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背景下高职辅导员角色定位探析*
2019-01-15曾艳
曾 艳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高职院校教职工队伍中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也是沟通学生与学校关系不可或缺的纽带与桥梁。新时期,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职院校生思政教育工作方面教学内容较之以前发生了巨大改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辅导员要善于审时度势,准确做好新时期个人工作的职业定位,配合好大思政格局部署,做好新时期的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现存问题分析
笔者根据调查分析,现阶段高职院校辅导员在职业角色定位上还存在如下几种普遍的问题。
(一)被误认为是大学生的“当家保姆”
在国内很多高职院校中,辅导员职责范围更多的是管理学生的日常,包括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而其本职任务——学生思政教育却往往不受重视。据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辅导员反映,学生的早操、自习、到课情况、晚自习、班会、学习成绩、挂科情况、四六级通过率、寝室文化建设、宿舍及班级人际关系等都成了自己日常工作的家常便饭,经常是从早忙到晚,但却很少有时间和学生面对面交流。这样一来,辅导员的职责就被各种日常琐事占据,根本无暇顾及到学生心理健康及思想价值观发展情况。
(二)职业认同感较差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责任心毋庸置疑,每一个辅导员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安安全全、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能够学有所长、术有专攻,日后成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用的栋梁之才。也正因为辅导员职责范围内的很多事都关乎到学生的个人安全和心理健康,他们从来不敢有丝毫懈怠,每天24小时都保持着“应战”状态。这种付出无限性与收获有限性之间的落差便很容易造成其职业认同感较差。一方面,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量大、职责严重。很多高校辅导员往往是一个人负责掌握百余名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而且每个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性格各异,心理发展健康状况参差不齐,家庭情况也都不尽相同。这些因素都致使辅导员不敢有丝毫懈怠放松,在日常工作中总是时刻处于紧张状态。另一方面,大学更注重的是教师的学术能力和科研水平,辅导员工作一度被认为是配合专业学术教学的辅助性工作,这使得高校辅导员在高校内部的育人地位无法凸显,得不到普遍公认。
(三)被曲解为高职院校职能部门的“勤杂兵”
关于高校辅导员的职责迄今为止尚无定论,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是关系到自己学生的事情,辅导员都要承担相应的监管责任。在这种职责界定下,高校内部其他职能部门会将辅导员工作曲解为“勤杂兵”。任何职能部门,只要有工作上的需求,辅导员都应该认真配合。
二、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准确地角色定位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政工作的核心主力军,在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心理健康成长、个人职业规划上都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责任。新时期,在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角色不断更新丰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德育工作的先锋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企业输送一线生产人员的重要责任,学生在踏入正式的工作岗位之后,能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主要取决于其在校期间辅导员德育工作做得是否到位。作为高职学生德育工作的先锋,高职院校辅导员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道德素养,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职业之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之下,教会学生立大志、成大业,努力做一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栋梁之才。
(二)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
就现阶段高职院校生源年龄结构分布特征来看,“90”后正逐步退去,“00”后正粉墨登场。这批新世纪的新生儿出生在一个优裕的时代背景下,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生长在“4+2+1”的家庭环境下。由于父辈祖辈向他们倾注了过多的爱与呵护,使他们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于是很多学生即便是已经成年,进入了大学阶段,其心智依旧不够成熟,还不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情绪容易失控,心理抗压能力还很薄弱。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多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多和学生聊天谈心,及时关注学生心理成长动态,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中去,做学生心路历程中的良师益友。
(三)学生职业发展的协助者
与普通本科院校教学目的不同,高职院校教学最终目标还是要落在就业上。因此,辅导员要重视学生的职业教育。以学生的就业培养目标为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形势,结合自身特点和专业技术水平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院校大思政背景下要求高职院校要立足于国家和社会新时期的发展背景,将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提升到一线教学内容中去。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政工作的主要实施者,高职院校辅导员只有提前准确做好自己的职业定位,才能更好地配合高职院校大思政格局部署,将高职院校生的思政工作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