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视角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019-01-16方莹
方莹
摘 要:工匠精神是一种在长期的职业实践过程中具备的良好职业素养,彰显着特有的职业品质。在这样的意义上,工匠精神已成为职业教育中育人的价值标准,成为高校“双师型”的职业教育人才衡量标尺,是在一种新的形式上引领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方向的新共识、新规范、新目标。只有首先确立培养目标,在队伍建设的過程中才会有方向、定位,才能凝聚心力。培养教师队伍对于职业的敬畏情怀、负责担当、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因此,分析在工匠精神视角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工匠精神出现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是一种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在新的形势下,高校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还需着重工匠精神,强调有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工匠精神相融[1]。然而,我国目前的教育形势,在开展工匠精神的教师队伍建设上仍然存在问题。以往高校只重视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的分数线;因此,工匠精神的传播得不到较好的发展[2]。但随着各种先进教学理念的涌现,导致对于教师的工匠精神的培养必须加快进度。在这样的前提下,对工匠精神视角下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新的形势,为工匠精神下的教师队伍建设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非常重要。在本文中,即从当前的教师队伍建设入手,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应对措施。
一、高校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融入工匠精神的意义
在新时代,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必须深入掌握基本内涵。教育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整个社会、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的要求,作为高校教师更应弘扬工匠精神,不忘初心;在对人才培养的方式上坚守职业道德,为推动学校的发展起到传承技艺的作用。“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教师职业的需要,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师队伍;二是教师作为专业工匠的需要,即是在具备教师的基本条件下,还是一名精益求精的工匠,也是培养人才目标的所在。在操作中,只有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让学生感到强烈的责任心,使学生具备专注敬业的优秀品质,才能使学生在日后学习或工作中做出成绩。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结构不合理,理论与实践结合流于形式
教授理论知识的教师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传授实践的教师,多数教师的课程计划的制定上还是理论重于实践,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的要求,使一些教师在业务能力的提升方面更倾向于理论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从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训。由于许多高校的教师缺乏科学的培训体系和实践与评价体系,专业实践流于形式,实际操作效果不理想;同时,由于部分教师理论知识和教育能力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会存在教育水平低和教学能力差等问题。
(二)学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大
在学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家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双师型”教师区别于普通高校教师,彰显教师特点。同时,学校扩招、办学规模的扩大,教师编制紧张,专任教师大多数处于一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对工匠精神培养没有较长时间准备。
(三)教师队伍建设缺乏制度规范
目前,学校没有给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个明确的定义,对“双师型”的教师理念认识不统一,缺乏具体、严密的规定,没有形成一个可操作、合理的评价标准,这就造成“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仍然停留在规划和要求上,没有落到实处。因此,也导致教师们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在教师上岗中,可明显看到“双师型”教师素质有明显偏差,导致部分专业教师缺乏提高技术水平的积极性;学校为了适应需要从而调整专业设置,使专业课教师长期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也会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带来困难。
三、工匠视角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
在实际操作中,需完善管理体系,建立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同时,院校还需根据教育部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指标。将教育部关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中的双师型教师素质的指标分解在教学系统中,规定建设期限,在具体范围内“双师”教师素质要达到什么指数,考核结果直接影响年度考核。可通过评估考核和制度激励这两种方式,运用工匠精神,专门的机构培训和引进人才策略,实现实训基地、技能竞赛、一体性教学,管理“双师型”教师队伍。队伍建设的主要培养目标在于工匠精神,只要有追求卓越的精神、严谨的作风以及特有的坚韧气质,才能成为一个合格建设者。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包括教师的职业坚守和严谨专注的态度,只有发扬教师的工匠精神,才能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获得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
(二)不断完善学校建设
学校应重视实验室的建设,重视面向社会、面向专业,重视加强与专业相关的管理,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可以实践的场所,同时还可以根据教学要求,让教师直接参与到实践中去,为教师技术的提高提供有利的机会。根据学校形势,聘请技术人才到学校任教,有利于加速“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使技术人才能够将新的技术和技能带入学校,传授给学生,促进教学与实践融合。但是这些技术型教师到达学校之后,必须经过教师岗位培训,考核合格才能进行教学。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让理论与实践进行更好融合,同时也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方法。还需大力推进科技服务和开发,对学校的发展产生多方面的效应,促进教师“双师型”发展;开展科技活动,增强教师联系,为教师创造继续提高的机会和条件,同时应该紧随国家发展形势,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专业知识是在教师的理论知识传授和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掌握的,不仅包括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还包括从事教育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而专业实践知识则是教师在实现从理论传授到实际操作转变所要掌握的知识,包括对以往实际操作的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因此,实践教学必须成为衡量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一项硬性指标,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需确立一个量化标准。
(三)制定“双师型”教师的认证体系
由于对“双师型”内涵的认识不同,在执行的过程之中,教育部门、职业院校及研究者在参照执行不同的标准。根据高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双师型”教师的认定主要表现在学历技能和工匠精神这两个方面,即是一方面要求获得国家认可的学历证书,在技能上,注重动手操作,另一方面,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双师型”教师认证资格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通行证,为了确立“双师型”教师认证资格,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的素质,在教师认证中心可设立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研究所或其他条件成熟的单位,该中心主要是制定“双师型”教师的认证体系,主要职责是管理和评估教师技能培训点。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根据工匠精神视角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对工匠精神融合教师队伍建设造成较大的影响。通过分析显示,主要的问题是教师队伍建设制度缺乏、课程结构不合理、理论与实践结合流于形式、宣传力度不够等。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可通过实现一体化教学、制定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思想、完善教学建设、制定教师认证体系等手段进行解决,以期取得较好的效果,提升工匠精神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的融合力度。
参考文献
[1] 燕玉霞.工匠精神引领下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浅析[J].职教论坛,2018(12):76-79.
[2] 张小云.新时代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2):72-7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