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
2019-01-16王倩颖
□文|王倩颖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多次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要重点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全社会都要把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如何帮助大学生合理地做好职业规划、提升求职技能、应对就业中遇到的困难、实现大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等,都是就业指导课聚焦的问题。但是,从当前的就业指导课的开展情况来看,尚存在一系列问题。
高校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意义
帮助学生正确了解当前的就业政策,树立合理的择业观。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是国家为完成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有关就业的行动准则。就业政策会根据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不断调整。各省、各市,甚至各个区县的就业政策会根据当地发展情况而制定适用的就业政策。因此,高校就业指导课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到国家、省市相关的就业政策。同时,可以更加细致地向学生介绍西部计划、苏北计划、“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计划、应征入伍等国家政策,鼓励学生讲自己的未来规划与国家的需要相结合,到基层去贡献青春力量,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实现人生价值。
指导学生掌握求职技能,推动顺利就业。求职是毕业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在求职的过程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用人单位,然而如何应对各种类型的用人单位以及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单位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是毕业生需要掌握的实用技能。对于一般的毕业生来说,刚刚结束校园生活,因为缺少社会经验,往往一开始很难适应职场。高校就业指导课会提前帮助学生提供应聘技巧和职场适应性的相关培训,为毕业生走向社会增足马力,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创造条件。
促进学生学习,促进自我提升。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只有保持终身学习的状态,才能使得自己不断进步,不被社会淘汰。很多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因为各种原因不再能够保持学习的习惯,从而使得自己的知识面越来越狭窄,对于工作问题的解决也缺乏有效的思考。高校就业指导课一方面会给予学生很多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教育;另一方面,会帮助学生分析用人形势以及市场淘汰机制等,鼓励学生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保持进步的成长势头,让自己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永远占据一席之地。
提升就业质量,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就业策略,了解就业形势,对于学生能否顺利就业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对于高校的评价体系中,毕业生就业情况是重要的参考系数。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扩大高校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影响到之后的招生和专业设置。
满足社会用人需要,促进社会发展。就业指导课会结合社会的用人形势和学生的自身特点,提供专业的指导,从而可以为社会输送满足社会要求的毕业生。有效的就业指导,一方面可以缩短用人单位对于应届毕业生的岗前培训,减少用人成本;另一方面,可以让毕业生迅速融入用人单位的环境,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高校就业指导课的现状及问题
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任何课程,授课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和教学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只有授课教师的专业化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为高质量的就业指导课提供前提。就业指导课是一门涵盖内容极其丰富的课程,包含心理学、法学、社交礼仪、创新创业、求职技能等多个方面。要求授课教师能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求职引导、职业规划等指导。但是,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课教师大多是由学工书记、辅导员担任,虽然在学生工作上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储备,但是与专业的就业指导课教师仍有差距,对于就业信息的理解和把握尚欠缺以及对学生的实际需要不符合。
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缺乏实用性和个性化指导。当前,就业指导课的相关教材种类繁多,但是大多是从集中授课的角度编写,理论性偏强,部分内容因为出版时间较久,已经与实际情况脱轨。就业指导课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往往采取单一的集中授课的形式,缺乏对学生的具体实践的指导,导致学生对于就业指导课的兴趣不高,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极为有限。
就业指导课的评价缺乏实效性。当前,对于就业指导课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是通过课堂出勤率和最后的卷面考试成绩来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往往只能考核学生的理论掌握程度,无法衡量学生实际对于就业技能的掌握情况。
优化高校就业指导课的对策
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重视。高校应该将就业指导课纳入学校的课程整体规划和学生的培养方案中,严格按照政府的相关规定开展就业指导课,同时,根据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推动就业指导课的改革创新。另外,学校应该加大对就业指导课的场地支持、人力支持和资金支持,促进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提升。只有加大学校对就业指导课的重视程度,才能激发教师、学生对于课程的重视和热情,从而加强就业指导课的有效性。
加强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专业、稳定的就业指导课师资团队,通过引进人才,吸收心理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交礼仪、创新创业等方面的专业教师,不断调整就业指导课团队结构。学校成立就业指导课教研室,规范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指导和教学考核。加强对就业指导课教师的专业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和专业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在优化校内教师队伍的同时,通过邀请校外的专家、企业的高管、各行各业的精英等,不断充实和丰富校外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建设,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实际的就业形势,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丰富就业指导课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集中讲授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成为就业指导课的主人。通过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实践操作等方法,丰富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对自我能力的认知和分析,主动发现问题,不断修正问题,使自己与所谋求的职业更加符合。开展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更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的就业心理和动态,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利用互联网,建设网络就业指导课体系。通过互联网,更好地挖掘网上的资源,指导学生自主收集和整合就业信息与政策,通过专业的就业测评,为就业迷茫的学生推荐相符合职业。同时,就业指导课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开展网络直播教学等,更好地迎合当代年轻人的兴趣和爱好。
优化就业指导课教材。教材在教学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应该根据当前就业形势、学生历年的就业情况、专业设置、社会资源等情况,组织专业团队,自主编写就业指导课教材,并且能够做到及时更新。同时,因为各院系之间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学科设置等差异,鼓励院系编写个性化的就业指导课教材,更好地适用于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
完善课程评价体系。高校应该突破原有的分数至上的考核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标准来评定学生的就业指导课学习效果。通过理论知识考核、综合技能考核和学习态度等几个方面,全方位地掌握学生对于就业指导课的重视程度和接受程度。理论知识方面可以考核学生对于就业政策、劳动法律等内容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综合技能方面可以考核学生的简历制度、模拟面试、职场礼仪、突发问题应对等方面;学习态度主要考核平时的课堂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就业问题是关乎每一位大学生人生轨迹的大事。加强对就业指导课的重视程度,不断丰富和改善教学模式,优化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结构,编写更贴近学生的就业指导课教材,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为学生的就业指导和生涯规划提供更专业、更到位、更有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