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课堂
2019-01-15于小五
于小五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邢台 054000)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课堂的历史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基本教学内容,是当代中学生、大学生信念和理想的客观性需求。以国家的角度审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倡导民主、富强、核心、文明的思想上和行为上的价值理念。以社会秩序的角度审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提倡公正、法治、平等、自由的人类价值信念。以社会个体的角度审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强调一种敬业、爱国、友善、诚信的理想观念。在思政教育教学大纲中,将上述三个角度所倡导的多重诉求,有机、内涵式的紧密结合,使三者形成相互促进、相互依托的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系统和具体内容体系,改善新时期多元化价值观背景冲击下,学生群体价值主体个人化、价值趋向逐利化、信念目标短期化的价值现状缺陷。立足于正确价值标准,引导当代学生确立符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人类发展自然要求的科学价值方位。同时,也是社会转型时期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树立坚定理想信念,构建高尚品格体系的组织驱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历史性探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教育是强化教育自身学科主体地位的时代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使马克思主义向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发现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性理论基础。在社会思想向多元化衍生、利益格局动荡不安的当下,学生群体难以区分各种文化思潮以及多样化价值体系博弈互联背后所引发的利益竞争关系,对其生活、学习以及思想信念造成极大干扰,导致部分学生思想、行为偏离正轨。因此,将蕴含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渗透于思政教育课堂,有助于激发学生群体正确政治趋向,对我国发展趋势产生合理认知,清晰分辨社会主流思潮与思想误区,在客观化、现实化的社会视域下,坚守价值导向共同体。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从理论到实践,构建思政教育新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历史性理论创新,与思政教育课堂紧密结合,其本质在于坚持思政教育内在规律和理论基础的前提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内容转化为实际教学的性质演变过程。从该角度分析二者互融意义,为创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的,思政教育学教学全新系统。首先,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出发点,创新思政课堂标准、完善教材相关内容建设程度,突出展现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案例和情景再现。其次,应提高教材内容创新的重视度,构建具有结构化、逻辑化、权威化、国家化、国际化以及科学化的教材形式,实现核心价值观从理论到实践的性质转变。最后,充分结合学生群体思想特点、行为特点,以思政教育活动规律为基础,建设具有生活化特色的课堂教育模式。通过掌握学生群体主体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等,发挥引导性、启发性、互动性教学优势,在教育主体和学习主体平等、自由的互动中导入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案例,进而使理论与现实生活产生维度上的互通。
(二)从课堂到生活,营造思政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进程中,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培养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过程的统称。校园文化与时代的发展、永恒不变的马克思哲学密不可分,极具时代性和导向性。同时,校园文化对我国中小学乃至大学阶段的学生精神塑造发挥关键作用,对教师和学生潜意识蕴含的差异性文化思想具有同质化、引导化以及激发性作用。构建以核心价值观为主体价值导向的思政课堂校园文化体系发展,具体策略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充分发掘学校历史性文化底蕴,寻找学校自身文化影响力与核心价值观的集成点,推进高校精神、中学精神与核心价值观的有机互联关系。建设以核心价值观八个基本点为出发点的思政文化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在极力巩固校风校训建设的过程中发挥核心价值观主体地位,进而在思政课堂对化解学生矛盾产生实质性作用。另一方面,思政教学部门应与学校广播站、宣传部达成合作关系,在课堂灌输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将其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是推动思政教育科学发展、生态发展的现实需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实现以核心价值观理论为基础的同质化、多元化共存的思想理念和教育实践,是符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