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活经验,让语言体验更深入

2019-01-16冯梅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12期
关键词:经验文本

冯梅

[摘要]对语言的体验、运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激活学生的言语思维、言语经验,引导学生深潜文本,从不同的维度展开探究,经历讨论、仿写和思辨等语文实践活动,促使他们重构自己的言语图式。这样不仅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还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语言体验;文本;经验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34-0025-02

激活学生的言语思维,这是阅读教学重要的目标追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潜文本,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唤醒学生的言语经验,帮助学生重构语言图式,提升学生的言语体验品质。小学生思维活跃,对探究未知世界充满热情。虽然他们缺少经验,但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思维敏捷,善于思考。在教学中,只有充分唤醒学生的言语经验,才能有效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深潜文本,唤醒言语经验

语文教材的选文,语言规范,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有效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文本内核,探寻学生思维和文本的对接点,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

(一)接轨生活,展开言语体验

教材文本与学生生活认知有很多的接轨点,在文本解读时,教师要对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进行充分的了解,并针对性学生的实际发掘文本,找到学生思维与文本的对接点,展开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让学生顺利进入文本特定的情境中。在设计互动时,教师要为学生设置更多的训练活动。小组讨论、个性发言、角色朗读、语言鉴赏、课堂辩论等,都能够给学生带来言语体验认知。

如,教学《燕子》一文,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小燕子的歌曲,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中;接着,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对小燕子的特点进行小组讨论。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有的学生说:“小燕子的外形特别可爱,除了腹部颜色有些发白,其他地方都是黑色。它行动极为灵敏。”也有的学生说:“我们对小燕子特别熟悉。关于小燕子的童谣、故事有不少,我们都读过、听过。因此,小燕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解析文本,启动言语体验

解析文本内涵时,教师应根据文本的写作背景展开分析。这样,不仅能对文本进行深度解剖,而且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言语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对文本的内涵展开感知体验,并形成属于他们的阅读认知,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教材文本大多蕴含深刻的寓意。因此,教师要聚焦文本的寓意,引导学生进行言语实践活动,以唤醒他们沉睡的言语经验,发展他们的阅读认知,这是阅读教学的更高追求。

如,在教学《花钟》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先介绍花钟的具体特点,然后从生活的视角展开引导:“在自然界中,还有很多奇妙的现象。大家不妨以植物为例,说说你都知道哪些那些奇特的生长现象。”这时,学生有了表达的冲动。有的学生讲述“吃人树”的故事,有的学生讲述可以食用的“面包树”。这里,教师从教材解读出发,给学生提供接轨生活的契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认知,成功唤醒了学生的言语经验,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重构图式,创生言语经验

学生语言感知的基础具有差异性,教师对此应有充分的认知。在文本解读时,教师要注重语言鉴赏方法的传授,让学生实践中形成感悟语言的能力。

(一)课堂演绎,促进体验

语文教材有很多情境性很强的文本。这类文本比较适合进行课堂演绎活动。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课本剧的创编演绎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感知语言的机会。小学生对课堂演绎活动有特殊的兴趣,其实践效果也更值得期待。因此,教师要根据文本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情境中,理解、感悟、运用语言。

如,教学《陶罐和铁罐》一文,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结构情节;接着,提出课本剧创编演绎的任务:“陶罐和铁罐是两个典型的人物,它们的性格和认知有较大差异。请大家认真研究这两个角色,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课本剧创编活动,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听到要展开课堂演绎活动,学生自然有主动参与的热情。在展示阶段,教师组织学生展开演绎活动,课堂气氛热烈。在演绎中,学生获得更多的言语实践和体验的机会。

(二)文本鉴赏,形成体验

语言鉴赏是文本解读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方法,以提升学生语言鉴赏的品质。由于小学生语言鉴赏的基础较为薄弱,语言鉴赏方法更为贫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引导,让学生拓宽鉴赏的视野,对文章的好词佳句、结构立意、起承转合、照应衬托等多个方面有所体验,构建他们的语言图式。

如,教学《我们奇妙的世界》一文,教师先和学生展开互动式阅读,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语言鉴赏活动:“阅读文本,找出你最喜欢的语段,说说它有什么特点,语言表达有什么效果。”于是,学生开始阅读鉴赏活动。有的学生找到这样一句话:“冬天,我们看到了冰雪,它们有时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雪融化时,房檐上落下的每一滴水,都像一个闪光的水晶球。”并进行鉴赏:“这段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冬天的冰雪进行了形象的描绘,能很好地突出冰雪的特点。”

三、阅读反思,提升言语经验

阅读教学需要反思,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感悟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辨机会,让学生顺利进入反思环节,以提升其语言实践体验的品质。

(一)创设情境,展开言语思辨

课堂思辨是比较常见的学习方法,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堂争辩的机会,以发展学生的语言理解、运用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文本的内容要求,精选辩论话题,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活动,以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方帽子店》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文章。教学时,为引导学生对文本蕴含的哲理展开探索,教师给学生设置了讨论话题:“方帽子店之所以衰败,其主要原因是故步自封,不知道与时俱进。在阅读这篇课文后,你能够给这家帽子店什么样的建议呢?”学生开始思考议论。有的学生认为:“要改变现状,就要改变经营策略,改方帽子为圆帽子。”有的学生不以为然:“改变帽子的形状,未必是圆形,还可以改成多种图形,说不定能够赢得市场。”教师参与学生讨论中,对学生的见解给出积极的评价。

(二)阅读反思,助推言语体验

阅读反思不仅针对教师,学生也需要进行反思。学生对阅读进行反思,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其实,展开阅读反思,这本身就是语言训练的一种效形式,让学生在归纳表达中获得更深刻的语言实践体验。

如,教学《火烧云》,教师先让学生进行梳理阅读,找出最为经典的描写部分;然后引导学生说:“请大家选择熟悉的生活画面展开描写,注意描绘语言的运用,要抓住景色的特点展开。”拿到任务后,学生要先对教材文本进行反思性阅读,然后才能进入仿写环节。教师深入学生中,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个性问题。经过一番操作,学生仿写顺利完成。随后,教师对学生的读写训练进行点评,从多个方面展开引导,让学生掌握了语言表达的技巧。

总之,言语体验的途径很多。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活学生的言语经验,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學生进行言语体验,这样不仅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还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责编韦雄)

猜你喜欢

经验文本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经验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小经验试试看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論《柳毅傳》對前代文本的繼承與轉化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我对组织指挥作战的若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