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聚焦 仿出精彩

2019-01-16王守萍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12期
关键词:仿写作文教学

王守萍

[摘要]仿写是一种非常契合三年级学情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同时,仿写也需要仿出新意,一味地强调模仿只会让学生“戴着镣铐写作”,把学生的思维能力局限于狭窄的一隅,不能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指导学生仿写,教师应紧扣教材,精准聚焦,让学生仿出严谨的结构美,仿出鲜活的语言美。

[关键词]作文教学;仿写;紧扣教材;精准聚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34-0082-02

当代“农民诗人”臧克家曾说:“模仿,这在刚踏上习作初步的阶梯时,是无可非议而且有时还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是必需的,有益的。”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开始,也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关键期,引导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赏析典型的例文,积累富有文采的语言,总结并运用写作技巧,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大有裨益。世界文学史的天空上有着无数熠熠生辉的星斗,在冉冉升起之前,常常是借了前人的光芒照耀自己,正像月亮借了太阳的光辉,便把清辉洒向人间。

仿写,是帮助学生学习写作时必不可少的一根有力的拐杖。但需要注意的是,仿写仅仅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条路,是弱水三千之一瓢。作文的最终目的还是指导学生“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的活水源于现实的、丰富的、深刻的生活,要用敏感的心灵感悟生活的点滴,用细腻灵动的笔触描摹所见、所闻、所感。语文教师作为学生习作的引路人,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写作技巧,指导学生仿写呢?

一、紧扣教材,有例可援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对于刚刚接触写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不会写、写不好到能够进行生动的、个性的表达,需要教师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架起一座神奇的彩虹桥,让学生的写作之路五彩缤纷。

仿写首先需要有一个文质兼美的范本。我们语文教师总是苦苦寻觅适合学生仿写的范本。事实上,“自家的后花园也有宝藏”“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范文就在教材的字里情深处”。学习作文,就要学习名家的作品,从名家的作品中汲取心灵与写作的营养。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憑着这个例子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能力。”精美的范例就在教材中,关键问题是范例的仿点何在!笔者认为,仿点有二:一是严谨的结构美,二是鲜活的语言美。

二、精准聚焦,仿出美点

(一)仿出严谨结构美

笔者认为,真正的写作入门是从结构开始的,而不是从字句开始的。首先,要引导学生赏析、借鉴教材文章谋篇布局的精巧结构美。因为,文章的结构就像一副织锦的骨架,只有精巧刚劲的骨架,才能织就美轮美奂的图案。

如《桂林山水》一课,精美的结构是这样安排的:第一段,开门见山,总写桂林山水甲天下,总领全文,提纲挈领;二三段,具体生动地以对称的形式分写桂林的水、山;最后一段收束全文,与开头首尾照应,再次概括桂林山水之美。对于这种写法,笔者起了个名字叫“抬头收腹”。“抬头”即写到结尾的时候,看下作文的开头,“收腹”的意思就是把身子再集中一下,概括总结全文。这样,头、身、脚一气呵成,贯穿全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为了切实加强学生对“总分总”写作结构的理解,教师可趁热打铁,让学生学以致用,进行习作。有个学生仿写的《黄山》就采用了这样的“总分总”结构。第一段,总写黄山素有“人间仙境”的美誉;二三段,浓墨重彩的分别描写了黄山的山与雾;第四段总结全文:“天下美景集黄山。”从学生的习作可以看出,形式真的是很容易模仿的,学生完全能够运用这一文章结构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实现了教材文章“总分总”严谨结构的正迁移。

总之,写作过程中,谋好篇,定结构,笔者认为意义非常重大。文章如人,中心是灵魂,素材是血肉,结构是骨架。文章又如架屋,必须有序地安排建筑材料,才能平地起高楼。引导学生谋好篇,布好局,为文章构建独具匠心的骨架,能让学生的作文有条有理,泾渭分明。

(二)仿出鲜活语言美

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一篇文章如果只是拥有一副精美的骨架,就好像生硬的、冰冷的标本,缺少了鲜活而丰满的血肉。写文章就是语言的创造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所以笔者认为,写作还要仿出鲜活的语言美。

作文语言中,学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学生的习作如同一杯白开水,语言乏味,读来味同嚼蜡;有的学生平时积累的优美语段不会学以致用。教材中有许多精美的片段,或是多种修辞的综合运用,如语言的交响乐,演奏着动人的旋律,或是有出人意料的新奇想象,如一匹野马在读者的心中呼啸而过,值得学生品味揣摩、学习借鉴。

如《桂林山水》中的第二自然段描写漓江的水的片段,就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绝佳范例。

阅读这一片段,优美语言的清芬扑面而来,读来让人赏心悦目。通过研读、赏析,我们就可以挖掘到写作的“他山之石”。作者用优美的文笔写出了漓江的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妙不可言。教师可以借机引导学生去发现同一种事物可以有几个特点,发现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能够生动形象地描摹美好景物的独特之处,气势如虹,感情真挚。

教师可以适时地切人写作指导,让学生接着续写漓江水的特点。有学生写道:“漓江的水真明啊,像一面未曾打磨的铜镜;漓江的水真清啊,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漓江的水真净啊,净得像一枚透彻的水晶;漓江的水真绿啊,浓绿得化不开似的……”学生的想象新奇,比喻贴切,文采飞扬,可喜可叹。

让学生的思维更发散一些,由课堂延伸到校园,延伸到生活中,学生的表现更是精彩纷呈、出人意料。

借鉴漓江水的语段仿写校园里的花,学生写道:“校园的花真多啊,多得像满天的繁星,还调皮地眨着眼睛呢;校园里的花真美啊,美得像炫彩的蝴蝶,在风中翩翩起舞;校园里的花真香啊,香远益清,沁人心脾……”

学生描写校园的景物:“校园的柳树真飘逸啊,万条垂下,参差披拂;校园的桃花真红啊,红得像天边的云霞,装饰了美丽的天空;校园的紫藤萝真梦幻啊,像无数的小风铃,不知道摇曳着谁的梦;校园的石榴真逗啊,裂开了嘴乐呵呵地笑着,慷慨地送给我们晶莹的红宝石……”

仿写家乡的山,学生写道:“家乡的山真高啊,争高直指,高峰人云,直插云天;家乡的山真陡啊,陡得让人可望而不可即;家乡的山真绿啊,绿得像刚刚染出的绸缎;家乡的山真美啊,美得像一幅精美绝伦的画卷,随意铺展开来……”

可见,积累文章中鲜活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在写作文时有好词、有佳句、有美篇。做生活的细心观察者,有感受、有思索,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定能独具匠心,不拘一格。学会仿写,能让学生学到实用的写作方法,掌握多样的写作技巧。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曾言:“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仿写就如同练习书法的第一步临摹字帖,从模仿开始,久久为功,善做善成,让教材中例子的写作技巧烂熟于心,再融会贯通地巧妙运用,学生的写作水平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人乎其中,方能出乎其外。笔者认为,教材是指导写作最好的例子。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把每篇课文都当作写作的范文来研读.引导学生赏析、揣摩、挖掘文章写作方法的独到之处,并恰如其分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同时,仿写只是手段,待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丢掉仿写这根拐杖,运用各种技巧进行个性化的艺术表达了。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仿写作文教学
怎样引导小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挖掘阅读教材, 实践英语仿写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探究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
聋生句法习得与病句消减策略初探
教材为本 以读促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