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西市农村饮水安全重点工作任务及措施浅析

2019-01-16

中国水利 2019年15期
关键词:调蓄水价水源

(甘肃省定西市水利科学研究所,743000,定西)

定西市地处甘肃省中部,位于黄土高原、甘南高原、陇南山地的交汇地带,以渭河为界大致分为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和南部高寒阴湿区两种自然类型。前者包括安定区和通渭、陇西、临洮三县及渭源县北部,占区域总面积的60%;后者包括漳县、岷县和渭源县南部,占区域总面积的40%。受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复杂影响,全市水资源总量仅为62.9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540 m3,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全省平均水平的1/2,且有限的水资源中部分水质超标、利用率不高。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一直是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主要瓶颈,对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特别是位于定西市北部区域的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临洮县及渭源县北部,由于其地貌形态属陇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有些沟壑中虽有极细小的泉水,但水质苦咸,不宜饮用。区域内年平均降雨量350 mm,且主要集中在7—9月,并多以暴雨形式出现,雨水资源难以有效利用,农村饮水困难一度成为这一区域的最大困境。

一、定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近年,定西市通过实施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农村饮水安全、引洮一期配套农村供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项目,共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152处。截至2019年3月底,全市农村供水人口60.57万户250.91万人,农村集中供水率95.01%,自来水普及率92.27%;152处集中供水工程设计供水规模15.5万m3/d,现状供水能力8.08万m3/d,供水效率0.52;现农村供水水源有投药、消毒等水处理设施的49处,完善率32%,规模以上供水工程水处理设施完善率达到96%,据抽检结果,水质达标率100%。同时,农村供水管理体系、运行管护机构、维修养护基金、水价激励、水质监测等供水工程运行管护保障体系和长效机制正在逐步健全。全市以集中供水工程为主、分散供水工程为辅的农村供水网络系统已经基本建成,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

但受管网运行环境复杂恶劣、建筑物工程政策性甩项等因素影响,全市农村供水工程运行不稳定、供水保证程度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2018年受引洮总干渠停水影响,引洮受益区农村供水 “龙头”水厂供水保障率为93.7%,调蓄能力较差的安定区集中供水工程保障率为82.66%。同时,受自然地理位置和气候因素影响,全市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水源大部分为季节性水源,枯水期水源水量不足且易结冰。经调查,临洮县、渭源县、漳县、岷县大部分小水源供水保障率为85%左右。在目前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等3项指标基本达标的情况下,提高供水稳定程度和保障率是定西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面临的最紧迫任务。

二、农村饮水安全重点工作任务

针对定西市农村饮水安全现状特点及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重点任务有4项:

①摸清农村分散供水人口基本情况,通过联网、并网等方式扩大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不断提升群众用水方便程度。

②积极争取中央及省级项目资金,统筹县级扶贫资金,加快实施“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及引洮外调水“龙头”的调蓄能力建设,确保规划预期目标全部实现,不断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供水保证率。

③启动实施水源保护规划,开展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通过水源保护,进一步提升水源特别是小水源供水工程水质达标率。

④尽快完成农村工程产权和权责划分,启动供水工程管理单位核岗定员,完善水质监测、维修养护基金、水价激励等供水工程长效运行机制。

三、农村饮水安全重点工作措施

1.进一步提升农村用水方便程度

(1)深入开展分散供水人口调查

全面深入调查摸排区域内供水人口特别是分散供水人口现状,依据《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中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等4项指标要求,对农户饮水安全现状进行评价,确保分散供水人口饮水安全。

(2)加快实施分散供水联网并网

做好群众动员,对工程管网能够覆盖、群众有意愿实施自来水入户的,采取改造、配套、升级、联网等方式提升群众用水方便程度。对受自然条件所限、工程供水管网难以覆盖的自然村,以及在集中供水点取水方便程度仍不达标的水窖用水农户,安装窖水净化设备,改善水质。

2.进一步提升农村供水保证率

(1)尽快落实巩固提升项目资金

依托《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最后期限,统筹县级扶贫资金,并积极争取中央及省级资金,确保规划项目达到预期目标,切实解决巩固提升项目实施不均衡的问题。

(2)提高供水“龙头”保障率

实施引洮外调水源5座供水水厂调蓄项目建设,提升总干渠停水检修期间水厂的供水保障率。对临洮县、渭源县、漳县、岷县不能并网的小规模或分散式引水工程,要积极找寻备用水源。要通过建设农户调蓄池或利用水窖等储存水量,切实解决枯水期供水保障率低的问题。

(3)加快管网调蓄能力建设

在提高供水“龙头”保障率的基础上,合理测算管网调蓄能力需求。按照干管“大葫芦”,支管、村级管网“小葫芦”和“前大后小”的原则,科学合理布设调蓄池。同时,统筹使用好已建成的抗旱应急等调蓄水池,确保已建项目高效利用。

(4)做好水源与管网协调保障

建立供水水厂与管网特别是水厂与管网“分头”管理单位之间的信息互通机制,避免水厂停水而供水管网管理单位不知情的现象发生。在水源保障率、管网调蓄能力满足的情况下,尽量避免管网断水负压和再次通水后水锤对管道及减压阀、排气阀、闸阀等的损害。对跨县域的工程建立市级协调机制,避免供水单位之间协调不到位而影响群众用水。

3.进一步提升工程供水稳定率

(1)尽快弥补工程先天缺陷问题

尽快排摸因自然地理、工程地质、政策性甩项漏项、建设标准低形成的工程先天缺陷,查找故障隐患点,以《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最后期限为节点,补齐工程建设短板,尽快完成防护、减压、排气等管网建筑物优化。

(2)足额落实县级维修养护资金

受自然地理、工程地质、政策性甩项漏项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工作任务,要将足额落实维修养护资金常态化,确保供水工程故障点能“即知即改、即坏即修”。

4.进一步提升供水水质达标率

(1)开展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

针对因受资金限制,小规模供水、分散供水工程水处理设施完善率低的问题,尽可能采取措施完善净水、消毒设施。同时,启动实施水源地保护规划,分类推进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划定工作,全面强化水源保护,保障水源安全。

(2)提升水质监测专业化程度

严格按照国家关于水质监测、水质取样的标准和规定要求,开展水质检验和抽检工作,确保水质监测全覆盖。同时,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培训经费,加强关键岗位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水质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从业素质。

5.健全完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

(1)明确工程管理权责

按照《水利部财政部关于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县区已制定的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办法,建立完善主体工程、干管、支管由供水单位管理,村级管网及小型供水工程由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管理的机制。按照“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明晰工程产权,并在落实产权的基础上落实工程管护主体责任,逐步提高村级管理主体的积极性。

(2)完善供水管理单位机构

在确保现有供水管理机构稳定的基础上,针对供水管理模式传统、管理人员积极性不高、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启动水管单位改革。同时,依据水利工程管理定额标准要求,对水管单位重新核岗定员,要确保管理人员技术层次、年龄结构层次合理,确保熟悉项目人员不断档。

(3)建立水价激励机制

制定水价管理办法,对每个工程核算成本水价,探索 “成本水价+微利=群众经济能力承受水价+政府补贴水价”机制,妥善解决执行水价严重低于成本、供水单位严重亏损的问题。通过建立完善水价激励机制提高农村供水市场化程度,确保供水管理人员的长期性、稳定性,并进一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探索建立村级水费提留制度。

(4)提高公众参与程度

提高社会和受益群众对农村饮水安全及运行管护、水费收缴的认知水平,广泛宣传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各级管理权责,在各村设立公示牌,明确各级工程管理范围和责任人,服务、抢修、维修电话,确保突发故障能及时修复。引导农民自觉管理和爱护工程设施,主动缴纳水费,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猜你喜欢

调蓄水价水源
分流制排水系统中初雨调蓄池的方案研究
调蓄设施布局设计模型研究
长春市某雨水调蓄池的工艺设计与计算
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水价承受能力分析
水源探测器
南水源头清如许
基于实证数学规划模型的农业水价政策效应模拟
寻找水源
中国各城市水价都在涨
中国水价改革的理想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