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和评定探究*
2019-01-15郝宇航
王 吉 郝宇航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一、高校贫困生认定和评定工作面临两个严重问题
(一)贫困生认定和评定程序不够完善。目前高校在认定和评定贫困生过程中,只建立了三级认定和评定平台(学校、学院或系、专业或班级),缺少寝室成员认定和评定环节。如果高校贫困生认定和评定工作依然按照过去的三级平台开展,那么认定和评定结果非常容易出现偏颇。
(二)贫困生认定和评定指标不够全面。高校学生有的来自城市有的来自农村,家庭居住地比较分散,家庭情况和个人情况也都各异,同时高校对绝大多数申请人的家庭不能实地走访。在这种信息复杂并且难以掌握的情况下,高校目前采取的贫困生认定和评定办法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没有将主观定量评价指标与客观定性评价指标充分结合并有效运用,对此,贫困生认定和评定的结果难以让人信服。
二、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和评定工作的有效对策
(一)科学完善贫困生认定和评定程序。在贫困生认定和评定工作的问卷调查中,有2000余名学生参与了此次问卷,涵盖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管、艺11个学科门类的本科生,在“是否支持搭建寝室成员认定和评定平台”这个问题上,有75%以上的学生表示支持。因此,在当下的高校学生认定和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学院贫困生资助工作认定评定小组、年级(专业或班级)认定评议小组等三级平台的基础上,搭建寝室成员认定评议小组这一平台势在必行。另外,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研讨,高校在认定和评定贫困生时,寝室成员测评量化应占比为30%左右,困难生互评量化应占比为20%左右,班级代表测评量化应占比为20%左右,学院测评量化应占比为30%左右,每一项测评量化占比上下浮动限制在10%以内,总测评量化占比为100%。
(二)构建多层贫困生认定和评定指标。贫困生的精准认定和评定至始至终都是高校资助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准化认定和评定是精准资助的重要前提,为了科学、公平地开展贫困生认定和评定工作,应该建立正确的模型评价(客观评价)体系,同时将其与民主评议有效结合,构建高校贫困生认定和评定体系。
高校贫困生认定和评定体系分为两级指标。其中第一级指标包括家庭情况和学生情况。家庭情况下的二级指标包括(1)建档立卡、低保、城乡低收入等特殊情况;(2)重大或突发事件;(3)残疾、严重疾病;(4)双亲情况;(5)家庭固定资产。
其中(1)建档立卡、低保、城乡低收入等特殊情况,其指标考察点为直系血亲是否享受建档立卡政策补助、低保救助或城乡低收入补助等,对应考察点数据来源为建档立卡本、低保证书、城乡低收入证明材料及国家系统信息记录等;(2)重大或突发事件,其指标考察点为是否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家庭变故或其他突发事件,对应考察点数据来源为国家系统信息记录、当地证明材料等;(3)残疾、严重疾病,其指标考察点为直系亲属是否有残疾、严重疾病,对应考察点数据来源为国家系统信息记录、当地证明材料等;(4)双亲情况,其指标考察点为父母一方死亡或失踪,对应考察点数据来源为国家系统信息记录、户口等;(5)家庭固定资产,其指标考察点为家庭住房、物品情况,对应考察点数据来源为当地证明材料、家庭照片等。
学生情况下的二级指标包括(1)严重疾病或孤残情况;(2)已取得资助情况;(3)节俭程度;(4)勤工助学;(5)思想品德;(6)学业表现;(7)贷款情况。
其中(1)严重疾病或孤残情况,其指标考察点为是否有严重疾病、残疾情况或是孤儿,对应考察点数据来源为严重疾病病例、残疾证、孤儿相关证明材料等;(2)已取得资助情况,其指标考察点为是否接受过国家资助或社会救助,对应考察点数据来源为贷款助学部门、相关证明材料等;(3)节俭程度,其指标考察点为是否有非正常性或奢侈性消费(比如校园卡使用、电子设备花费情况),对应考察点数据来源为一卡通中心、勤工助学部门、民主评议等;(4)勤工助学,其指标考察点为工资,对应考察点数据来源为银行卡流水及相关证明材料等;(5)思想品德,其指标考察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应考察点数据来源为民主评议或者国家或社会表扬表彰的道德模范证明材料;(6)学业表现,其指标考察点为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对应考察点数据来源为任课教师和辅导员评价、教务系统信息;(7)贷款情况,其指标考察点是否有国家助学贷款或者其他银行助学贷款,对应考察点数据来源为贷款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