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析寓言寓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2019-01-16袁方
袁方
[摘要]寓言故事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启迪学生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寓言的特点,通过品味词句、联系生活、群文比较、个性演绎等策略引导学生感受寓言的形象,理解寓言的深刻道理,探寻发现寓言的本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理解体会寓言的特点,获得思维能力、语文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寓言寓意;思维能力;群文比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 34-0037-02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并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以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促进他们的精神成长。语文统编教材选编了不少的寓言类文本。寓言的特点是运用简单的故事来阐述意味深长的道理。寓言故事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启迪他们的思想。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他们只能理解寓言的表面意思,不能领悟寓言的深层内涵,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逐层沉人地引导学生学习寓言故事,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一、鉴赏词句,感受形象
寓言故事往往用生动的人物形象来表达寓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寓言的人物形象。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抓住寓言的词句展开分析,尝试从那些看似普通的语言中找到体现人物形象的词句,并说说其蕴含怎样的寓意。在阅读中,学生会发现,文本中的一些词句有深刻的寓意,起到展现角色特点、预示角色命运等作用。
如,在学习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狐狸分奶酪》一文时,我鼓励学生找出并分析其中的关键词句,感受狐狸的形象。我首先让学生思考:“‘狐狸笑了笑,把奶酪拿过来掰成了两半,在这里并没有详细地说出狐狸怎样笑。你认为狐狸是怎样的一种笑呢?”学生认为:“狐狸是狡猾地笑,因为狐狸接下来就要抢夺熊兄弟的奶酪了。”接着,我又鼓励学生思考:“‘狐狸仔细瞧了瞧掰开的奶酪,这里为何要用‘仔细这个词语呢?”学生认为:“在这里狐狸只是假装做出认真的样子,目的是为了欺骗熊兄弟。狐狸实际上是贪得无厌的。”最后,我又提出问题:“那你从什么地方能看出狐狸是贪得无厌的呢?”学生认为:“‘狐狸就这样不停地咬着两半块奶酪,从‘不停地这个词可以看出狐狸骗了一口又要骗一口,是贪得无厌的。”在这样的分析中,学生对狐狸的形象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寓言故事具有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寓言往往会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同时也十分注意选择词句来描绘人物形象。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从词句人手,让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更深入地感受作品的人物形象。
二、联系生活,理性推理
寓言给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了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寓言的寓意,设计主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让学生懂得怎样围绕寓言展开思考。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进行思考。这样,学生会发现,寓言讲述的道理对自己的生活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从而使学生更理性地探索寓言故事,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如,在学习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的《小马过河》一文时,我鼓励学生总结这个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同一个问题,你问不同的人,结果得到几个截然不同的答案。”有一个学生说:“我打算买一本数学书,问同学这本书里的题目难不难做。有的人回答说很简单,也有的人回答说十分难。”“那你最后是怎么确定答案呢?”他回答道:“我就自己买了这本书做一遍,结果发现只有一小部分是难的,其他的还是挺容易的。”“这个故事是否和《小马过河》的故事有相似之处呢?”有一个学生认为:“我觉得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是通过亲自尝试的方式找到问题的答案的。”我又提出:“现在大家能否从《小马过河》的故事中总结出它的道理来呢?”学生认为:“我觉得《小马过河》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盲目轻信别人的话,而应该通过亲自检验的方式来验证别人说的是否正确。”
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学习个体,他们对寓言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围绕寓言故事展开讨论,说说在生活中有哪些事件体现出了寓言的道理。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整合了自己的思想,懂得了作品表达的意义,发展了他们的思考能力。
三、群文比较,发现本质
群文比较是学习寓言的好方法。在教学中.若只是零散地教学寓言故事,那么学生只能学到“这一篇”寓言的相关内容,但很难总结出寓言的共同特点。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群文比较阅读活动,将若干篇寓言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看看寓言的特点是什么。在对比阅读中,学生发现寓言往往用比喻或夸张的手法来表达某种思想,或用拟人的手法将某种事物人格化,使之具有人类的情感特点。这样,借助群文阅读,帮助学生掌握了寓言的本质特点。
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的《寓言二则》的时候,我鼓励学生进行群文阅读。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二则寓言故事;然后补充《狐假虎威》《牧童和狼》等寓言,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最后,让学生尝试总结寓言的特点,并说说寓言和童话有什么异同点。在比较阅读中,学生发现了寓言的特点——语言简练,内容具有讽刺性、教育性,将道理隐藏在故事中。为了让学生对寓言有更深入的认識,我鼓励学生分析寓言和童话故事的异同点。有的学生说:“寓言和童话都具有想象力,运用夸张、拟人等手法,它们也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有的学生认为:“童话篇幅一般比较长,而且内容也很丰富,人物很丰满,但是寓言却往往十分简练。”在对比中,学生发现了寓言和童话的本质区别。
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很快就发现寓言的本质特点。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对比思考寓言和童话的异同点,有助于学生更清晰地看到寓言的特点,为学生下一步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个性演绎,放飞想象
小学生活泼好动、想象丰富,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寓言。或鼓励学生结合寓言展开想象,尝试进行续编活动;或者尝试将寓言故事改编成课本剧表演出来。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寓言,体现自己对寓言的认知,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在学习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狐假虎威》这个寓言故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个性演绎活动。对能力不同的学生,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能力较弱的学生尝试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说出该寓言展现了怎样的道理;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我鼓励他们展开续写活动,要注意体现出一定的道理。有的学生这样续写了故事:“当再次遇到老虎时,狐狸想故技重施,再次蒙骗老虎,但老虎却不上当了。当老虎要吃狐狸的时候,狐狸绝望地问老虎,为何这次变聪明了。老虎回答:‘这叫吃一堑,长一智。”这样的续写,不仅延续了老虎和狐狸的形象,而且情节有了新的发展,蕴含了人生哲理,其个性演绎是比较成功的。
在进行个性演绎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沉浸在寓言故事中,表达出自己的理解,收获了真知。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寓言的特点,组织学生展开深入品读活动,让学生理解寓言的深刻内涵,获得思想的启迪。这样,能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责编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