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小练笔,成就真功夫
2019-01-16许利利
许利利
[摘要]借助小练笔,指导学生遴选让人耳目一新的素材,学会撰写言意共生、声情并茂的习作语言,学会写好细节,凸显中心。这样日积月累,必能帮助学生练就写作的十八般武艺,成就他们写作的真功夫,促进他们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课堂练笔;情意共生;题材新颖;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34-0085-02
小学生习作的口语化倾向直接导致他们的习作语言仅是简单表意、直接抒情,缺少表达的含蓄美、结构美、意境美。如何让学生逐渐走出随意化的口语叙述,转而实现习作语言的意蕴美呢?笔者认为,借助一次次专题性的小练笔,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各种富有表达艺术的语言形式,知晓表达的基本规则,从而成就他们写作的真功夫,催生出规范、优美、富有表现力的篇章来。
一、让选材更加的新颖独特,让人耳目一新
我们迫切期待學生的习作能够真实地反映他们的生活,能够拥有充满个性的认知视角。但事实上,我们常常被学生千篇一律的题材折腾得黯然无神,腹诽他们思索、选材的应付态度。究其原因,真不应全怪学生,而是我们教师没有立足于学生视角,启发他们敢于创新,敢于走不寻常的路。试想,学生一周寥寥可数的一两次习作,如果因为突破常规而导致偏题、不符合要求,将会让挫败感缠绕他们一周。因此,除非写作功底特别厚实的学生,愿意去尝试写与众不同的作文,大多数人还是删繁就简,稳妥起见,循规蹈矩的,如写家人的爱,选择“美食伺候”“嘘寒问暖”“精心照顾”准不会错;写教师对自己成长的帮助,选择“辅导功课”“关心身体状况”就绝不会有风险……人的天生惰性和走捷径的思想,直接导致了学生写作时的避重就轻。
指导学生学会选材,我们的课文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少优秀范例。如要指导学生写一个人的特点,我们可以参照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人物描写一组》和《刷子李》等课文的写法,让学生通过一次次练笔,逐步把握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以及侧面烘托等手法,最后熟能生巧,灵活运用。记得有一个学生在这系列练笔之后,别出心裁地选择了与狗对峙的事情来反衬自己的胆小:“天不怕地不怕的我,就怕狗对我叫一声。怕狗似乎就是我与生俱来的,是怎么也抹不去的。每天放学回家,我总要走在一条经常有狗漫步的小路上。每一次,我都小心翼翼。每逢到拐弯口,我就会停下脚步,迈着贼特有的步伐,探头探脑地向四周张望,确认没有狗在那儿才敢继续走。可就在今天,尽管我千防万防,可狗却直接在路边等着我。好一个神机妙算的狗!它算定了我今天会走这条路,早早在路边的菜地里趴着呢!我蹑手蹑脚地走过狗的面前,心中不安的想法又一股脑地涌现出来……然而,今天的它显得很是懒散,只是象征性地‘呜呜了几声,随即对我没了兴趣,又趴下来休息了。”新颖有趣的描述,令人不忍释卷。
二、让语言蘸着丰富的情感,充分打动人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习作部分指出:我们的习作教学,要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表达和交流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见闻,还有自己的观点、情感。只有让自己的语言更加具体、感情更加真实,才能打动人心,感染和同化读者。教学中,笔者倚仗着课文中洋溢着浓浓情感的表达方式,引领学生品悟、迁移、运用,逐步写出了饱蘸个人情感的语言,唤起了读者的共鸣。
如阅读《冬阳·童年·骆驼队》(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2课)中林海音与爸爸讨论骆驼为什么要挂铃铛这一内容时,爸爸是从成人的角度冷静地看问题的,而小海音却充满了诗意的想象,让爸爸觉得自己的说法没有女儿的美。由此话题展开,笔者追问:“你觉得骆驼队给骆驼挂上铃铛,还可能有什么样的想法?”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不由自主地循着林海音的述说方式表达着自己的观点:“骆驼是沙漠之舟,帮助别人时任劳任怨。我们不都喜欢给自己宠爱的小猫、小狗系上铃铛吗?拉骆驼的人们一定非常喜欢骆驼,所以才给它们挂上了铃铛。”“沙漠茫茫无边,路也是人们摸索出来的。如果骆驼没有系上铃铛,一旦哪一头走失了,悄然无声,就不好找了。给它们挂上铃铛,即使不小心走丢了,拉骆驼的人也能很快循着声音找到它。”“一只只骆驼都戴上了铃铛,当风沙扑来,它们哪怕闭着眼睛,也不会跟队伍走散,因为铃铛的声音会带着骆驼一只接着一只地集体前进……”有理有据的辩说,让人心悦诚服。
再如《祖父的园子》(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3课)中具有特色的萧红体句式,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品味仿写,将平凡的感情表述得充满韵味和情趣:“又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周末。爸爸妈妈都外出做事去了,我想躺在床上就躺在床上,想趴在被子上就趴在被子上,想在床上打几个滚儿就打几个滚儿,哪怕把床单、棉被都搅成麻花也没人管……”
如此小练笔,情趣盎然,学生在一个个特点鲜明、形式有趣的例子导引下,自由实践,自我内化,日积月累,必能让自己的表达情趣盎然,声情并茂,打动人心。
三、让细节描写更好地凸显习作表达的中心
成功的细节描写,可以让生活画面再现,让描写对象栩栩如生。同时,细节也能更好地帮助作者凸显想要表达的中心,凝聚文章的情感,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牧场之国》(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8课)中,作者通过很多细微的描写,突出了荷兰草原上的静美。在迁移性练笔时,笔者将教学点放在动静结合、以动写静的衬托手法的体会和运用上。学生在反复品味后,尝试运用这一方法写了太阳:“久违的太阳,终于结束了自己的流浪生活,满面笑容悬挂在天空上,大大方方地将合适的阳光洒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及至中午,太阳的颜色是黄黄的,但并不是那种纯黄,而是黄里面带着些透明,但是当你睁大眼睛想把它看个清清楚楚的时候,只要你看上那么一眼,就会觉得眼睛像被针扎了一样,只有眯起眼睛,你才能模模糊糊、勉勉强强地看出它的轮廓……”“我仰头一看太阳,顿时,我的眼睛周围出现了许多光圈。好痛啊!我连忙低下头来,不敢再多看一眼……”如此,学生们笔下的太阳在细节的关注、感受的衬托下,显得特点鲜明。
再如《景阳冈》(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5课)中有许多成功的细节描写,使武松勇敢的形象跃然纸上。比如,课文开篇对武松的一番语言描写,将武松浑身是胆、个性好强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接着,课文将他不断看到官府的榜文后的心理描写得真实可信,令人产生共鸣;最后,通过他的“三闪”动作以及“抡”“劈”“揪”“按”“踢”“提”“打”这一系列的细节刻画,展现了他的武艺高强,读来扣人心弦。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分别进行品读、运用,帮助学生积累多种写人的手法。在迁移练笔时,有学生运用动词连贯描写的手法写道:“在我们眼前悬挂着一排又一排五颜六色的彩纸,上面写着各种各样的谜面。我以最快的速度一个个浏览过去,很快发现好几个自己熟悉的,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它们从线上揪下来,在心里默念着答案,站到队伍中等待换取奖品。”当学生能够自觉运用这些慢镜头式的细节描写时,他们的习作也就变得翔实、生动、画面感强烈了。
小小的课堂练笔,看起来似乎只是只言片语,但它却直接指向具体的写作方法,便于学生细细体会、运用。当种种写作方法被熟悉、运用之后,学生自然就会熟能生巧,融会贯通,写作思维也会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彩霞,“小练笔”串起“大作文”[J].语文教学通讯,2019(6).
[3]林巧青.“微目标”习作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9(3).
(责编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