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年级课堂如何恰当地开展小组合作

2019-01-16张爱华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12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语文

张爱华

[摘要]当前各种小组合作在广大的语文课堂上进行了实施,但是不少小组合作流于表面,没有能够深入进去,学习效果差,与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和目标大相径庭。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开展相应的研究,从提高学习的效率入手,深入开展恰当有效的小组合作,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34-0066-01

当前各种类型的公开课都有小组合作这种教学形式呈现。小组合作,一般四个人,围坐成团,或窃窃私语,或大声喧哗。课堂气氛表面热烈,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但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小组学习吗?学生恰当地开展了小组合作了吗?未必!

一、小组合作,心有“伊人”

小组合作对于纠正传统教学满堂讲、满堂灌的现象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小组合作到底该如何开展,则是应该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必须首先确定合作学习的目标——心有“伊人”。没有达成目标的合作,这种合作就是无效的,至少是低效的。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对于需要学生合作探讨的地方,一定要对学习目標深思熟虑,确定恰当的合作目标,才能够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

例如学习完《理想的风筝》以后,要求学生们对拟人句或者细节描写的句子进行赏析,学生们往往不能够根据赏析的要求进行,要么赏析没有结合人物性格特征,要么赏析缺少“生动”“形象”等表示表达效果的关键词语,要么就没有结合作者的感情来体会。让一些典型错误在黑板上呈现出来,让学生们对于这些“靶子”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讨论,逐一指出错误,讨论疑难点,学生们在这样的合作中理解了问题,提升了语文素养。

二、组织到位,做好铺垫

虽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发挥的作用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教师精心地组织和引导,就没有学生小组合作的成功。因此,教师一定要组织到位。例如在班级上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性格特点、性别差异进行综合考虑,形成力量差不多的合作小组。对于形成的小组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安排好角色分工,以解决课堂中不同的任务需求。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小组之间进行讨论。经常看到教师按照顺序让学生进行讨论,其实完全可以不必按照顺序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可以按照小组的综合实力,围绕一个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样的讨论更有力度,而这必须建立在教师恰当的组织引导上。

三、因势利导,不断深化

小组合作学习想要起到实效,就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开展。因此,教师因势利导,不断引导显得非常重要。

例如在讨论《理想的风筝》第二小节的作用时,有的学生觉得这段写出了春天大自然的美丽,有的学生觉得这段主要写出的是大自然植物的生机勃勃。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到底这段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通过仔细的研读和激烈的讨论,学生们明确了这段文字还是主要表现春天大自然中景物的勃勃生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

在整个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善于提炼不同小组发表意见的异同之处,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不断深入的辩论,从而引导学生思维深入进去。

四、有机组成,恰到好处

各种教学方式都有各自的利弊,新课程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不等于就废弃了讲授法。讲授法也有它的优势。所以在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要恰当地开展小组合作,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的需要把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的组合。

在课堂的什么时间段(阶段)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学习才能做到恰到好处呢?常规课堂的流程一般是导——读——品——结,笔者认为在品读阶段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是比较恰当的。当学生通过整体感知文本后,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这时候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就比较好。例如教学《理想的风筝》,在整体感受文本之后,学生们深深被刘老师的精神感动了,心中一定有许多话要说。这时候利用这个契机,引导学生讨论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一定会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再加上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学生们对文本的研读会更加的深入,感受进一步增强,大家就更加敬佩刘老师崇高的精神了。

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们深入学习课文、培养思辨能力就像一把利器,要恰当地用好它。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在课堂教育教学改革中善学习、勤思考,不断积累经验。本文谈到的这四点只是冰山一角,更多更好的方法和技巧有待于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去思考,去开发。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小学语文
如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