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4.0时代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1-16张博维

中国设备工程 2019年16期
关键词:设置工业考核

张博维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在迈向新时代的路程中,信息时代智能化的装备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工业上也开始步入智能操作,机器代替人工已普遍至极。在新时代的发展中,每个行业的人才都在行业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全国各地吸纳人才的政策层出不穷,人才的需求是这个时代的一种特色。更何况在工业4.0 时代,专业人才的可贵性不言而喻,人才是不可缺少的,而适合工业4.0 时代的工业工程人才更难得,因此工业工程人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1 工业4.0 时代

工业4.0 描述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最终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生产模式。工业4.0 时代不单单是生产方式的转变,还囊括管理、服务及运输,这也需要其他新技术的支持与帮助。实际上,工业4.0 就是IT 技术和工业技术的融合,多种技术的交织融合是工业4.0 时代的显著特色,也是一大亮点。技术交织融合推动工业工程发展,智能化系统让车间工人从单调一成不变的工作中解放,他们就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业务创新上,保持高效率的工作。

面对全球制造业的格局,世界各国制定出了适合各国国情的策略,这也表示各国在调整制造业的发展,工业4.0 时代已经到来,全国各地的工业生产正在发生巨大转变,但目前的我国制造业大都处于工业2.0 及工业3.0,因此工业4.0时代的系统升级面临的挑战巨大。所使用的智能化系统流程是交叉协同的,因此跨领域、跨专业的人才是工业4.0 时代所需要,不仅能有着优秀的处理问题的能力,还要有协调管理的能力。但就目前来看,当前专业型人才能够熟练解决专业问题,但缺乏对复杂的系统甚至跨学科问题的解决能力。

在工业4.0 时代,智能生产的高度数字化、网络化和机器自组织化,要求人才有着过硬的综合能力,能够在数字化时代中创新创造。培养工业工程人才的高校需要在本科期间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使人才具备处理工程问题的多角度意识。

2 工业4.0 人才培养研究现状

时代在进步,工业在发展,随着一次次工业时代的变化,培养人才的目标也在变化。工业革命从1.0 时代到如今的4.0 时代,从“蒸汽时代”的教育现状到以流水线生产为主而培养的电气化工程技术人才,再到信息技术革命而实现高度自动化后开始培养跨学科的通识人才。目前,工业4.0时代的来临,对满足未来社会与工业4.0 的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我国对于4.0 时代工业工程的人才培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工程学生应该积极准备。

大多数对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方法是通过定性分析的,在大环境下的当前局势,市场需求的人才到底是怎样的,而国家的人才不满足市场的原因又是怎样的情况,在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后,才会就问题提出符合行业趋势和国家战略的人才培养模式。当今学者对工业4.0 时代中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很少,但也提出了一些系统的策略与建议,对于如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有一定的帮助。通过对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研究,我国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提出更好的策略来完善体系。

当前我国高校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一种是将学生工程能力作为第一位,属于工科的范畴,注重工程能力的提高,其中包括设计能力和应用能力。另一种是工业工程隶属于管理学院,本科制教育,四年系统学习基础专业知识,从最初了解到深入的探究,达到毕业标准要求才授予学位。然而,说起理论知识,大多数学生滚瓜烂熟,熟记于心,唯有实际操作能力方面薄弱,理论与实际不能联系在一起,不是我们这个时代要培养人才的目标。一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毕业生往往会摸不着头脑,工程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探索出更完善的模式。

3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1)重视扎实基础。时代在飞速发展,知识也在与时俱进,重视基础知识的牢固性,打好基础才会有能力去理解其他相关领域知识。基础学科相当于一座房子的地基,是能够保持未来发展的稳定性的,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工业4.0时代,人才培养的迫切性显而易见,适应时代的工业工程人才一定有着扎实的基础,而所有的前提是基于专业等基础知识的学习。无论如何,人才培养模式怎样转变都无法逃离对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重视扎实基础是必要的一个步骤。

(2)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知识固然重要,实践能力也必不可少。在工业4.0 时代,工业工程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重视基地实习、校外实习的方法,增强教学方法的转变,或者与相关企业合作,企业实习等方式重视学生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的确很重要,实践环节和其同等重要,对生产的路线或者原理能实际运用,为工业生产带来新的生机,做到创新生产,在这个大时代才能紧跟步伐,提高对专业的兴趣,做到主动学习、主动探究。这样一来,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就会自觉投入精力和时间,教学效果也会明显增强,对于能力的培养也会起效果。

(3)综合化课程设置。确定一个专业,主攻一个方向并不代表只学习这一方面的知识,这远远不够,复合型人才需要多学科知识积累,这就要求培养人才时课程设置多样化,既要满足基础课及专业课学习,又要有相关课程的设置,可以给学生更多学科知识的选择。在教学专业课程上,课程设置时既要体现专业化,又要综合化,确保深度的同时也要确保广度,让学生在打好本专业基础的同时,又能拥有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背景,当然课程设置有一定的针对性,培养学生在所学专业的社会竞争力。

工业4.0 时代人才培养不能只专注于理论知识的培养,单一的专业区分度,更应加强与横向学科的交流。各年级、各专业学科之间的设置的联系性,打破学科本身的界限,依照学生水平,从全方位角度出发规划多学科的交叉设置。培养人才不止理论知识掌握牢固,基础宽厚,更能善于将理论运用于工业实践,能积极适应工业时代的变化的人才。工业4.0 时代,人才需要在一个领域,在有深度的同时还要有知识的广度,对相关领域也了解甚多,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准确的沟通,达到这样的水平就要结合多方面的知识来自我提高。工科、理科专业学生也应加强文学的修养,只有对知识运用能力是远远不够的,逻辑能力、理解能力、沟通能力等都是不可或缺的。

(4)考核标准评价体系完善。人才培养的焦点应该是能力提高,不能单单只靠一张试卷就说明所有的学生能力,不能仅仅依靠闭卷考试,课程考试的改革也是重要的。理论考试只注重考核理论知识的掌握,高分数的学生未必能在实际工业应用中熟练运用,试卷的分数不是唯一的法宝。考核方式可以根据设置课程的目标,设置多种符合教学目标的考查形式,例如,开闭卷考试、实际操作测试等,督促学生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建立专业能力考核,在对理论考核严格要求下增加对实践、实验的考核,根据一定的评分标准合理的开展。

工业4.0 时代培养人才的模式需要随时代而革新,是各种体系的完善,是综合资源的协调配合的成果。而目前高校内的学科考核基本是理论课开闭卷考试或是最后撰写论文作为考核参考,虽然设置了实习环节,但并不重视,也没有相关的考核,这也导致了学生只是看看,并不动手操作,只思考老师告诉的问题而对其他问题视若无睹,造成思维的懒惰性。完善的考核制度和鉴定制度能对学习成果评价更合理,一旦考核体系完善,对实习成果进行检验,也会增加学生紧迫感,对培养高端工业工程人才目标的实现会有所帮助。

4 结语

工业4.0 时代工业工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培养外,还要在综合化的培养体系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当然不局限于专业能力。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中,真正做到学生能力的检验,而不是单纯的分数。在将通识教育作为基础再建立专业教育,在齐全的学科设置中培养高质量人才,拓展全面能力,让人才适应工业4.0 时代,让工业4.0 时代不乏拥有创新创意能力、专业综合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设置工业考核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家庭年终考核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