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照片里的笑容

2019-01-16谢泽

中国三峡 2019年3期
关键词:大嫂长辈笑容

◎ 文 | 谢泽

不久前,我回了趟老家。闲着无事翻看老辈的相册时,发现一张一寸黑白肖像照。照片里是一个身着旧式棉袄,面容清秀美丽的女子,她腼腆地微笑着,透露着青春的各种美好。

但关于她的故事,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她是我奶奶辈的一个亲戚,出生在上世纪20年代,名字里有一个“英”字。婴儿时“英”便从贫困的父母家抱养到了同样贫困的养父母家,儿时没上过学,十几岁时嫁给了同村比她小的青年,婚后不久丈夫进了城工作。两年后的一个冬天,她步行90里路,从村里来到城里找丈夫。一顿简单招待后,丈夫提出两人现实差距太大,和她离了婚。回村后,她不能再去婆家,又担心娘家养不起她,只能改嫁他村。改嫁后她生了一个女儿,月子间生了病,死了。

长辈口中再没有更多关于“英”的故事细节了,甚至她改嫁后的信息,长辈们也是听来的。她的夫家在哪、后人在哪、坟茔在哪,亲戚们无人知晓,就连她的生卒年份都没人说得清,死的时候应该二十多岁。

“英”的悲剧是因为没上过学,是因为遇人不淑,是因为缺医少药,说白了就是根源于经济上的“贫”;“英”为什么走不出悲剧的命运,是“贫”将她禁锢在了思维和能力的“穷”里。

我想到了前两个月在云南扶贫工作现场遇到的几个采访对象,同是女人:宁蒗的和家大嫂,在遭遇失去了两个儿子的塌天之祸后,依然选择和丈夫坚强地生活下去,要脱贫,要过得好;玉龙的和妍马上要上初中了,她的人生理想可不是早早地嫁做人妇,而是要上大学,将来当一名医生,帮助周围的人;陇川的杨春燕,从一个贫困妇女变成经营着100多亩桑园的女强人,还立志带动乡亲致富;盈江的余根金,一个嫁进贫困山区的小媳妇,建起农家乐,招待八方客,她不但脱了贫,而且致了富。

贫与穷相生相伴,无论在那里,或许总是能催化出各种悲剧。在过去的岁月里,云南那片贫困的土地上,肯定发生过不少与“英”的故事类似的悲剧。被我采访的不少人回忆往事时滴落的眼泪诉说着自己既往不幸的人生境遇,但他们都选择了努力改变命运,把幸福带进生活。

他们的幸福,并不限于显而易见的帮扶款、新房子、新学校,更在于孩子们想走出大山,想上大学,想当医生,更在于女人们不甘于带孩子做饭,还想种桑养蚕,发展产业,撑起家里半边天,更在于男人们开始用电脑、用手机了解外面的世界,开始思考怎么跟上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前进的步伐。我们从消除经济上的“贫”,延伸到斩断智力上、志气上的“穷”,彻底铲除“英”式悲剧的催化剂,厚植幸福和希望的土壤。我想,这正是扶贫的意义。

那张照片是“英”在城里得知丈夫要与她离婚之前拍的,那是她最后的幸福笑容。她的故事就像这张黑白照片一样,在褪色,在被遗忘。但和家大嫂、和妍、杨春燕、余根金和那片土地上所有摆脱贫困的人们,他们的笑容才刚刚绽放。他们的故事被我们用文字、用照片记录在这一期杂志里,和这个美好的时代一起,被大家铭记。

猜你喜欢

大嫂长辈笑容
大嫂大,二嫂小
听说,笑容是会“传染”的
长辈篇
《弟子规》小绘本
《弟子规》小绘本
丰收季最美的笑容
街上来了新城管
家 事
爱,永远经不起等待
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