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
2019-01-15冯茂森
冯茂森
(哈尔滨华德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大数据加强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效率和对象的针对性。随着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网络大众化趋势加强。大数据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微课、慕课等多样化的教育方法,“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该学科方法创新的主要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向网络、拓展到云端、深化数据库,赋予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一、树立大数据的新意识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是非常珍贵的信息资源,具有无穷的潜力性和储存量,深化大数据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的进一步提升。一方面,加强高校一线工作者对大数据网络的操作技能,掌握大数据的使用方法,老师若缺乏应用大数据的意识,则无法全面的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警惕网络攻击,大数据承载的巨量信息,需要人们进行合理科学的筛选和辨别,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觉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价值。
网络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数据间的关联性加强。大数据的采取和收纳整理渠道多样,教育者要认真分析数据来源和数据间的关系,合理地梳理数据体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创新教育方法,树立大数据的新意识。各大高校要重视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协调大数据承载部门,整合信息资源。大数据背景下,分析可利用的信息,提高大数据的使用效率,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大数据信息转化为高校学生的思想文化。
二、建构大数据教育新机制
顺应大数据带来的时代发展潮流,思想政治教育应建构科学合理的大数据相关的教育新机制。推进大数据的广泛运用,尤其在高校的教育领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素养,从而促进方法创新的探究和可持续发展。建构以大数据为基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加强团队协作创新,落实各部门的工作责任,权责分析明确,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机制。
大数据以预测信息为核心,通过算法技能使用庞大的数据储备预测未来的生活准备。大数据的开发、分析、共享后,将成熟的信息体制应用到预测高校的思想政治,确定教育方法创新机制,明确教育发展方向,从而分析学生性格的个体差异性,更好地展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数据对高校学生的思维进行针对性的意识引导,对未来有可能出现的危险进行预防,及时地更正可能出现的学生思想漏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数据的传播量大,涵盖面广,传播速度非常快,因此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高校在利用大数据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要有意识的加强信息保密工作,完善保密机制,采集的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的信息涉及到学生的隐私,只能针对具体的学生个人进行展开使用,禁止出现非法使用的用途,以免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创新大数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高校的教育工作实质上就是信息传播的过程,传播信息以人的行为为媒介。大数据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了可实施的思想路径。高校的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顺应思想教育工作的展开习惯,分析现阶段学生的情绪情感,从而转变传统的僵硬化的教学观念、展开针对性强的分层次教学模式,促使高校的学生积极主动地转变思想政治观念,掌握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科学方法。例如:采取匿名问卷调查的方式,总结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缺陷和弊端;通过辩论赛等方式,对学生的思想进行科学的引导;对已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好应急措施,安抚学生的紧张情绪,培养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学生因家庭背景、年龄阶段、成长经历等各方面的不同,应通过大数据对不同的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的分析,制定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方法体系。学生的资料及时纳入数据库,进行数据更新,引导学生关注正确的时事热点,对高校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促进教育方法的创新。大数据的分析利用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是教育方法摆脱传统观念的桎梏,建构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思想政治环境,从而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大数据是一场世界级的信息革命,使世界成为一个小小的“地球村”,为人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新的顶层设计方法和可利用的信息资源,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高校在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要警惕网络攻击,保护学生的信息隐私,增强高校的网络安全防御观念。大数据时代使信息暴露在阳光下,高校应建立联系紧密、公开规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机制,明确数据的使用方法,顺应大数据的时代潮流,创新高校的思想政治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