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校企共育国际化汽车服务人才创新与实践
2019-01-16徐立平
徐立平
摘 要:文章介绍了高职院校“一体两翼”国际化模式。分析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与国际企业、瑞典职业院校深度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培训教师等高职教育国际化实践过程。
关键词:高职教育;国际化;高职院校
一、与国际一流企业学校合作,探索高职院校“一体两翼”国际化新路径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与瑞典斯堪尼亚公司、瑞典职业院校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建设实训基地。瑞典斯德哥尔摩交通运输学校与瑞典斯堪尼亚公司也有深度合作关系,两所学校有共同的合作企业,具有共同的教学内容、类似的授课对象、教师具有类似的知识背景。双方教学平台相似,开展学校间合作更加容易。2016年两校签订互设海外研习基地协议,开展教师学生互换研习工作。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一体两翼” 国际化模式,即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为主体,“国际合作”与“校企合作”双“翼”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符合高职特点的国际化新路径。
二、学生认知改变课程计划,校企系统融合确定课程框架,解决学生学习困难、校企课程体系衔接的问题
借鉴瑞典职业院校课程体系设计经验,以学生认知规律和隐性职业素质培养为两条主线,全面分析学校课程体系和企业培训体系,构建了全新课程体系。根据课程体系框架,以境外企业先进技术为基础,结合瑞典课程设计经验,共同开发课程;与世界一流企业群合作,校企共同建设实训基地;以课程交付、实时更新为手段,校企共同培训教师;以校企协同为基础,共同管理学生;校企全面融合,实现课程、教师、实训、管理等教学关键要素的全面优化。
将企业初级、中级课程融合到学校现有课程体系,融合后实现学校课程体系与企业培训体系有序衔接,学生进入企业后就可进入更高层次内容培训。新融合课程按重复递进方式安排在2~3个学期,见表1。针对高职学生在入学前对专业了解较少,在课程体系中增加校企共同开发的职业体验、企业介绍、技能竞赛等隐性职业素质培养课程和活动。
三、以国际顶级企业教育资源为基础共同开发、更新课程,解决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脱节、课程内容国际化的问题
以金字塔和重复规律为课程开发原则,将顶级企业技术融入课程、配套引进顶级企业的设备、工具、管理理念,校企共同开发具备读、听、看、讨论、实践、教导他人、重复等七个要素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
由瑞典职业院校资深教育顧问、斯堪尼亚公司技术培训负责人、优胜公司技术经理、专业任课教师组成国际化课程开发团队。课程开发团队大幅度调整课程内容,减少原有课程中的设计分析内容,引进应用相关的分析、安装、调校原理等内容。新建课程充分满足工作岗位需求,新课程适应性强。
实训教学全面采用,每季度全球更新的斯堪尼亚公司Multi技术信息库。Multi包含工厂手册、零配件、功能介绍、原理图、工时查询、技术信息。师生可以通过Multi查询到实训基地所有设备的安全要求、工作说明、安装调试详细步骤方法、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注意事项。教学过程中,Multi作为实操指导书,老师(师傅)严格依照Multi指导学生实习,训练学生实践行为,培养学生准确查找资料信息的能力,使得全部学生作业技术实现统一化、规范化、标准化,能让学生在对车辆维修服务过程中遇到疑问有据可依、有据可查,同时,帮助专业人才树立质量意识,为技术服务提供质量保证。实现实时共享企业技术信息资源。学生毕业后获得由瑞典斯堪尼亚(SCANIA)公司颁发的技能证照,得到欧洲国家认可。
四、共建产教融合式实训基地,解决实训与岗位技能不对应问题
学校依据瑞典斯堪尼亚公司全球统一标准设计建设车间厂房,瑞典斯堪尼亚公司提供卡车、客车底盘、自动变速器、柴油发动机、专用工具、检测仪器等。瑞典斯堪尼亚公司合作伙伴德国BPW车轴(梅州)公司车、瑞典尼德曼公司等4家公司赞助辅助工具设备。实训基地企业投入约400万元,众多行业一流企业的参与,使实训设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学生在学校实操训练使用的设备、工具、技术资料,与实习就业公司相同,实现了教学与岗位工作的精准对接,校内外实训基地联系紧密。
五、将教师纳入国际企业员工培训体系,解决教师技能知识提升与企业发展不同步的问题
以深度校企合作为基础,对专业教师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培训,五位专业核心课教师接受了瑞典专家20周的技术培训。专业教师100%有国外培训经历。完成基础培训后,按教师的授课内容,建立教师与企业员工同步接受培训的机制。教师加强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经营理念等内容的培训,使教师成为企业“准员工”能与企业发展同步。现有教师对商用汽车服务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位置。
六、校企共育国际化高端汽车服务人才创新点
(一)形成了“学习理论贯穿、校企体系融合”的理念,创新商用汽车服务人才培养模式
以学生学习为出发点,以企业目标岗位为落脚点,建立课程体系的总体架构。以金字塔和重复规律为原则、以顶级企业教育资源为主体、共同开发国际化课程,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建设满足顶级企业生产标准和教学要求的校内实训基地,实现课程和实训的融合互动。建设与课程配套的校外实训基地八家。形成“认知、训练、实习”的实训教学体系。建立了专任教师纳入企业培训体系的长效机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了保障。
(二)提出“一体两翼”模式,开辟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新路径
德国等职业教育成功国家,最基本的特征是校企合作。 “一体两翼”模式切中高职国际化的两大核心要素跨国企业和国外学校。国际顶级公司拥有世界一流技术、产品、管理理念,国外学校拥有高质量的课程、师资等。高职学校与顶级公司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引进其技术、理念开发课程等。通过长期与顶级企业、境外学校合作实现教学标准、教学内容、教师素质的国际化,培养出了解国际规则,具有国际水平的优秀学生。
七、总结
校企共育国际化人才模式,全面提升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成效显著,得到了学生、同行、企业、媒体的认可。内蒙古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全面引进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人才培养模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人民网、广东教育电视台、《广州日报》、《商用汽车》等20家公共媒体、专业媒体报道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国际合作情况。
参考文献
[1] 买琳燕.高职教育国际化与一流高职院校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4(4):19-20.
[2] 徐立平.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与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8(7):74-77.
[3] 徐立平.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践与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0):193.
[4] 杨剑静.“一流高职”战略下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1):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