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高中数学新课导入教学
2019-01-16林永强
林永强
摘 要:在高中阶段的众多教育学科当中,数学对于学生而言,无疑是较难掌握的一门。这门学科的“难”不仅体现在它的知识和应用,还体现在教师的教学上,尤其对于一些新课的导入教学开展,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拓展和延伸,学生的学习理解必然容易出现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后期的教学实践。主要研究了如何优化高中数学新课导入教学,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导入教学
一直以来,高中数学的教学开展都存在较多的问题,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成效整体较低,许多时候无法深层次掌握其中的数学知识,仅仅能够浅显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对于学生而言,高中数学本身是较为复杂的,而且所涉及的数学内容非常多,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较大的困难,尤其在学习一些全新的知识点上,会显得更加盲目,找不到学习的方向。从教师的教学角度考虑,对于高中数学中的新课内容,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一直是直接的灌输式教学,基础的导入流程非常简单,几乎并没有过于深刻的导入环节,便进入了知识讲解流程。在这样的教学实践当中,由于面临的数学内容越来越多,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变得相当低,不愿意积极地挖掘全新的知识点。对于这一状况的改善,教师应当积极完善基础的新课导入教学,只有持续改善新课导入流程,才能够确保整个高中数学教学处于良好的状态,也能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全新的活力,逐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科学有效性。
一、新课导入教学优化的必要性
虽然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一部分高中数学教师也进行了导入教学的优化实践,但由于没有明确的方向,并且缺乏导入环节的趣味性,使得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非常低,整体的导入效果并不明显,很难为之后的教学开展奠定基础。对于学生而言,导入教学的存在非常有必要,一方面能够迅速提高学生的课堂印象,使得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形成一个大概的印象;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重新审视数学知识的学习趣味,避免出现过于枯燥乏味的学习状态。在导入的方法上,一些教师选择了简单的知识概述,即在教学开始前对知识点进行一个简单的概括,这样的导入教学所能产生的实际效用并不高,对于学生所能够产生的课堂吸引力也远远不足,因而有必要做出实时的调整,通过更多的导入方式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流程,全面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效。
二、高中数学新课导入教学的优化策略
1.问题导入,给予学生整体的学习方向
对于高中数学新课导入教学的优化,必然需要从教学的本质以及学生学习的角度展开双重考虑。从数学的教学本质上思考,高中数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数学知识实践,并且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层次掌握各种数学知识。因而导入教学的方式选择,也需要考虑到教学的本质性,逐步提升导入方式的教学引导功能。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展开思考,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关注点较为集中,他们对于频繁而大量的数学知识讲解很难产生较大的学习兴趣,而对于一些趣味的数学问题,他们反而会呈现出一定的探索兴趣。为此,教师在高中数学新课导入教学的实践当中,不妨合理加强对问题导入的应用,即通过提出一定的问题来完成整个数学课堂的教学导入,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产生一定的参与兴趣;另一方面能够让教师的新课导入不再突兀,能够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以《以样本估计总体》为例,教师可以简单地提出导入问题:如何以样本来估计总体,有哪些办法能够通过样本的计算來估计总体的数量呢?这样的估计方法又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接着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交流思考时间。在这些问题的导入下,学生必然会进行一定的思考,并且会结合课本展开问题探索,渴望得到相关答案,相应的导入效果已经衍生出来。
2.活动导入,给予学生趣味的学习情境
除了问题导入以外,活动导入也是高中数学新课导入的一个良好思路,而对于这一思路的运用,不能简单地进行活动演示,反而需要带领学生参与到其中,以确保学生对新课的教学内容产生较高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随机事件的概率》时,可以在课堂的前几分钟展开简单而有趣的抓彩球活动,假设纸箱中的红球有三个,黄球有两个,白球有一个,那么抓到哪种球的概率比较高呢?接着教师便可以与学生一起展开这个活动,并尝试着改变纸箱中不同颜色球的数量,以对相应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使得学生感受到较高的活动趣味,愿意深层次探索相关的数学知识。相比较而言,活动导入带给学生的学习体验反而是愈加良好的,但是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其中,才能提高教学导入的综合有效性,逐步引导学生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针对新课所展开的导入教学非常关键,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此,教师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并给予学生相应的问题引导或者活动导入,使得整个导入教学具有较高的实践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春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8(3).
[2]韩国江.高中数学科学课堂有效情境的创设[J].中国民族教育,2012(1).
[3]吕为民.高中数学问题情境纵横谈[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1).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