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学术期刊栏目评价研究
——基于引文分析视角

2019-01-16臧莉娟唐振贵

关键词:发文心理学学术期刊

臧莉娟,唐振贵

(1.《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江苏 南京 210094;2.南京大学 信息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一、栏目:渐行渐隐的期刊基本单元

当我们讨论学术期刊的组成元素时,很多人会认为期刊当然是由论文组成的,这其中期刊组成的基本单元——栏目很容易被忽视。期刊之所以成为期刊,而不是简单的论文集,就是因为栏目的存在。不同的期刊编辑有不同的策划意识、栏目编辑分类思想、品牌打造概念,编辑的价值是使刊发的论文呈现出某种“秩序”,学术期刊的品味恰恰是编辑群体学术品位的外在体现。一个期刊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期刊,就在于它所呈现的只属于这个期刊的独特性或者说特色。栏目特色是期刊最主要的特色之一。纸本时代,学者们通过阅读纸质期刊关注自己所属的学科和研究领域,有固定关注的期刊。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栏目是编辑、作者、读者注意力聚集的焦点。编辑试图通过栏目彰显学术研究成果,读者期待从栏目中获得某种学术信息,作者也可以从中窥视编辑意图[1]。一本期刊会因为某个特色栏目而在学术共同体内享有较高的声誉,并通过这个栏目聚拢相对稳定的作者群体和读者群体,特色栏目建设是学术期刊提升竞争优势、扩大学术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和期刊数据库的兴起,学术传播秩序发生了转变,纸本期刊不再是学术传播的中心,学者不再通过“刊”来看“文”,而是通过“库”来看“文”,纸本期刊的整体性被撕裂,栏目作为期刊的基本单元也经常被忽略。尽管学术期刊某种意义上仍然是学术研究的中心,作为内容提供商的地位也十分稳固,但在传播环节却黯然让位于期刊数据库。鉴于读者获取文献的方式从整刊浏览转向目的更为明确的主题检索,各大数据库或多或少地选择了忽视栏目,隐藏期刊的整体性以及栏目设置,以迎合读者。这相当于在传播过程中将编辑们精心打造的“秩序”毫不留情地打乱,他们十分重视和关注的论文之间的逻辑性、相关性等也统统被抛开。栏目和期刊整体性的被忽视已经引起业界的关注,朱剑等学者都曾发文关注和探讨相关问题[2-4],期刊编辑部也通过自建网站拓展传播途径等措施试图引起读者对栏目设置和期刊整体性的关注。国家期刊管理部门也对学术期刊栏目建设投注了关切,教育部2004年启动的名栏建设工程就是典型的例子。但是,作为选拔性的建设工程,覆盖面过小。总体而言,随着新技术在学术研究和学术传播中的不断深入运用,期刊栏目却渐行渐隐,不再如纸本时代那般受到重视。但是,事实上,栏目对于学术期刊而言极其重要,是期刊学术品位的重要表现形式,部分栏目能够突出学术期刊的个性特色与局部性优势,通过打造特色栏目,期刊可以通过局部突破带动刊物整体优化,实施以点带面上新台阶的跨越式发展战略[5]。因此,从立意的角度来说,本研究的首要目的是唤起学界对期刊栏目的重视。

二、栏目评价的实践进路与理论探讨

由专业评价机构主导、以定量评价为主的核心期刊评价是当下最受关注的期刊评价方式。这种评价忽略了期刊栏目这一基本单元,体现的是期刊的平均水平,是期刊所有栏目平均后的结果。我们无法根据期刊评价结果来判断期刊每一个栏目的优劣以及具体栏目对期刊的贡献度。这对期刊选择和打造重点栏目、特色栏目不利,也不利于调动期刊不同栏目责任编辑的工作积极性。而且,中国大部分学术期刊的办刊能力有限,要想突出期刊整体优势,成为精品期刊有很大难度,因此很多期刊都将主要精力用在打造一个或几个特色栏目上,突出个性特色与局部优势。从这个角度来看,栏目评价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内部一向重视栏目建设,几乎每个期刊都有重点打造的栏目,大部分期刊也有特色栏目(暂且不论这些栏目是否是真正的“特色栏目”)。在重点栏目、特色栏目的建设过程中,学术期刊各显神通。对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栏目评价其实也有了不少实践,这其中,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当属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教育部通过名栏建设工程分别于2004、2011和2014年分三批次共评选出65家名栏。此外,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至今五届评优活动都很重视栏目评价,第一届“栏目策划奖”共有3个栏目获奖,第二届“栏目策划奖”共有19个栏目获奖;第三届分“全国社科学报名栏”(16个)、“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116个)两个级别,共计有132个栏目获奖[6];第四和第五届把评选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作为重要内容,第四届评选出204个特色栏目,第五届评选出217个特色栏目[7]。2017年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又启动组织“首批教育部‘名栏工程’培育栏目”评选工作。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研究会至今举办了五届评优活动,其中的名栏、特色栏目和优秀栏目评选也推选了一批优质栏目;各省市也有名栏或特色栏目评选,比如江苏期刊“明珠奖”特色栏目评选等。与核心期刊评价不同,栏目评价主要以定性评价为主,在申报之初,会对栏目的开设时间、发文量、社会影响等基本条件作出界定,由期刊主动申报,主办方组织专家评选,最终产生获奖栏目。这种栏目评选是一种“择优式”评选,采用专家评价方法,只能挑选出极少部分优质栏目。比如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2004年、2011年和2014年三批次才评选出65个名栏,而全国约有2 400余种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栏目至少10 000个以上,这样看来,名栏凤毛麟角,不能很好地发挥鼓励作用。而且,名栏评选次数少、数量少,绝大部分的期刊栏目没有机会参与竞争。和名刊建设工程相比,名栏获得的资助和资源相对较少,后续资助和管理也存在问题,导致目前部分名栏发展并不太好,甚至已有名栏不再刊发论文。其他管理机构和协会评选特色栏目、优秀栏目后,也缺乏持续的关注、管理和资源资助等。这些栏目对稿件的吸引力远不及核心期刊,因此这类栏目评价的知名度不大、影响力较小,尤其是在核心期刊评价的冲击下,名栏、特色栏目等常常被隐身了,只有小部分业内人士关注、了解此类栏目评价。又由于这类栏目评价的评价结果宣传不到位,也使得普通学者和投稿者发现、挑选优质栏目的渠道不通畅。此外,这类栏目评价也存在定性评价的固有缺陷,比如,无法大批量大规模开展评价,评价过程不够透明,可能存在不够客观公正的问题等等。

在上述栏目评价实践之外,也有一些学者关注栏目评价,并展开研究。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教育部名栏工程以及其他栏目评价的相关研究,主要研究名栏建设工程的影响力、名栏工程的得失、栏目评价给期刊带来的影响、期刊栏目设置和建设策略等等,以定性研究为主[8-11];另一类主要是探索性研究,基于引文分析法,采用定量评价的方式尝试开展栏目评价研究。有学者选用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web即年下载率、二次文献转载量等组成综合指标构建核心栏目评价指标体系;有学者用论文被引率作为栏目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指标进行评价;还有学者通过案例进行栏目设置比较以及栏目对期刊影响因子贡献情况的分析[12-19]。但这类探索性研究有的仅停留在笼统设想层面,有的只用一本期刊进行统计分析,还有的直接使用期刊数据库提供的引文汇总数据,没有将引文详细数据进行定制处理,可能存在与研究无关的数据被当作有效数据进行处理的情况。

笔者以为,从必要性的角度来说,学术期刊需要被评价,更需要全方位的评价,以“栏目”为单元对期刊开展评价,是现行期刊评价的有益补充。对一种期刊的不同栏目或不同期刊同类型栏目开展评价都有价值,有利于促进更多期刊的成长和特色发展,尤其有利于拥有特色栏目但整体办刊能力有限的期刊。那么,就需要一种评价方法和一套评价指标,能够适用于大范围的期刊栏目评价。因此,本研究在归纳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实践栏目评价的具体操作办法,用于开展大范围的栏目评价。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我们试图选取同一学科不同期刊的常设栏目,通过更为精细的引文数据定制化处理,选取更多更全面的指标开展期刊评价,从而较为全面地反映栏目影响力。通过比较,本研究最终选取心理学学科的7种CSSCI(2017-2018)来源期刊作为案例期刊,借鉴期刊评价的主要定量指标,选定发文量、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有引文论文比例、零被引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基于引文分析法,尝试评价同一期刊的不同栏目,以及不同期刊的同类栏目,进而评价期刊内部不同栏目对所在期刊的贡献情况以及不同期刊同类栏目的影响力差异。

三、基于影响因子和被引情况开展栏目评价

(一)栏目设置情况

本研究选取心理学学科的7种CSSCI(2017-2018)来源期刊作为案例期刊,分别是《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心理学报》《心理学探新》《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他们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为了考察期刊栏目的稳定性,以及借鉴期刊评价指标中影响因子(5年)的做法,选取2012—2016年这5年期间期刊设置的栏目。张艳琼的研究表明,心理学学科的被引半衰期均值为4.83年[20]。那么,我们以5年为界限来考察栏目刊发论文的相关指标,也大致符合心理学学科的被引半衰期,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栏目状况。2018年6月23日,我们通过中国知网采集7种期刊2012—2016年每一期的目录信息和刊发的论文(获取栏目和论文的对应关系),并剔除其中的投稿须知、期刊简介、编者按、总目录、会议通知、会议纪要、征文、悼念信息、广告、公告、更正启事、书评等非学术论文,整理得到7种刊物2012-2016年设置的所有栏目和刊发论文的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7种期刊中有2种月刊、5种双月刊,《心理科学》每期页码最多,《心理学探新》页码最少,刊文量有较大差异。统计发现,除去专题研究类的专栏,部分栏目由于种种原因没能成为常设栏目,只是出现了1次或几次而已,比如《心理学探新》的人格与应用心理学、认知与情绪心理学、认知与认知诊断、认知与学校心理学、推理和决策心理学、推理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学校心理学等栏目;部分栏目虽然2012年或更早以前就存在,但并没有持续创办到2016年底;部分栏目开设时间较晚,截至2016年底存在时间不足5年,为了统一,我们选取7种期刊中2012年已经存在并持续到2016年底,开设5年以上、发展较为稳定的栏目,即常设栏目,作为重点评价对象,栏目发文情况如表3所示。

表1 7种期刊基本情况

①《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2014年每期112页,2015—2016年改为128页;《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年每期80页,2013—2016年改为144页,此处取改版后的页码;《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心理科学进展》《心理学报》页码每期不固定,此处取均值。

依据表3的栏目发文量和发文量占期刊总发文量的比例,可以看出该栏目在期刊中的受重视程度、是否是期刊重点培育和建设栏目。结合表2,可归纳出他们的栏目设置特点:《心理发展与教育》栏目比较稳定,有4个常设栏目,其中“认知与社会发展”发文占期刊总发文数的46.79%,是期刊的重点打造栏目;《心理与行为研究》除了不定期开设专题研究之外,有3个常设栏目,发文量比较均衡,受重视程度相当;《心理学报》虽然设有4个栏目:研究报告、理论和史、理论和综述、争鸣,但是“研究报告”显然是绝对主体,发文占比98.02%,另外3个栏目只是零星点缀;《心理科学》常设栏目6个,“基础、实验与工效”发文最多,“社会、人格与管理”和“发展与教育”大致相当,这3个栏目是该刊的重点栏目。《心理科学进展》常设栏目也是6个,但是“研究前沿”占据主体地位,最受重视,其他栏目虽然开设了5年以上,但发文量较少;《心理学探新》和《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都有5个常设栏目,有主次之分,其中“健康心理”和“认知心理学”较受重视。以上是基于发文量来看期刊对栏目的重视程度,那么,这些栏目刊登的论文后续被引情况如何呢?受重视程度高的栏目发文质量和影响力是否高于其他栏目?接下来的栏目评价会给出具体答案。

表2 7种期刊开设栏目及栏目发文量[注]表格中括号内的数字为栏目5年内发文总数,是删除了非学术论文后的数量。

②“心理科学与文化建设专栏”因刊发的是2篇会议纪要,为非学术论文,故未统计。

(二)栏目影响因子

确定了研究对象之后,2018年6月28日,我们通过中国引文数据库获取7种期刊2012—2016年刊发论文在2012—2017年的被引数据信息,共采集到引文数据55 788条,并将引文数据按施引年进行分组统计,用于分析栏目的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需要说明的是,我们采集引文后并未再对引文的数据源进行筛选,因此本研究的数据源包括中国引文数据库收录的所有期刊论文、硕博论文、会议论文,而《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计算期刊影响因子时,在此基础上对数据源进行了筛选,比如,2017年的统计源为4 904种期刊、619所高校的硕士论文、292所高校的博士论文以及2 852个会议论文集。因此,我们的引文数据源和《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不同,再加上前文所述的论文筛选标准不同,本研究的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统计结果和中国知网也会不同。为了与后面栏目分析的数据保持一致,我们并未采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提供的期刊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数据,而是自行统计7种期刊的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依据统计数据,7种期刊的被引频次(5年)、被引频次(2年)、2017年影响因子(5年)和影响因子(2年)[注]一般而言,如无特别说明,“影响因子“即指影响因子(2年),为了便于和影响因子(5年)区别开来,本文采用影响因子(2年)。见表4所示。这里的被引频次(5年)指期刊2012—2016年发文在2017年的被引频次,被引频次(2年)指期刊2015—2016年发文在2017年的被引频次。由于期刊刊期不同、每期页码差异也较大,因此发文量、被引频次差距较大,7种期刊的2017年影响因子(5年)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心理学报》《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科学进展》《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心理科学》《心理与行为研究》《心理学探新》,2017年影响因子(2年)由高到底的顺序依次是:《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心理科学》《心理与行为研究》《心理学探新》。

表3 7种期刊常设栏目2012-2016年发文情况

③ 2013年第4期起,“统计与测量”栏目升级为“统计、测量与方法”,此处将两个栏目发文合并。

之后,我们对7种期刊的栏目、发文和被引情况进行归类和统计,分别整理得到30个常设栏目2012—2016年发文量、2015—2016年发文量、被引频次(5年)[注]借鉴期刊被引频次概念,栏目被引频次(5年)即2012—2016年栏目发文在2017年被引频次,栏目被引频次(2年)即2015-2016栏目发文在2017年的被引频次。、被引频次(2年),用于计算栏目影响因子。栏目影响因子我们采纳影响因子(5年)和影响因子(2年),试图全面反映期刊栏目2017年影响因子状况。借鉴期刊影响因子的计算公式,期刊2017年影响因子具体计算方式如下:

表4 7种期刊2017年影响因子

表5呈现了30个栏目的2017年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2年)和刊物最高影响因子栏目,并且呈现了2017年栏目影响因子和期刊同类影响因子(表4)的比较,我们可以据此来比较一种期刊不同栏目2017年的影响因子状况、栏目影响因子和所在期刊影响因子对比状况,也可以比较不同期刊的同一名称或相似名称栏目的2017年影响因子。比如,《心理与行为研究》的三个常设栏目,都比较受重视,其中“基础心理学”发文最高,但是该栏目的影响因子(5年)和影响因子(2年)均低于期刊同类影响因子,“应用心理学”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两个栏目的影响因子均高于期刊同类影响因子。从这个角度看,“基础心理学”尽管发文量最大,但对期刊影响因子的贡献不如“应用心理学”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国临床心理学》的“健康心理”发文量在常设栏目中遥遥领先,其影响因子也均高于期刊同类影响因子,可见这个栏目对期刊影响因子的贡献较大,发文受关注度和被引情况都较好。《心理科学》的“统计、测量与方法”和《心理学探新》的“心理统计与测量”是发文方向相近的栏目,但从影响因子角度来看,前者的影响因子(5年)和影响因子(2年)均高于后者,表明前一个栏目刊文整体质量更高、影响力更大。《心理与行为研究》和《心理学探新》都设有“应用心理学”栏目,《心理与行为研究》的“应用心理学”影响因子(5年)低于《心理学探新》的“应用心理学”,但影响因子(2年)高于《心理学探新》的“应用心理学”,这表明,统计年内《心理学探新》的“应用心理学”影响力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较好,《心理与行为研究》的“应用心理学”相对而言时效性较好,能够紧跟热点和前沿。

表5 7种期刊常设栏目2017年被引情况和影响因子

注:↑↓=分别表示高于、低于、等于所在期刊同类影响因子,期刊影响因子见表4;文字加黑栏目为所在期刊影响因子(5年)或影响因子(2年)最高栏目,加黑数字表示该栏目的最高影响因子;《心理学报》只有一个常设栏目,故未标注

(三)栏目被引情况

仅用影响因子一个指标评价期刊的弊端已经被广泛讨论,同样地,仅用影响因子评价栏目也存在不妥之处,因此还需要辅助其他的栏目评价指标。我们引入有引文论文比例、篇均被引频次和零被引率这三个指标。栏目有引文论文比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栏目整体受关注度和影响力,篇均被引频次可以反映栏目刊发论文的平均质量,可以作为影响因子之外重要的栏目评价指标。表6统计分析了7种期刊和30个栏目的有引文论文比例和篇均被引频次,并将每个栏目的有引文论文比例和篇均被引频次与所在期刊的同类指标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能够发现栏目为期刊所做的贡献,考察栏目对于期刊的价值和贡献情况,比如《心理学探新》的“人格与社会心理学”,这个栏目在常设栏目中发文最少,影响因子(5年)和影响因子(2年)均高于期刊整体水平,有引文论文比例也高于期刊整体水平,但是篇均被引频次却远低于期刊整体水平。这表明,该栏目发文整体受关注情况较好,可是高被引论文较少。

零被引率是一个反向评价指标。期刊零被引论文率是指某期刊在某一年发表的论文中,在一定时期内从未被引用的论文所占的百分率,主要反映期刊发表低质量论文的多少[21]。我们借用这个概念,将栏目零被引率界定为:某栏目在某一年发表的论文,在一定时期内从未被引用的论文占该栏目发文的比例。结合现有数据,本研究将以2012—2013年的零被引率(2年)和零被引率(5年)为例。2012年某栏目的零被引率(2年)=栏目2012年发文到2013年末仍未被引用的论文数量/2012年该栏目发文总数,2012年某栏目的零被引率(5年)=栏目2012年发文到2016年末仍未被引用的论文数量/2012年该栏目发文总数,2013年的零被引率以此类推。表7只列出了2012和2013年栏目的零被引率情况,因为目前只有2012年和2013年的栏目才有零被引率(5年),为了与之对应,我们同时列出了2012和2013年的零被引率(2年),并未列出2014—2016年栏目的零被引率(2年),仅对2012年和2013年的零被引情况进行探讨。由表7我们能看出这两年各栏目发表低质量论文的概况。前文已述,心理学学科的被引半衰期约为5年,因此表7中的零被引率(2年)数值较高,零被引率(5年)能够较为合理地显现栏目的零被引情况。在《心理学探新》的所有栏目中,“认知心理学”2012和2013年零被引率(5年)均最高,说明该栏目发文相比其他栏目质量较低。数据显示,2012和2013年《心理学探新》的“心理统计与测量”刊发的低质量论文比例高于《心理科学》的“统计、测量与方法”。再以《心理与行为研究》和《心理学探新》都开设的“应用心理学”栏目来看,2013年《心理学探新》的“应用心理学”的零被引率(5年)更低,低质量论文更少。

表6 7种期刊常设栏目2012—2017年被引情况统计

注:↑↓=分别表示该栏目某指标高于、低于、等于所在期刊同类指标

表7 7种期刊常设栏目2012和2013年的零被引率情况统计

四、讨论与建议

以上通过定量分析7种心理学CSSCI来源期刊30个期刊常设栏目的影响因子、有引文论文比例、篇均被引频次、零被引率等指标,实践了定量开展栏目评价的可行性。但是,本研究提供的只是一种定量评价思路,我们并没有对这些指标赋予不同权重,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评价指标能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对栏目进行评价,可以根据不同需要采纳不同的评价指标、赋予评价指标不同的权重。在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期刊栏目设置和栏目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也对栏目评价、期刊评价和期刊发展有了更深的思考。

(一)期刊栏目建设任重道远

目前核心期刊评价以及读者查阅文献的方式尽管有弱化栏目的倾向,但是,栏目设置和栏目特色仍然是衡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学术品位的重要指标。2002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支持高校社科学报根据各地和各校的实际和特色,创办特色栏目和名牌栏目,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塑造各自刊物的学术个性和文化特征。”[22]实践中,中国大部分哲社类学术期刊也比较重视栏目的规划、设置和建设,但在栏目稳定性和延续性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本研究涉及的7种心理学期刊都设有栏目,比较重视栏目的规划和建设。但在栏目创设方面,《心理学报》是一个比较独特的案例,虽然2012—2016年来,该刊先后有“理论与史”(“理论和史”)、“理论与综述”(“理论和综述”)、“争鸣”以及“研究报告”等4个栏目,但5年间,期刊刊发的有效论文共计707篇,“研究报告”一个栏目发文693篇,其他3个栏目只是偶尔出现,合计发文仅为14篇。可见,《心理学报》基本就只有1个栏目——“研究报告”,没有再对论文进行研究方向方面的栏目细分。其他6种期刊栏目较为丰富,有重点打造栏目,有常设栏目,还有专题研究,以及偶尔出现的非常设栏目。但是同时也存在部分栏目设置比较随意的情况,有的栏目仅出现几期甚至一期,部分栏目名称相对比较随意,经常微调。栏目的稳定性很重要,稳定而有延续性的栏目更容易引起学者的关注,因此期刊栏目的开设、变动或更替要经过慎重考虑和严谨论证,中途不要轻易变更栏目名称,容易引起读者和作者流失,对栏目的长久发展不利。栏目名称一旦设定,也不要随意更改,比如,《心理学报》开设过“理论和史”“理论与史”,以及“理论和综述”“理论与综述”栏目,仅一字之差,这可能和编辑疏忽有关,但也说明期刊对栏目名称不够重视。特色栏目的选定则需要更多的谋划,充分利用所在地区、主办单位、主编和编辑的力量,调研其他期刊栏目设置,做到真正有特色、有前景。总体而言,栏目建设需要开拓创新的办“栏”理念、稳定的编辑队伍、庞大的作者群体和学术共同体的支持。但是,由于期刊主编、编辑队伍不稳定,导致办“栏”理念可能不稳定,主办单位支持力度也会因种种原因而变动,导致期刊栏目建设之路不够通畅。可以认为,中国哲社类学术期刊的栏目建设之路仍任重道远。

(二)栏目评价之于期刊评价

我们呼吁重视栏目评价并不等于否定现行期刊评价,相反,我们认为,这两者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更好地推动期刊发展。首先,栏目评价是期刊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栏目开展评价也是期刊评价的一种形式。期刊评价不仅仅是期刊几种定量指标的简单比较,而是更庞大、复杂的一项工程,它涉及期刊的方方面面,比如学术质量评价、学术影响力评价、编校质量评价等等,这其中也包含栏目评价。学术期刊栏目评价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难度较大。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栏目评价较之期刊评价更为复杂、繁琐,这主要是因为期刊栏目设置变动较大,栏目发文量和受重视程度时刻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和期刊评价相比,仅是研究对象的确定,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整理、统计。尽管难度较大,但栏目评价的价值却更应该引起关注。尽管本研究采用的是定量评价方法,基于引文分析法开展研究,但我们仍然认为,完全采用定量评价方法并不能全方位地评价学术期刊栏目,栏目的设置特点、栏目的风格特色、栏目在学术共同体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等等可能更适合定性评价,已有的名栏、特色栏目评价采用的专家评价法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如何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更好地结合起来开展栏目评价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其次,栏目评价可以部分弥补现行核心期刊评价的不足。之前,我们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进行了一次统计,统计结果显示,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和高校综合性哲社学报这两类综合刊的比例最高,合计占到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总数的37.44%。现有期刊评价基本都是将综合刊作为一大类(综合刊)或两大类(综合刊、高校综合性学报)来进行评价,但事实上这类期刊尽管都是综合类学术期刊,但刊文学科侧重点有很大不同,不宜归在一起评价。栏目评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期刊评价的不足,因为栏目基本都以学科或研究方向来划分,从这个角度来看,栏目评价会更加合理和有针对性。再次,栏目评价拓展了期刊评价的范围。在不同期刊相同或相近的栏目中开展评价,能够评选出刊发研究方向相近栏目的核心栏目,也因此能够让有较高质量栏目被该领域的作者和读者认识、关注并投稿。此外,栏目评价结果也可以作为期刊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参考数据。因为部分期刊整体质量不高,但某一个栏目比较突出,栏目评价会使此类期刊有脱颖而出的机会,能够给予期刊更多呈现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三)对期刊发展的建议

本研究认为,评价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期刊发展,以评价促发展才是栏目评价和期刊评价的终极目标。对于各类期刊评价和栏目评价,期刊不宜采取一味排斥的态度,在对期刊发展方向有规划的同时,可以利用各类评价结果实现对期刊的充分认知,这对于期刊的长远发展来说也是有益的。期刊自身要重视内部栏目评价。大多数的学术期刊都设有不同的栏目,这其中有重点打造的特色栏目,有一般性的常设栏目,还有专题研究等等,期刊应深入了解这些栏目的发展状况和对期刊的贡献情况。可以尝试运用本研究提供的指标开展简单的栏目评价,发现期刊不同栏目的特点和价值,了解不同栏目的学术影响力和发展状况,借助栏目评价产生的栏目发展报告更好地认知期刊栏目发展状况,筛选重点栏目,及时调整栏目设置和发展方向,进而改进栏目建设方案。重点打造通过栏目评价方法评选出的核心栏目,投入更多资源;而对于那些虽然投入资源打造但对期刊贡献较小、发展不好的栏目要及时止损,考虑用新的更有生命力的栏目取而代之。栏目都是有生命周期的,任何一个栏目都会有生长期、全盛期、稳定期、衰退期,期刊要对此有清楚的认识,在做好整体栏目规划的同时要关注每一个栏目的成长和发展,要根据现实发展状况不定期地调整栏目设置,调整栏目资源配置,将期刊有限的资源物尽其用。期刊还需要统观全局,关注全国范围内同类期刊的栏目设置,既要关注自身栏目评价结果,也要关注其他期刊同类栏目评价结果,尽量避免雷同,挖掘栏目空白,做真正有特色的栏目和期刊,吸引更多读者和作者。

此外,我们在开展本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学术期刊栏目值得关注的点很多,比如学术期刊的栏目设置标准和设置特点、栏目类型分类、栏目演变、栏目生命周期等。开展这类研究将对学术期刊的成长和发展有指导价值,期待更多学者关注学术期刊栏目相关研究。当然,本研究仍然存在一些缺陷,比如没有对引文来源进行质量筛选,而是采纳了所有引用源,没有进行质量控制;我们目前运用的评价指标基本都是借鉴期刊评价指标,还没有出现体现栏目特色的独特评价指标等。不过,这只是一种尝试,是栏目评价可行性的具体实践和探索,未来我们会持续关注栏目评价方法和路径,以期找到更能体现栏目特点的新方法和新指标。

猜你喜欢

发文心理学学术期刊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祝《导航定位与授时》学术期刊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