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国际推广与中华文化传播的关系
2019-01-15毛楠楠
毛楠楠
【关键词】汉语国际推广;中华文化传播;文化软实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变革,国家间的关系逐渐密切,汉语国际推广近年来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下,语言作为文化载体,成为促进文化发展的软实力,也是提高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汉语的国际推广,在推动汉语本身发展的同时,对中华文化传播的影响力更引人注目。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汉语国际推广是如何传播中华文化的,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又是如何带动汉语的发展,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重要方向。
结合汉语国际推广的特点,本文着重探讨文化传播与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联系,探索汉语国际推广的发展方向,以期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发展。
一、汉语国际推广下中华文化的传播现状
语言文化传播的现状表明,语言文化的推广程度与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是相辅相成的。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利用汉语的国际推广,有助于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提升我国语言文化软实力。
语言是一種特殊的内在竞争力。当我国成为世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参与力量时,汉语已成为展示中国历史和现当代国家发展成就的重要媒介。在此背景下,国家成立了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国家汉办),专门负责汉语国际教育工作。目前,我国的良好发展前景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汉语国际推广也迎来了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海外掀起“汉语热”,汉语国际推广教育地区分布广泛
2004年11月,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在海外建立的汉语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球14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多所孔子学院和多个孔子课堂,向各国选派的汉语教师和志愿者人数也在逐年递增。全球持续的“汉语热”使一些原本非中国海外移民的热门国家和地区,如非洲的肯尼亚、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等地都出现了汉语教育机构。
(二)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有关部门的支持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的非华裔人士对中华文化十分感兴趣,甚至通过学汉语来中国寻找未来伴侣和谋求职业发展,例如在英国,以前中国学校的学生资源基本都是华人子弟,而现在的学生多来自于不同的民族阶层。[1]
另外,各国的教育主管部门希望通过与当地华人社区的合作交流,推动当地汉语教育的发展。例如,法国将汉语作为第三外语,可以参加全国性的考试并获得加分,而文莱等国政府更是通过给予资金来支持汉语教育活动。因此,汉语的国际推广有助于破除各国间的文化壁垒,促进跨文化合作交流。
(三)中华文化传播成果显著,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汉语国际推广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除了海外汉语师资培训和开展教育活动之外,还推进相关的书籍出版、展览、讲座和演出等各类活动。这一系列的文化交流活动让外国人慢慢接受中国文化,消费中国的文化产品,提升了中国文化的生产力,也推动了中国文化产业建设。
另外,由于更加深入的语言教育实践探索,扩大了文化传播的规模和形式,多部有影响力的文化理论著作和相关教科书也相继出版,如《文化中国——中国文化阅读教程》《中国文化读本》等。越来越多的汉语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积极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理念渗透到语言要素的教学中。特别是近三十年来,我国培养了很多出色的学生,他们因为受到汉文化洗礼,成为了传播中华文明的友好使者。
二、汉语国际推广下中华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
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不同国家都认识到了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加强不同文化 间的交流已经成为各国谋求发展的共同需求。中国的发展成就和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2]然而,随着各地孔子学院的建立和中华文化在世界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一些国家感受到了中国的发展变化带来的压力,并将这种压力视为中国对世界的威胁,这种对中华文化的偏见也制约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文化传播观念和内容存在误解
文化观念属于文化心理层面,主要体现在人们的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上,是文化的核心和基础。受众对其他文化的观念和态度直接决定着他们对这些文化一系列内容的认知态度。[3]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大国为确保西方文化在国际上的霸主地位,频频向中国施压,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制造障碍,并引发了一系列抵制汉语的事件,这也直接影响了世界对中华文化的深入理解。
树立认同感是文化传播的基础,文化实践活动必须以相应的文化内涵为载体。[4]在我国对外汉语的教学实践中,文化因素的引入具有较大的零散性和不成系统性,有时只是将文化作为枯燥学习的调味品。在传播中选择哪些文化内容应该以激发受众对该内容的认同感为指标,否则就很可能因文化背景差异而无法实现预期结果。例如,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为了彰显本国的民族符号“龙”,设计了一款名为“冠军龙服”的带有中国龙图案的领奖服装。因为“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着力量。然而大多西方媒体却选择了忽略这一文化现象,因为在西方的许多民族文化中,“龙”象征着“邪恶”,因此使外国受众对中国形象的认识产生偏差,从而造成了文化传播中的错位现象。[5]
(二)文化传播方式有待改善
一个国家文化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力,关键在于其内容的独特性和传播手段及能力的先进性。在信息社会,拥有这些因素的国家的文化与价值理念就能得以传播,就能掌握影响世界、影响人心的话语权。文化的传播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我国对外文化传播方式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形式也较为单一。在这方面,韩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他们将本国的衣食住行和语言文化通过电视剧和电影的方式展现给国外受众,引发了所谓“韩流”。
(三)“重语言教学”、“轻文化推广”现象普遍存在
语言传播和文化传播存在一定差异性,但也是密不可分的,两者不可偏颇。一味地只进行汉语推广或文化传播,将二者割裂开来,便阻碍了文化交流的推进。过度的地域文化宣传和某种语言的推广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接受国有意或无意的抵制,更不用说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仍然与许多国家不同。[6]上海外国语大学金立鑫教授认为,推广汉语作为一种国家行为,应该是适合“做”而不适合“说”。[7]
三、汉语国际推广下中华文化传播的对策
(一)壮大师资及志愿者力量,精选优质内容,形成文化传播的推动力
在传播中华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教师及志愿者队伍建设,注重对教育人员资质的考察,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保证其语言技巧、文化理论和教育理念都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吻合。另外,要精心选择、制作出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内容让外国受众真心认同。
(二)坚持宣传中国文化与尊重他国文化相结合,坚持“和而不同”的传播观念
通过汉语国际推广传播中华文化,其目的是让世界更了解中国。中华文化是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尊重并发掘其优秀的文化内涵并加以推广。[8]文化传播中应着力强调“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思想,为加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做出贡献。[9]同时,应以“和而不同”的理念为指导,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避免在开展文化实践活动中出现片面狭隘的文化渗透、文化同化等倾向。
(三)加强多媒体形式的应用,促进推广手段现代化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传播要求我们不断引进和学习世界上最有说服力的语言教学理念。[10]我们要应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学,突破学习上的空间与时间限制,向国外受众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生存智慧,消除文化隔阂与偏见,寻求文化的共通性,促进文化的共同进步。[11]
(四)“走出去”与“引进来”,语言传播与文化传播齐头并进
面向国外发行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第1卷将中国语言学、中国学术和中国政府的声音传达给全世界,这不仅在中国语言学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且更进一步地促进了汉语国际传播,体现出了“走出去”战略的核心要义。[12]国内也应通过“引进来”战略进行汉语推广,通过国家汉办和各国政府部门,吸引各国优秀学生来中国留学,亲身感受中华文化,并通过这些留学生身体力行地传播中华文化,破除他国对中国的误解,维护中国的国家形象。
另外在海外文化实践活动中,也应采取语言传播与文化传播并重的策略,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是不可分割的,语言记录表述文化,文化是内涵。[13]
结语
世界上的任何语言都是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汉语在国际推广中更应着力重视推广汉语所承载的人文精神。因此,加强汉语国际传播工作,是促进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我国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师资力量,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实现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承与弘扬。
注释:
[1]范宏伟,刘晓民.中国软实力的培育:当前海外汉语教育发展状况——“第五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综述[J].南洋问题研究,2007(04):98-102.
[2]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国办发[2012]52号)[EB/OL].http://www.hanban.edu.cn/article/2013-02/28/ content_486129.htm, 2013-02-28.
[3][4]宋海燕.汉语国际推广战略下的文化认同与中华文化传播[J].中州学刊,2015(11).
[5]陈雅莉.全球媒介事件中的民族符号与国家形象传播[J].中州学刊,2013(07).
[6]王迎春.中华汉语国际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提升[J].世界教育信息,2016(23).
[7]金立鑫.试论汉语国际推广的国家策略和学科策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4):97-103.
[8]陳明,以汉语国际教育推进文化传播[N ].光明日报,2016-12-06(14).
[9]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3).
[10]张幼冬.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文化传播[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0(05).
[11]李德俊. 论汉语国际传播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构建[J].理论月刊,2015(05):63-68.
[12]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2012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10.
[13]卜海艳.汉语国际推广事业与中华文化[J].语文学刊(教育版),2010(03):131-132.
(作者单位:合肥学院中文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