层递进,无不体现出联想的重要性。联想思维的培养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先驱,是必经之路,是重要桥梁。
3.精心设计,引导发散
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就是发散思维。上述活动中,剪纸的不同剪法呈现出不同的三角形的形状;画图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不同的判定方法构造不同模型;在解例1的过程中用不同的解法,学生能从已知、求证、图形特征等不同角度出发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在一题多解的基础之上进行方法择优,从求证出发的逆向解题思维,从图形特征发展直觉的解题思维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改编题目等等,都是在更好地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
三、反思总结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单靠教材是完不成的,因教材要尽量适合所有学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首先应鼓励和激发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弥补教材的不足。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是终结完成一系列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经历“直觉——联想——发散”等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并进行综合整合分析的实践过程中,我和学生互相启发学习,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研究,把“学几何”变为“玩几何”,改善了学生的思维习惯,解决学生没有思路、无从下手的苦恼,脱离死记硬背的解题思路,跳离了题海战术,亲身体验、主动创造给他们带来了惊喜与快乐,真正达到了研究性创新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學[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孙延洲.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中学数学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备注:本文为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青年专项课题《在初中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对策研究》(课题批准号:CBA1505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