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化疗栓塞与全身静脉化疗治疗宫颈癌的疗效
2019-01-16潘洋
潘洋
宫颈癌近年来其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35岁,浸润癌为45~55岁。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就是宫颈癌,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上对该肿瘤患者往往采用手术治疗,但其治疗时间晚导致采用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1-3]。近几十年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使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得以早期发现和治疗,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有下降。临床上对该疾病患者往往采用新辅助化疗,其能有效缩小宫颈癌肿瘤体积,降低副反应发生率,从而提高临床疗效[4-6]。为分析介入化疗栓塞与全身静脉化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本院展开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取2015年10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8例,随机分组,各34例。实验组:年龄35~62岁,平均年龄为(48.39±6.42)岁;常规组:年龄34~61岁,平均年龄为(47.35±4.28)岁。两组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经确诊,均属于宫颈癌;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治疗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7-9]。
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疾病;对本次研究不配合患者排除[10]。
1.3 方法
常规组采用全身静脉化疗,首先在1~3天对患者静脉滴注25 mg的顺铂(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358,规格:10 mg、20 mg),且在1~5天内对患者采用500 mg的5-氟尿嘧啶(修正药业集团长春高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6760,规格:10 ml:0.25 g),周期为1个月。实验组采用动脉插管联合双侧髂内动脉栓塞化疗,利用Seldinger法结合导管成袢技术,以患者双侧髂内动脉前干灌注化疗药,所用药物为750 mg的5-氟尿嘧啶与60~80 mg的顺铂,完成灌注后充分利用记忆合金钢圈子,合理栓塞患者宫动脉,完成介入治疗后水化3天即可,周期为1个月。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副反应发生情况与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患者出现肝功能受损、发热、胃肠道反应3项副反应,发生率越低越好。
临床治疗效果:以WHO实体瘤疗效标准为参照[11]评价患者近期治疗效果,完全缓解:患者病灶完全消失,无新病变出现;部分缓解:患者病灶基本消失,肿瘤缩小在50%以上;稳定:患者病灶有所好转,肿瘤缩小在30%以上;进展:肿瘤无变化,病情有加重迹象,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有效率越高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0.0分析数据,临床疗效与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34例)经治疗后总有效率91.17%,常规组(34例)经治疗后总有效率67.64%。实验组与常规组临床疗效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临床治愈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 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34例)肝功能受损有1例,发热有2例,胃肠道反应有1例,发生率为11.76%;常规组(34例)肝功能受损有4例,发热有5例,胃肠道反应有4例,发生率为38.23%;χ2=6.352 9,P=0.011 7。与常规组比,实验组发生率低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3 结论
宫颈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逐渐呈年轻化趋势,传统根治性放疗与术前盆腔放疗往往损伤机体卵巢功能及阴道,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直接影响。随着医疗事业不断改革深入,临床上对该疾病患者往往采用新辅助化疗,其主要包括动脉介入化疗与全身静脉化疗两种方式,采用前者临床疗效更显著,其往往经动脉局部化疗使得相关药物直接到达肿瘤供血动脉,提高局部需要浓度,确保肿瘤体积减小,从而为患者提供手术切除机会。其次,采用介入动脉化疗能确保患者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栓塞,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化疗所用药物局部滞留时间得以延长,让肿瘤血供量得以减少,造成肿瘤缺血,提高肿瘤细胞膜通透性,使得相关化疗药物在细胞内充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另外,对该疾病患者采用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能有效抑制中晚期宫颈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同时采用动脉化疗栓塞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脉管浸润、阴道切缘呈阳性及宫旁累及等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术中出血量,明确手术边界的同时,有效缩小肿瘤体积,从而对患者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加以改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其自身生活质量,改善预后,使得最终治疗效果较为理想[12]。
在本次研究中,与常规组比,实验组副反应发生率低,有效率高(P<0.05)。由此可证:对宫颈癌患者采用动脉插管联合双侧髂内动脉栓塞化疗能有效降低其自身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