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做到,怕什么潮起潮落?
2019-01-16文
文
前几年,本刊“第一观察”栏目做过一期《涂鸦墙生存法则》的专题报道,讲述了高速公路行业面临的舆情困境、应对策略及舆论引导原则。刊登后,得到广大热心读者的积极反馈,他们纷纷表示:这个话题看似和公路主业没什么关系,其实事关行业健康发展大计。
几年过去了,我们所面临的舆论生态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网络和新媒体日益成为公众言论的重要表达渠道。几年间,公路热点新闻层出不穷,“藤椒事件”“沈阳律师为5元通行费诉讼6次”“撤销省界收费站”“抖音网红收费员”“收费岗亭的机械舞”……在舆论场上激起一波又一波强烈的声浪。其中正面的经验,我们可以吸纳总结,为我所用;负面的教训,我们引以为戒,谨防“踩雷”。为此,本期杂志我们再度聚焦这一话题,推出《公路人,说说吧!》,解析目前舆论场上的新变化、新特点,梳理近年来公路行业容易引起社会关注的关键点、敏感点,并将湖南、广东两省的舆情应对和引导经验分享出来,呼吁广大同行充分重视舆情发展走向,积极防范和应对舆情风险,理性引导公众舆论,树立行业正面形象。
归根结底,舆情频发是因为公众关注,公众关注是因为我们身处的行业、从事的工作与他们的权益密切相关,其中隐藏着诸多社会情绪的敏感点。恰恰多年以来,公路行业一直践行的“铺路石精神”倡导“默默奉献”,干得多、说得少。一边迫切地想知道,另一边偏偏不爱说。业内人士不说,外行免不了要跳出来乱说。常言道:隔行如隔山。误读、误解、以讹传讹就这样产生了,再经过舆论持续发酵,就演变成了舆情事件。
时代不同了,公路人一直引以为傲的“铺路石精神”有必要加入新的内涵和注解。这是一个“理越辨越明”的时代,对于公众关切,我们不能讳莫如深,面对嘈杂的舆论生态,我们也很难做到“清者自清”。所以,公路人,说说吧!事无不可对人言,公众不知道的,我们告诉他们;公众不理解的,我们耐心解释。打开天窗说亮话,让误解和谣言失去持续发酵的土壤,让别有用心的人搅动不起风浪,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捍卫行业的尊严,维护从业者的权益,为公路事业营造健康阳光的发展环境。
有时,舆情是一场大雾,影影绰绰,看不清楚,可总有云开雾散的时候,雾后面是山还是水,一清二楚;有时,舆情像一片潮水,排山倒海,奔涌而来,可总有退潮的时刻,沙滩上的人是穿着泳衣还是裸体,总会分明。所以,要想在舆情应对中占据主动,公路行业必须首先确保自己依法依规,履职尽责。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行得正、站得端,面对舆情的风浪,才能腰杆硬,底气足,获得与公众进行良性互动的最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