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职业体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2019-01-15高瑜王振

职业教育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

高瑜 王振

摘要:职业体验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性实践活动。职业学校专业性、教育性、文化性的实训基地蕴涵专业价值、育人价值、化人价值,为中小学职业体验提供了现实可能。面向中小学职业体验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政府部门、科研机构、职业学校、中小学校四方主体需形成教育合力,健全普职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促进职业体验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职业体验;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9)12-0011-05

职业体验是在模拟真实的职业情境中让学生体验职业岗位以增强劳动观念、优化生涯规划、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性实践活动。调研显示,青少年自理能力弱、不尊重劳动、不就业或慢就业和职校招生难。究其原因,除家庭教育失当与缺场、不良社会环境影响外,也与学校教育的闭塞和课程的单调枯燥不无关系。不难发现,中小学生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的割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阻隔及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分离是主要原因。如何整合學生的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如何关联学生的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如何融通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职业体验无疑是一种现实选择和必要路径。

一、中小学职业体验的存在方式

体验是在实践中认识事物,其要素有三:一是身体。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认为“我们的全部习惯对于每一瞬间的自我来说都是一种触摸不着的身体。[1]”裴斯泰洛齐(Johan Pestalozzi)提出教学的最高原则是“感觉印象”,是一种全身心的活动,学生的身体要参与到学习中。二是经验。杜威(John Dewey)提出“一个人独有的经历是经验的基本特征之一。[2]”三是生活。胡塞尔(Edmund  Husserl)将生活世界描述为“直接体验的世界[3]”。范梅南(Max Van Menen)也指出“生活世界就是我们的生活体验世界……教育的意义必须到教育的实际生活中去寻找。[4]” 由此可见,体验是自身的、于经验中、与生活相关。延伸到职业体验,自然涉及“人与身体、人与实践、人与岗位”三对关系。人与身体是人的身体必然参与到体验中,这是职业体验的前提;从职业体验的“体验”过程看,人与实践指职业体验这一“实践活动”能增长人的经验;人与岗位意为职业岗位最终指向人的生活,这是职业体验的“职业”规定。对中小学校而言,职业体验的存在方式有以下三种。

(一)一种实践使然的职业体验

近年来,国内一些学校相继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职业体验。2015年,浙江宁波甬江职业高级中学开展“职业启蒙”大型体验活动,近千名学生走进学校进行职业体验。2016年,上海的65所职业学校和93个市级开放实训中心面向全市中小学生提供了17个专业大类322个职业体验项目,这已是上海连续第三年举办职业体验日活动。上海市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设计职业体验课程体系,推动职业体验与职业认知课程入中小学课堂。河北石家庄自2016年起小学四年级以上和初一、初二年级开设职业体验与职业认知课程,学生每学年至少参加30学时的职业教育课程学习,并将社会实践成绩记入学生毕业档案。2017年,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推出100门文化类、科学类、职业体验类、生活技能类等10大系列的课程,北京现代职业学校开发51门应急文化类、职业岗位类、综合素养类课程,一学期有20余所学校20 00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2018年,安徽芜湖市市区约12 000名初三学生分赴芜湖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和芜湖师范学校2所中职学校参加“职业体验日”活动,体验项目、了解职业技能、感受职场文化。2018年,四川成都双流实验小学东区的1—5年级学生走出学校,体验零售、美容、手工等不同职业,参与学生达807人次。上述内容表明,中小学职业体验在实践场域真实发生,有其实践土壤,焕发着实践活力。职业体验在不同的时间年段和不同的空间场域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足以见得职业体验具有强烈的实践生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职业体验是一种实践产物。

(二)一种政策设计的职业体验

2019年国家出台的有关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的三份重要文件都涉及“职业体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普通高中学校要明确指导机构,......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开设指导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职业体验等对学生进行指导”;《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2019年教育部年度工作要点提出“鼓励职业院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将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5]”

省级层面也有相关政策。2019年3月25日,江苏省教育厅发布《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教育的指导意见》,随文印发《江苏省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建设参考目录》和《江苏省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建设标准》。文件对“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教育”的实施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机制提出了指导意见。为全面推进江苏省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教育,2019年11月5日江苏省教育厅发布《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9年省级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认定工作的通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2019年上海市职业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指出:“推动普职深度融通。组织开展2019年学生职业体验日活动。鼓励校企联合开展暑期职业体验微夏令营。进一步开发职业体验课程与资源。探索建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职业体验模块工作机制。” 仅2019年,职业体验在国家、省级文件中多次出现,江苏省教育厅还出台了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教育的专项文件,由以可知中小学职业体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小学职业体验的政策为职业体验的实施提供了依据。

(三)一种理论假设的职业体验

从人的全面发展看,职业体验是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兼具劳动与实践特质。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学校要培养促进社会生产、服务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就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须从产业需求出发,与社会现实结合,体现生产劳动、生活劳动和社会服务性劳动的实践特征。在职业学校开展职业体验,能够有机融合劳动资源和教育资源,带领中小学生走近劳动现场,深入实训中心或观摩企业生产,在生产性劳动、生活性劳动和社会服务性劳动体验中接触劳动实践,了解劳动知识,感悟劳动精神。

从人的终身发展看,职业体验是中小学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途径。职业体验对中小学生生涯规划意识的形成和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发挥着启蒙作用。职业体验具有使孩子们体验社会职业、提早培养社会适应性的全新教育功能。在职业学校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以职业教育内容为载体的生涯规划教育,通过角色体验、职业探索等教育途径让中小学生在职业实践中启蒙职业、了解自我、认识世界,引导学生提升自我认知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生涯规划能力。

从人的个性发展看,職业体验是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方式。2017年10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初中阶段价值体认的具体目标是“通过职业体验活动,发展兴趣专长,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和态度,具有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职业学校能让学生面向完整的生活世界,将学生的学习世界与社会世界、生活世界建立关联,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与生活、学习与职业的有机联系。

二、中小学职业体验的现实挑战

无论是职业学校面向中小学生开放职业体验日活动,还是职业学校为中小学生开设职业体验课程,可以判断的是,“普职融通”背景下职业学校是中小学职业体验的主阵地。就其实训基地来说,在职业学校开展职业体验具有三重特性:

第一,职业学校实训基地的专业性。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以专业设置、按规范建设、配专业设施设备、有专职教师。中小学职业体验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实践活动,职业学校能提供专业场地、专业师资和专业指导。这是在职业学校开展中小学职业体验的专业优势,是一种“体验+专业”的特质。

第二,职业学校实训基地的教育性。职业体验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普职融通、落实职业体验教育的必要支撑。在职业体验馆开展职业模拟活动和基地实践活动,对学生按职业、行业或工种开展职业体验,能够让中小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和动手实践,亲身体验工作的精细化要求,感悟劳动者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教育蕴含的工匠精神,在劳动体验中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这是实训基地“体验+育人”的特质。

第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的文化性。让中小学生在职业学校现场感受实训基地外显或蕴含的企业文化、职业文化、工匠文化,通过职业陶冶引导中小学生了解职业教育,形成对职业文化的直观认识,这是实训基地“体验+化人”的特质。

作为一种事实性存在和价值性存在的中小学职业体验,其推进主体涉及中小学校、职业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三个利益相关者,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存在不少困难。中小学校方面,内部影响因素主要是学生升学压力大、课业负担重、课外辅导多等现实情况下,学生参与职业体验的时间、参与程度、参与面都受限制。家长不愿意孩子去职业学校体验,若是办学质量不高、社会影响较小的职业学校,家长不支持的态度更加明确。从外部影响因素看,学生校外职业体验的交通隐患、安全隐患是中小学校担心的首要问题,不明晰的成本分担机制也是制约职业体验可持续的重要影响因素。职业学校方面,中小学生的职业体验会增加专业教师额外的工作量。来自不同年级的中小学生,其职业体验的内容与形式不同,职业学校的体验课程如何适合不同阶段的学生?这些都会制约职业体验的可持续发展。从外部影响因素看,职业体验也有专业受限,并不是所有专业都能开展职业体验,如二产类一些专业不适宜学生体验。在实训基地共建共享的理念下,如何发挥实训基地的共享作用,产生其经济效益?教育行政部门方面,存在着国家政策落实难、推进难的现实困境。职业学校与中小学的区域统筹、跨区域协调机制也是制约职业体验可持续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

如何让中小学职业体验具有系统性和持续性,如何探索中小学职业体验的可行性及其内在规律,回应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又要在事实性存在与价值性存在之间寻找到“需要”的平衡点,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此,需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统筹协调多方资源,调动不同主体的积极性,加强普职共融互通。

三、中小学职业体验的可持续路径

为促进中小学职业体验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政府部门、科研机构、职业院校、中小学校”四方主体需在“普职资源共享、研究服务指导、校校课程共建”三方面通力合作。具体而言,政府部门统筹区域资源、选择优质学校试点进行区域性探索,科研机构进行专题研究,融通中小学职业体验的理论与实践并进行有效转化,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校联合开发职业体验课程、完善职业体验基地、共建职业体验师资队伍。

(一)加强统筹协调,形成职业体验教育合力

职业体验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上下联动,内外协调”,构建起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位一体的联动机制。

1.政府部门要加大投入,完善相关制度

一是加大经费投入。扩充中小学职业体验的软硬件资源,支持职业体验课程开发和师资培训。如宁波市投资建成了宁波市学生职业体验拓展中心,徐州市教育局在市区建设了4个职业教育体验中心,2019年浙江宁波市人才网公开招聘6名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教师。二是重视顶层规划。江苏省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教育的指导意见》对区域内的中小学职业体验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是加强制度建设。中小学生职业体验能否有序开展,取决于在制度设计上是否变零散的学校实践为制度化的有序实施。政府部门应对中小学职业体验活动予以制度上的规定,让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有“制”可依。

2.健全职业体验指导机制和评价机制

既要建立中小学职业体验指导机制,从结构上保证职业体验在整个教育体系和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明确职业体验指导的目标、内容及参与主体的责任与义务;还要探索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职业体验模块工作机制。学生评价是教育活动的重要导向,要推动中小学生职业体验工作的有效实施,需调整和完善现有的学生评价机制,将职业体验纳入评价内容,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让中小学职业体验成为绿色、可持续的教育活动。

3.整合多方资源,建立长效机制

一方面,扩大职业体验合作范围,以职业学校的合作企业建立“中小学校、职业学校、企业”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鼓励行业企业与中小学合作开展职业体验活动。中小学校与企业还可在职业参观、职业体验日、职业体验夏令营等方面加强合作。另一方面,重视家校合作,加强学生、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丰富家长培训、家长课堂、家长学校等形式,有目的、有意识地改变家长对中小学生在职业学校开展职业体验的观念和态度。

(二)研究服务指导,融通理论与实践的转化

1.加强职业体验的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合作研究

当前,职业体验还需重视本土化、深层次的理论研究,构建职业体验整体的研究框架,在概念明确、功能定位和制度设计上形成话语体系。实践研究上,应改变过去经验探索模式,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基础上丰富学生职业体验的实践探索。科研机构可与中小学校、职业学校、高校、研究机构等合作开展职业体验研究,加强理论创新。

2.注重职业体验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序列化设计

在职业体验课程目标和内容上,需科学、系统、序列化设计课程。科学性是指课程目标循序渐进,符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系统性是指职业体验课程与中小学劳动与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生涯规划教育等课程有机结合;序列化是指根据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合理设计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注重学期之间和学年之间的课程衔接。

3.建构丰富多元的职业体验活动样态

在职业体验活动形式上,韩国自20世纪80年代着力探索职业生涯教育。按照间接体验的程度,韩国基础教育为中小学生开展了丰富的“创意性体验活动”:“演讲对话型活动,即学校邀请各领域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演讲活动;现场参观型活动,即学生到各种职业相关的宣传机构、企业实地参观;学科体验型活动,即在高中或大学参观、实习、学习与相关职业的学科专业;职业咨询型活动,指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咨询指导;职业实务体验型活动,是模拟体验各种职业的相关实务;现场职业体验活动,即在政府、企业、医院、超市等工作场地进行相关的职业体验。[6]”活动组织方面,注重职业体验教育活动与自主活动、社团活动、服务活动的相互联系、补充和促进,可采用“职业体验记录簿”记录包括职业体验活动前的计划及体验后的感想等。活动层次方面,要避免职业体验活动概念化、表层化问题,让学生感官层面的职业体验与理性的、技术层面的职业实践相结合,实现动手动脑的统一。

(三)推进普职融通,健全普职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从职业教育角度看,职业体验是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普职深度融合、扩大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利用效益、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校可有以下合作渠道。

1.联合开发职业体验课程

职业体验课程化是由职业体验的特征所决定的,职业体验课程建设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在可操作的基础上综合适应性、情境性、动态性、安全性原则,探索职业体验“课程包”建设,学校或者学生从“课程包”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体验课程,学校也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发校本课程。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院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促进普职融通。”因此,可探索中小学校和职业学校在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等方面的制度设计,尤要关注课程制度上的有效衔接。另一方面需加强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中小学校可采用“课堂讲授、案例讨论、职业游戏、情景模拟等方式开展职业体验活动,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可在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建设、活动设计与组织、实践活动与指导、职业兴趣分析等方面体现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7]。

2.完善职业体验培训基地

职业学校应立足专业特色和优势与中小学校共建职业体验培训基地,将职业体验培训基地打造成集教育、教研、实践为一体的平台,如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自2014年4月起依托上海现代商贸开放实训中心,以‘营销节文化集市形式开展职业体验活动,设立了上海首个区级层面的‘黄浦区中小学生职业体验学习中心”[8]。中小学校也要与职业学校加强合作,共建共享。上海市泾南中学自2015年起与上海市医药学校在师资共享、职业体验专场等开展交流与合作,今后两校将深化到师资交流、课程設置、研究性课程、志愿者服务领域。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也与上海市医药学校在课程资源共享、人力资源互借方面拓宽了时空条件。

3.共建职业体验师资队伍

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开展职业体验教育的前提和保障,师资队伍的专职化和专业化成为必需。为此,需要在以下三方面着力:一是职业学校教师担任中小学职业体验的兼职教师,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二是提升中小学教师的职业体验教育意识,提高职业学校教师对职业体验教育的指导能力;三是建设职业体验教师资源库,加强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小学共同参与的职业体验教研和培训,开发线上线下培训课程,促进职业体验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法)梅洛-庞蒂.行为的结构[M].杨大春,张尧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07.

[2](美)杜威.民主·经验·教育[M].彭正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37-41.

[3](德)胡塞爾.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M].王炳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76-86.

[4](加)马克斯·范梅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M].宋广文,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65.

[5]教育部. 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EB/OL].[2019-02-22].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2/t20190222_370722.html.

[6]吕君,韩大东.“核心素养”背景下韩国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9(7):70-71.

[7]致公党普陀区委.普陀:关于区域内中小学增设职业体验基地的建议[EB/OL].[2019-09-08].http://www.shtzb.org.cn/node2124/node2143/node2194/u1ai1840280.html.

[8]杨虹.“小体验”中蕴藏“大未来”[N/OL].(2018-09-27).https://www.shhuangpu.gov.cn/xw/001009/20180927/6f94fb9e-f6e6-49aa-8e44-d53345c06f3d.html.

(责任编辑:张维佳)

Abstract:Vocational experience is an important kind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Professional,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training bases of vocational schools contain professional value, educational value and humanization value, which provide realistic possibility for vocational experience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scientification of vocational experience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s the purpose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xperienc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vocational schools and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should form a joint effort in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mechanism of jointly building and sharing common vocational resources.

Key words:vocational experience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vocational schoo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
档案管理在职业学校评估中的作用
关于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探讨
谈职高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让管理更有效
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疏与堵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