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院校军事体育训练相关问题探究
2019-01-15李炳辰
李炳辰
(武警警官学院军事训练系,四川 成都 610200)
军事体育训练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展武警学员的军事体育潜能,并让学员获得良好的体能状态,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竞技水平以适应随时出现的作战需要。这不仅仅是平时的教学训练,更多的是培养学生日后职业生涯的军事素养和军事战斗技能。要实现更好的体育训练效果就必须遵循人体生命的科学规律和军事体育训练的原则和方法,着重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一、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军事体育训练
军事体育训练是一项系统性课程,其包含:体能训练、军事技巧、器械体操、耐力锻炼等一系列内容,教学项目不仅各有特点和侧重点,同时又紧密联系。军事体育训练不仅需要训练量和时间,也需要教员以及学员对于专项体育训练有深刻的思想认识并付诸实践行动。由于各个专项的教员不同,因此很多教员在军事体育训练中侧重于单项技能的重点培训,而无法结合多项技能项目的统筹结合,因此,军事体育训练教学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对其的重视程度。一方面:院校及其课程组加强对教员水平、能力、优势的摸排进行最优化的教学安排,把教育内容安排、训练计划进行科学设置;另一方面:加强学员对军事体育训练的思想认识教育,端正训练态度,积极认真面对体育训练,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和军事素养。
二、立足于实际,合理安排训练
军事体育训练不能盲目的一刀切,要结合学员身心发展的客观实际规律,合理安排训练项目及程度,处理好学员的差异性关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掌握学员实际情况,科学分组
在进行军事体育训练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员的个性差异。可以采取摸底测验、身体检查、心理谈话等方式来了解学员的身体特质、技术水平、抗压能力、训练态度、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从素质、能力、特长等角度考虑合理分组,根据各组的情况可区别对待,以此来强化军事体育训练的目的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区别对待和全面兼顾相结合,增强训练有效性
在军事体育训练过程中,提高训练效率是争取训练成果的保障,但整体的成果需要从个体入手。对于教学目标要从严从紧,保证军事训练不松懈、不拖延、不随意,对于训练方法和训练标准要在训练内容的统一化基础上根据各组自身情况做出合理的安排和评价。教员要处理好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共性与特性的关系。把主要精力放在整体的训练上同时要兼顾个体的发展,例如可以适时为后进的学员“开小灶”,增加对个体的辅导时间和人文关怀,适当调低训练标准,增加训练保护动作,给予其一定的适应时间,帮助其迅速赶上整体的训练进度。对于身体素质拔尖的学员,也应针对其特点适当增强运动负荷,调高训练标准。
(三)科学安排体育训练项目和运动负荷
军事训练的安排要结合众多主客观因素科学合理安排,例如要考虑:气候、天气、场地、器械以及学员状态等因素,来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安排适时的训练项目。综合把握基础项目和专项技术的有效结合,讲究训练的动静结合和劳逸结合,把普通训练内容和有较高运动负荷的训练内容穿插进行,在训练学生体力、耐力的同时注入脑力、反应能力的训练。
三、根据个性差异合理分配运动负荷
武警院校的军事体育训练运动负荷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接近体力极限的军事训练才能打造出身体过硬、素质过硬的武警战士。但是运动负荷首先要以保证学员的身体健康为前提,同时争取训练成果的最大化,这就需要教员在训练安排过程中,结合学员个性差异和训练项目的特性,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一方面针对训练任务做出合理安排,不同的训练任务运动负荷是不一样的,同一训练内容的不同训练阶段运动负荷也是不一样的,例如:跑步的运动负荷和引体前驱就不一样,动作技术和复习提高阶段所安排的运动负荷要大于初学阶段的负荷等等。因此,教员需要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不同的训练程度来制定不同的运动负荷。另一方面,在安排运动负荷的时候要以大多数人的承受能力为标准,但针对学员个体身体素质的差异也要区别对待,每一个人所能承受的负荷量是不一样的,对于性别、年龄、不同身体素质的学员应提出不同的要求。
四、组织训练比赛,增强军事体育训练的竞争性
长期的军事训练必然导致学员心理上的反感和排斥,从而对训练失去激情和动力。大多数学员正是年轻好动的年纪,性格好动活泼,教员应结合学员的特点投其所好,组织相应的训练比赛,并设置一定的比赛奖励。以此来激发学员的好胜心和战斗激情,让学员在竞争中提高自身的训练主动性,也可以以此来检验学员的训练成果。此外适当的奖励也能激发学员的训练激情,强化他们的荣誉感。
五、结语
武警院校的军事体育训练在军事素养的培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要想做好这项工作,提高训练有效性,我们就必须不断理解现代军事训练的理论变革,扎实基础、开拓创新,探索更高、更强、更有效的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