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
2019-01-15李林甫
□文|李林甫
(作者单位:长春市九台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中职教育主要就是指:对初中学生进行再教育,确保其能掌握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能够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需求。而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对中职院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质量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在课堂上开展基础的理论知识教学活动,更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汽修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以此来给社会的发展输送更多高质量综合性人才。因此,中职院校就应不断的做好教学改革工作,确保能够提高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水平。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汽车新型技术以及新型材料不断涌现,进而也就给汽车检测与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就针对当前中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而言,不仅整体管理较为松懈,而且对学生的要求较低,没有与企业达成有效的合作,这样也就影响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培养,不利于我国汽车行业的稳定发展。因此,中职院校就应合理的改善内部的管理教学方式,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人才的培养能够有效的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改善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水平。但是,当前中职院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在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给汽车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影响。而通过对其研究与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帮助我们及时的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确保提高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充分的发挥出人才培养的优势。下面,就针对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
生产实训内容缺失。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学生才能掌握专业汽车维修技能。而生产实训是中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所采用的一种培训方式,通过与相关汽车企业的合作,来构建相应的汽车维修车间,这样就能给学生实践操作提高专业化的场所。但是,当前多数的中职院校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与企业的合作较少,进而也就无法给学生提供过多的生产实训机会。虽然学生在学校学习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在校实践操作的机会,到了公司也不能及时上手操作,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汽车企业的培训成本。因此,生产实训内容的缺失,给中职院校学生今后的稳定发展带来了较为深远的影响[1]。
技术辅助教学缺失。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创新,科技技术的应用优势变得越来越为明显。而将互联网等新兴技术运用到中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也是当前教育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中职院校中的绝大部分都引进了机器化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并投入到了正常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但是,相对于高等教育院校而言,其教学方式和教学设施还较为落后,导致在技术领域方面,中职院校的发展竞争力远远落后于高等教育院校。此外,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课知识一般理论知识较多,且较为抽象,没有形成一个确定化的状态,倘若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做到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就会给学生的理解与运用带来难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对其的学习兴趣,产生厌学的情绪,进而就会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就业压力[5]。
岗位实习存在的问题。岗位实习是中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性环节,但是该项课程如何实施以及实施方式与学校的条件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首先,需要学校与汽车企业进行沟通,达成某种协议后,签订岗位实习合同,这样就能给学生提供更多操作实践的机会。但是,学校在签订协议时,往往对企业内部学生培训的细节了解较少,至于企业是如何分配实习岗位以及学生是否在实习过程中学习到了专业技能等问题,更是了解甚少。而通过对汽车企业实习生的调查可知,多数实习生在企业中都是干些基础性的工作,并没有接触到核心工作,导致学生的专业素质无法得到有效提升,进而也就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许多学生都想提前结束岗位实习,但是这样不仅给企业的员工的合理安排带来了影响,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关系[8]。
师资力量不足,教材与实际脱轨。教师作为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展开者,其专业素质的高低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专业的教学水平。但是,当前中职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老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有些老师虽然具有多年的实践经验,能够实现对传统汽车的精准维修,但是对于新型的汽车则认识不足,缺乏创新性的技术,也就无法做到对其的有效检测与维修。而学校缺乏对高技术人才的引进,使得该专业的师资结构出现严重不平衡的现象,因此就影响了整个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展开。此外,每个学校都习惯性的编辑符合该学校该专业发展的教材,而每个老师由于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对于教材的编辑很难形成统一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方向。而有些中职院校依据采用传统的教材,教材中的维修技术甚至是几十年前的技术,无论从哪个方面,都无法达到对学生的指导效果[2]。
强化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的策略
多元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只有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才能更积极的投入到课堂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因此,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在教学设计方面,应更加体现出教学方案设计的多元性和实效性,确保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首先,老师应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依据教材内容来合理的创设教学情境,并通过使用多媒体等技术,来将相应的理论知识以更加直观、形象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确保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来给学生模拟汽车维修场景,确保为学生今后实训工作的展开奠定基础。老师还应在课堂上做好示范工作,给学生讲解在检测与维修汽车时的注意点,避免学生出现差错。此外,老师还应创设多种合作方式,将学生分为不同个小组,通过各个小组之间的讨论与交流,来充分的发挥出集体的智慧,以此来不断的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团队协作性。而老师就应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与学生进行沟通,共同商讨出相关的解决对策,这样就能有效的活跃课堂氛围,确保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创设一个开放性和技术性的学习环境[3]。
加大投入,增强实训基地规范化。汽修实训基地的建立,是推进中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技术型保障。因此,中职院校就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争取更多的实训建设项目,确保为学生提供充裕的器材、场地和车辆,以此来有效的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而老师也应充分的发挥出实训基地的应用优势,多开展实训课程,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确保能够充分的发挥出相关器材的应用优势。此外,在实训基地内,老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的制定和调整实训计划,不断的规范学生的实训行为,确保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以此来有效的达到高效实训的效果[4]。
明确目标,提升专业训练科学性。中职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且个性特点具有较大差异。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时,不能一概而论,而是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确保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而对于教学目标的制定,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否则就会影响教学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课堂上,老师应对不同的学生做好个性化引导工作,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专业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能。此外,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还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因此,老师就可在课堂上教授给学生相应的学习技巧,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学习自信,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是十分有利的[6]。
加强中职教师师资力量。较为专业化师资队伍的构建,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和核心。因此,中职院校就应设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政策,并加大对新进教师的资金扶持,这样老师才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而对于教师的引进,应确保其在汽车企业或者4s点有过任职,且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并对其进行综合考核,只有考核通过后,才对其安排教学任务。而对于年龄偏大的教师而言,学校应定期的组织其参加汽车技术的培训会议,确保其能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汽车维修技术。而对于维修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学校还可派其到国内知名的汽车企业进行参观和交流,了解当前汽车行业的发展形势,确保有经验的教师能够时刻走在技术的前沿。此外,学校还应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了解企业内部的运转机制以及学生的实习模式,并引进优秀的人才到学校开展有关教学课程,补充师资力量。而企业也应在企业内部开展相应的课堂教学活动,做到与学校的优势互补,共同培养出专业水平较高,综合素质较强的复合型人才,确保满足汽车行业的发展需求[7]。
不断的做好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工作,对于有效的提高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满足汽车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首先认识与了解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多元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大投入,增强实训基地规范化以及明确目标,提升专业训练科学性等四个方面来做好中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工作,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减轻学生的就业压力,确保为汽车行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输送更多高质量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