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级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9-01-16刘静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12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思维能力

刘静

[摘要]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思维方法的引导,并借助直观图片、问题意识以及激发想象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发展,语文核心素养才能得到提升。

[关键词]思维能力;直观图片;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34-0039-01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随时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并适时、适当地加以引导。当学生的思维处在卡壳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以必要的引领,使学生能够拨开迷雾见晴天,真正获得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那基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语文教学如何实施呢?

一、借助直观图片,培养思维能力

皮亚杰认为:“形象思维是儿童早期的思维形式。”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展开教学。教材插图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教学时,从插图人手,引领学生观察、思考,容易激活学生的思维意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对韵歌》一文,有这样一句话:“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这组对韵歌字数相等,词性相对。通过阅读,一年级的学生大都能够发现句子的字数和词性的特点。但是,为什么要这样对呢?许多学生并不理解。教学时,教师先把绿树与桃花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观看,然后问学生:“同学们,既然大家知道了‘柳和‘桃指的是植物,‘绿和‘红指的是颜色,那按照这样的形式把原文换成‘柳绿对‘梨白行不行?为什么?”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经过思考,认为:“不行。如果对上‘白的话,颜色显得浅了些,不如‘红字合适、恰当。”如此教学,以直观的图片为依托,使学生获得深刻的认识;同时,教师的问题引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上例中,教师以“换一换”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快乐,而且还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音韵美与节律美。这样教学,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使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

二、借助问题意识,强化儿童思维能力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总爱问为什么。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与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要适时地点拨引导,抛砖引玉,以强化学生的认识,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影子》一文,有这样一句话:“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这是一个比喻句。一年级的学生对比喻句的了解较少,是学习的一大难点。怎样才能帮助学生解决理解上的困难呢?教师让学生先把句子多读几遍,然后再说说影子像什么,学生会立即答道“像小黑狗”。教学时,教师不能止步于此,而应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为什么不说‘影子像小老虎呢?”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进行了思考。有的学生说:“小老虎太凶了,一点儿也不可爱。”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不说‘像小白狗呢?”这时,学生立即答道:“影子是黑的,不是白的。”这样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低年级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很弱,他们不容易发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习的内容恰当地进行引领。在《影子》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以问题引领,抛砖引玉,使学生对比喻句的特点理解得更加深刻。

三、激發学生想象,提升儿童思维品质

儿童天生喜欢想象与幻想。在语文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以后,怎样才能让他们的思维走得更深、更远呢?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通过恰当问题的引领,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的《秋天》一文,描写了秋天的景色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在教学时,根据课文内容,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设计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秋天到了,我们去郊游。当你躺在草地上,看到大雁南飞的时候,你有什么话想要说的吗?”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学生说:“大雁啊大雁,你们为什么要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排成‘人字形呢?”……就这样,在想象中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课堂教学也达到了高潮。

学生思维的广度离不开眼界的扩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文本内容鼓励学生尽情想象,以丰富文本内容,拓宽对话的空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总之,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教师就要创造条件,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思维方法的引导,为学生创造恰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去表达、运用。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会得到发展,语文核心素养才能得到提升。

(责编韦雄)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恰当处理“教”“学”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