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研究领域中性别问题初探
2019-01-15秦佳
秦 佳
(吉林建筑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五四运动是跨历史、政治、社会、文学等多种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在近年通过对五四运动现有研究成果及相关研究领域对比时,发现在总体科研成果数量快速增长、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学术水平大幅提高的良好研究态势下,有一些研究方向仍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值得科研人士及社会各界引起重视。
一、对五四运动在女性解放进程中的研究不足
五四运动对中国性别平等事业的划时代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作为巨大社会变革的里程碑,五四的惊雷带来了中国女性解放的春天。我们从女子受教育权这个方面简单来对比一下五四前后的变化:蔡元培在戊戌变法后就认识到了女子受教育对国家的重要性,甚至提出“正本清源,自女学堂始”,而历经革命党人、教育总长、北大校长多个时期,以各种极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特殊地位,直至1919年3月,蔡元培的公开号召尚不能使平民小学男女合校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而经过五四运动的暴风骤雨洗礼启发的邓春兰们已经敢于用更积极的态度为自己的群体发声,那封载入史册的《春兰上蔡校长书》的写作日期恰恰是1919年5月19日,中国近代以来无数志士为妇女教育事业进行的旷日持久的奋斗,而其实现的时间恰恰是1920年,可以说从1919年5月到1920年初这个时间内对中国性别平等的进程来说有太多值得发掘的内容,但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并没有取得重大进展。在中国知网上检索“五四运动”可以查找5247篇发表时间从1951年到2019年的以五四运动为主题词的论文(检索时间2019年5月13日),但同时检索“五四运动”和“性别”时,仅有7篇论文,检索“五四运动”和“女”时,可查到35篇论文,而其中只有《“五四”前后的女高师与女性解放的多重面相》、《五四时期北京女学界联合会述论》、《民国时期天津妇女社团研究——以五四运动到国民革命为考察对象》、《试论五四运动与安徽妇女解放运动的关系》、《赋予五四运动以社会性别:女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5篇中直接对五四运动如何促进女子受教育权的进步进行研究,其余30篇中或把新文化运动的成果等同于五四运动本身带来的进步,或谈女学生在五四运动过程中的参与度。而按主题分组查看,则包含“妇女解放”主题词的仅为11篇,也就是说在目前数量众多的对五四运动的研究成果中,专门关注妇女解放的只占0.21%,在对一个用“前所未有”来描述也毫不为过的女性解放进程中的伟大历史事件的研究中,妇女解放这一主题中的研究论文的数量之少显然是令人遗憾的。
二、对五四精神中的女性主义的研究具有片面性
五四精神具有广泛的内容,本身是一个丰富的宝库,任何把五四精神面谱化、刻板化的做法都是违反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在尊重史实的基本要求下,从整体的研究出发还原一个真实的五四精神的课题是时代的需要,在当前社会普遍重视五四精神的大环境下,认识更全面的五四精神也必将成为广泛的共识,但是在和女性相关的研究中,五四精神成了文学史的独有空间。截至2019年5月13日,中国知网检索主题词为“五四精神”发表时间从1952年到2019年的论文共2176篇,其中主题词包括“性别”的为8篇,全部属于文学范畴,其中研究侧重点为五四精神的仅集中于研究五四时期成长起来的女作家的4篇,而在8篇中有3篇为硕士学位论文,4篇为博士学位论文。同时满足“五四精神”和“女”作为主题词的19篇论文中,仍然有17篇是对五四时期女作家的分析,另两篇为《“五四”精神与女子教育》、《五四“旁观者”的智者之忧——老舍小说与五四文学精神探微》;37个分组浏览主题中,明确带有文学意义的为20个,在妇女解放主题分组中只有2篇,而且其中之一是文学研究类的《众声喧哗背后:五四女作家的娜拉书写》。在五四精神研究的论文中,五四精神下成长起来的女性里只有直接参加了五四运动的女革命家和在文坛享有盛誉的女作家真正被人们和五四精神联系起来,而目前研究中只有少数女作家灵魂中的五四精神成为了并不十分受关注的研究对象,五四浪潮下的绝大多数普通女性的身影是模糊的,人们只是从单一形象的女作家群体中朦胧而艰难的体会着一个神秘而即将绽放的中国新女性时代的开端。以知识分子中的一群来作为时代的缩影进行研究当然是可以的,但是无疑对于波澜壮阔的五四时期特有的精神魅力来说是一种严重的缺失,几乎所有其他女性群体对这样一种伟大精神的贡献和吸收的真实状态,被隔绝在一个世纪之久的研究视线之外,是今天五四精神研究中不容回避的问题。
综上所述,鉴于目前“五四”领域研究的性别问题若干方面缺失,可以证明对“五四”这一理论的研究具有广阔的空间,百年风雨并没有使这一时期完全除掉神秘的面纱,而且除了性别问题以外,诸如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分类研究,都可以在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课题中尝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