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北哨位”党旗红
2019-01-16杨雪
杨雪
“打,嘿!打,嘿!打打,嘿!”……伴随着响亮的号子声,在皑皑的雪地上,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一群光着膀子、只穿着迷彩裤的武警官兵出拳、托举、负重前进……一连串高难度的动作一气呵成。这不是表演,也不是特效,而是“最北哨位”上的武警漠河中队官兵在进行日常训练。每年滴水成冰的隆冬时节,中队官兵便迎来“雪浴”训练的“魔鬼周”,为的是铸造北极钢铁长城的坚强意志。
漠河地处中国的最北端,素有“高寒禁区”之称,最低温度达零下54.5摄氏度。在这里值守的武警官兵,常年与大山森林为伍、与冰天雪地为伴。极度恶劣的气候条件没有征服他们,反而让他们练就了“奉献高寒边疆,建功神州北极”的“北极卫士”精神。
这种精神并非一日形成。因为地域偏僻、条件艰苦、文化生活單调,新战士的思想也曾有过波动。中队党支部认为:让党旗高高飘扬在军营,必须铸牢战士们的忠诚之魂,让战士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为及时掌握全体官兵的思想动态,中队党支部选拔优秀党员担任班长,在班与班之间展开比拼,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每当形势发生变化、工作任务转换,中队党支部都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早打“预防针”,让谈心交流、汇报思想、评议党员等制度不流于形式,真发挥作用。
2017年1月,20岁的新兵张钰富从辽宁朝阳来到漠河中队。虽然也是东北人,但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还是让他难以适应,入伍之初的斗志似乎也被“冰封”了。
“班长在掌握了战士的思想动态后,及时将情况反馈给党支部。我们了解到这并非个例,于是在全队开展形式新颖的思想教育活动。”漠河中队指导员、党支部书记张衍博介绍道。
“为什么樟子松能够在北极屹立不倒、永远苍翠?这是因为它们具有不畏严寒、适应环境的精神。这种‘樟子松精神,是我们每个党员、每个战士都应具备的。”中队有一个传统——每个新兵下队,都要到营队的后山上种下一棵樟子松,这也成为党支部对党员和战士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良好方式。亲手种下樟子松,看着它茁壮成长,张钰富和战友们也逐渐在思想和行动上成熟起来。
新兵入伍时,党员以身作则,为新兵扛下任务、耐心指导;日常训练中,党员列前示范、拳脚生风……党员们一个比着一个干,支部一茬接着一茬抓,“看我的”,已是口头禅;“跟我来”,更是成了动员令。
“冷”管理,让党员形成了严格、严肃、严实的作风,也让官兵们在高寒冻土上铸牢了爱党、忠诚、坚毅、逐梦的思想根基。同时,中队党支部也将“家”的温暖传送到每个党员、官兵的心中,让大家在茫茫林海中找到归属感,形成“天冷心不冷”的军营氛围。
2017年元旦的晚上,一班新兵张振因为不适应气候而引发感冒,高烧不退。“要是有罐头吃该多好……”吃完药,张振的喃喃自语让睡在上铺的党员倪鑫荃听到了。凌晨两点钟,倪鑫荃把自己熬制的罐头一勺一勺喂到张振的口中。在张振的心中,此刻涌起的是家的温馨。
中队党支部的工作理念培育了官兵们外在坚韧、内心温暖的独特品格。中队涌现出坚守高寒禁区六载的原中队长孙兆瑞、身负重伤也要完成任务的“刀疤”党员孙健……扎实的作风和坚韧的品格,让这支队伍先后七次被武警总队评为先进党支部,并多次获得全军荣誉。这些嘉奖,更增强了全体官兵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在中队,入党名额要靠‘抢。”三班班长、党员郝普庆形象地比喻道。中队党支部每年都会收到近20份入党申请书,为了严把入口关,党支部提出:要想成为一名党员,无论在思想意识、业务能力还是群众评价方面,都要经得起考验。郝普庆说,他递交了四次入党申请书,经过严格考验才得偿所愿。
“在漠河中队当兵,一辈子都当不够。”像郝普庆这样信念坚定、忠诚奉献的官兵,在漠河中队不在少数——连续三年,中队没有士兵退伍,他们像一棵棵傲然挺拔的樟子松,用青春和热血坚守在神圣的哨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