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牵正散与电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效果探讨

2019-01-16张红美刘晓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23期
关键词:牵正毫针神经炎

张红美,刘晓华

(北戴河疗养院,河北 秦皇岛 066100)

周围性面神经炎是由于患者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发生非化脓性炎症反应,导致其面部肌肉瘫痪所致。目前,临床上对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常使用西药进行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有资料显示,用加味牵正散与电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显著。为了进一步探讨用加味牵正散与电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笔者对北戴河疗养院收治的78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至2017年期间北戴河疗养院收治的78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78例患者的纳入标准为:1)其病情经检查被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炎。2)其发病部位为单侧面部。3)其病情处在急性期或亚急性期。这78例患者的排除标准为:其病情为小脑等器官病变所致。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A组和B组。在A组患者中,有男14例,女24例;其年龄为23~65岁,平均年龄为(36.4±5.2)岁;其病程为2~37d,平均病程为(11.6±1.4)d。在B组患者中,有男17例,女23例;其年龄为21~66岁,平均年龄为(37.3±5.5)岁;其病程为 1~40d,平均病程为(12.8±1.9)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为两组患者均使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为:1)为患者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10 mg/次,1次/d,连续治疗7 d。2)为患者使用甘露醇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125 ml/次,1次/d,连续治疗7 d。3)为患者使用病毒唑进行静脉滴注,400 mg/次,1次/d,连续治疗7 d。4)让患者口服甲钴胺,0.5 mg/次,3次/d,连续治疗7 d。在此基础上,对A组患者采用电针疗法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为:为患者取仰卧位。采用1寸(25 mm)的毫针沿着其阳白穴至鱼腰穴的方向刺入,进针的深度为0.3~0.5寸。然后用毫针沿着其地仓穴至颊车穴的方向刺入,进针的深度为0.5寸。最后用毫针对患者患侧及健侧的丝竹空穴、下关穴、翳风穴、迎香穴、四白穴、颧髎穴、太阳穴及合谷穴进行直刺。将刺入的毫针与电针仪相连,使用电针仪的疏密波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的时间为20 min,1次/d,连续治疗20 d。为B组患者加用加味牵正散进行治疗。加味牵正散的药物组成为:全蝎10 g、僵蚕10 g、白附子10 g、白芍10 g、当归10 g、地龙10 g、防风10 g、川芎10 g、三七粉10 g、钩藤10 g、蜈蚣2条。若患者的病情为风寒证,可在上述中药中加入荆芥15 g、白芷15 g及细辛3 g;若患者的病情为风热证,可在上述中药中加入大青叶15 g、板蓝根15 g及连翘15 g。将上述中药用水煎煮至150 ml,每天服用1剂,分早、中、晚三次服用,连续治疗20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及两组患者中面神经功能分级为Ⅰ级患者的占比。用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评价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将其面神经功能分为Ⅰ~Ⅵ级。Ⅰ级:患者无面神经功能障碍;Ⅱ级:患者具有轻度的面神经功能障碍;Ⅲ级:患者具有中度的面神经功能障碍;Ⅳ级:患者具有重度的面神经功能障碍;Ⅴ级:患者具有极严重的面神经功能障碍;Ⅵ级:患者的面部完全麻痹。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病情的改善情况,将其治疗的效果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及无效四个等级。治愈:治疗后,患者的面部形态及表情与正常人相同;显效:患者面部对称且具有正常的肌张力,其眼部可完全闭合,其口角纹有轻微的不对称,其面神经功能存在轻度障碍;有效:治疗后,患者面部对称且具有正常的肌张力,其眼部可完全闭合,其口角纹不对称,其面神经功能存在中度障碍;无效:治疗后,患者面部不对称且不具有正常的肌张力,其眼部不能完全闭合,其口角纹不对称,其面神经功能存在重度障碍。

1.5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接受治疗后,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n(%)]

2.2 在两组患者中不同面神经功能分级患者的占比情况

接受治疗后,在B组患者中面神经功能分级为Ⅰ级患者的占比高于A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在两组患者中不同面神经功能分级患者的占比情况[n(%)]

3 讨论

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神经炎是由于患者的面部被风邪侵入、痰浊阻滞经络所致。采用电针疗法对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进行治疗,具有疏通经络、祛风散寒、可调节微循环、增加其血管透通性、加快其毛细血管内血流的速度等作用,可促进其面神经功能的恢复[1]。加味牵正散的主要药物组成为白附子、僵蚕、白芍、三七粉、当归等。这些药物协同作用,可达到疏通经络、止痛、化痰、祛风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对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加用电针疗法进行治疗,可提高其治疗的效果,促进其康复。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加味牵正散与电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其面神经功能。

猜你喜欢

牵正毫针神经炎
视神经炎的悖论
牵正散合大补阴丸对蛋白酶抑制因子I诱导的帕金森病体外细胞模型大鼠肾上腺嗜铬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浮针治疗产后股外侧皮神经炎验案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牵正散结合针刺摩骨法治疗急性期亨特面瘫的临床观察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牵正散水煎剂对PSI诱导的体外帕金森病模型的影响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
飞针刺入手法联合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4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