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整种植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
—— 河南省宝丰县金牛种植专业合作社产业扶贫纪实

2019-01-16尚旭东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9年1期
关键词:平顶山市农资用工

■ 文 / 尚旭东

金牛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张八桥镇王堂村,2009年9月25日成立,注册资金500万元。成立以来,合作社秉持“服务农业、方便农户、促进农业增收增效”经营理念,坚持“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在搞好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同时,为成员提供农资购销、产品加工藏运销售等一条龙服务,与群众走共同致富道路。截至2017年底,合作社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成员6000户,托管土地8000余亩,设立村级服务点320个,拥有总资产8928.2万元、固定资产2923.4万元,当年累计销售额5984.8万元。目前,合作社已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注册了“京意”商标。2010年,合作社被宝丰县评为“县级示范社”。2011年,被平顶山市评为“平顶山市级示范社”,被中国法制教育协会评为“河南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被河南省电视台评为“农业科技示范单位”。2012年,理事长牛京意被省政府评为“全省种粮大户”,奖励大型拖拉机1台。2012年5月1日,牛京意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总经理李江平被评为“平顶山市劳动模范”。同年,合作社被平顶山市评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被宝丰县评为“诚信经营企业”。2013年,合作社被平顶山市评为“优秀社”,理事长牛京意被评为“平顶山市十大农村经济人物”。同年,合作社被评为“河南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全国种粮大户”。2016年,合作社被农业部等9部门评定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一、调整种植结构,夯实产业扶贫基础

2016年,合作社与山东鲁花种业有限公司签订了高油酸花生种繁育合同,第一年试种200亩。在鲁花种业有限公司指导下,当年花生长势良好,得到了成员认可。2017年合作社加大了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成员参观观摩、与农户签订订单等引导成员调整种植结构,扩大花生种植面积,并充分发挥年产10万吨花生精选基地的作用,敞开收购群众种植的花生,解除了群众后顾之忧。在合作社引领下,宝丰县种植夏花生5万余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2017年3月,合作社在张八桥镇王堂村南建成测土配方肥基地10亩,全年春秋两季向成员提供测土配方肥9000余吨、玉米种子10多万斤、低毒农药20余万亩用量。2018年春,合作社向成员提供测土配方肥7000余吨,每亩平均减少投入20元,亩均增产200斤。

2017年12月,经县发改委确认,在前营乡杨庄村建成年产10万吨花生精选基地28亩。建成后,2000吨精选花生米销往郑州、武汉、石家庄等地。与此同时,合作社主动邀请60余户贫困户进厂务工,为其支付超过普通成员20%的工资,带动农户增加花生种植面积近4万亩,为全县精准扶贫、调整种植结构作出应有贡献。

二、产业扶贫主要做法

扶贫工作任重道远、责任重大,它不仅关乎国计民生,更能带动一方脱贫致富,对合作社发展也会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合作社扶贫对象是前营乡槐树岭村,该村位于宝丰县西北部半丘陵地区,全村995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485元,是全县首批扶贫开发重点村。为更好实现产业脱贫,结合该村特点,合作社重点从三方面开展帮扶。

(一)“合作社+农户”解决生产经营困难

该模式是合作社将流转过来的土地托管给成员种植和管理,合作社统一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和技术支持,对贫困户实行“农资低价采购”和“产品高价收购”,让贫困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目前前营乡有入社成员706户,仅槐树岭村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3户、一般农户234户、耕地3000余亩入社。合作社对成员种植实行“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病虫草害防治、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销售”的“五统一”管理,为贫困农户预垫农资,签订收购合同,免除贫困户生产经营后顾之忧。

作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合作社有责任引导成员调整种植结构,有义务在带动和扶持贫困农户解决温饱、增加收入等方面多作贡献。一是优先收购本地花生。在同等质量情况下,对贫困户按国家花生托市价格“溢价”收购(收购单价高于托市价0.2元/斤),让利于贫困农户。二是降低贫困户花生种植市场风险。免费为贫困户提供花生种植技术一条龙服务,先期为贫困户提供花生种、农药、花生专用复合肥,实行订单收购,确保贫困户利益不受损。如槐树岭村贫困户杨铁路家2017年种植花生10亩,仅此一项增加收入7400元。三是减轻贫困户生产经营资金压力。先期为贫困户提供优质高产小麦良种、小麦配方肥,实行订单收购,扣除本金,贫困户种植小麦能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仅2017年合作社为贫困户垫付农资就达60余万元。四是增加贫困户任职收入。贫困户中有能力者发展成为合作社服务站站长,为其提供“基本工资+提成”,基本工资不低于1200元/月。

(二)“直接用工”增加贫困户收入

主要做法是通过增加固定用工和临时用工数量,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保证每户年收入6000元以上。一是安排固定工合适岗位吸收贫困户。合作社在种植基地和测土配方肥基地,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特点安排合适岗位,让其通过务工获得6000元/年—1万元/年的工资收入,实现当年脱贫。与此同时,合作社还通过培训,提升贫困户劳动技能,帮助其永久脱贫和真正脱贫。既“授人以鱼”,还“授人以渔”。二是吸收贫困劳动力进社务工。目前,合作社生产所需劳动力的1/4为贫困人口,月工资不低于1800元,用工时长不少于两年,切实帮助进社务工贫困户解决温饱、增加收入。三是注重招收贫困户就近就业。合作社精选花生基地建成后,实现了日处理100余吨花生米的良好开端。为更好帮助成员及贫困户解决销路问题,合作社决定敞开收购农户花生,用工上注重招收贫困户就近就业。目前,合作社已累计为贫困户发放工资12余万元。

(三)“献爱心”接济贫困户生活

对特别贫困户,合作社对其生活进行直接帮扶。2016年以来,合作社每年为10家特别贫困户送去白面、食用油、牛奶、茶叶、蚕丝被、煤块等一般生活日用品,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合作社的爱心送到贫困户家中。

放眼未来,合作社计划在测土配方肥、花生精选的基础上,再上一个花生油深加工项目,把为成员、为贫困户一条龙服务工作做深、做实、做精、做大,把产业扶贫工作做得更全面、更扎实。总结近年来运行经验,合作社深切地感受到民主管理是合作社成立和运作的基础,政府的支持引导是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前提,为成员提供系列化服务是合作社持续发展的关键,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合作社快速发展的动力。下一步,合作社将再接再厉,在服务成员中不断发展壮大,打造一流合作社,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平顶山市农资用工
2011—2020年平顶山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信息超市”精准破解用工“两头难”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如何防范村级用工管理的新风险
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威果苗培育基地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山村暑假
河南省发展经济利用外资分析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