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

2019-01-15亓岩

时代人物 2019年30期
关键词:社会公众渠道主体

基层党组织是当前基层社会治理所依靠的最基本、最直接、最关键的力量。同时,基层党组织还承接着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根据社会治理结构的变化,结合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实现社会治理的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发挥党的核心地位,坚持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是有效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必要性

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时代要求。改革开放40年经历了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就要全面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因此,首要做好党委领导,落实到基层,重点就是怎样协同各治理主体,怎样在政府、社会、公众之间建立一个顺畅的机制,最有能力,也最适合承担这个功能的就是党的各级党组织,所以,基层党建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也在不断的拓展,基层党组织承担着承上启下的链接体制内外的新平台,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时代要求。

社会转型深刻变革的现实要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是社会转型深刻变革的现实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期,社会结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组织形式由过去的“单位制”转变为“社区制”,社会主体也由一元到多元转变,社会主要矛盾也随之转变。同时,社会需求也更加丰富更多样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要改善和提高人民福祉,就要加强创新社会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社会治理向基层下移。因此,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社会转型深刻变革的现实要求。

加强党的执政基础的具体要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有很多种途径和渠道,我们强调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基层党组织深入在基层,在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另外,九千万党员的庞大数量,也能够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带头作用。探究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引领作用,实实在在去为老百姓干实事,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民生诉求渠道,还缓和了党群矛盾。最终夯实了党的群众基础,树立了党的威信,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党的执政基础。

二、当前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困境

社会治理体制和方式、方法创新是当前转型期社会建设的新目标,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和方式方法的创新,正处于实践期、探索期,尤其体现在基层治理层面,在社会治理向基层下移这一政策引导下,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不可避免遇到各种问题。

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不能有效融合。目前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不能有效融合问题是当期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现实问题,具体表现有:首先,部分基层党组织对自身定位认识不够,存在党建工作和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脱节问题。其次,部分基层党组织与社会治理是两个不同的体系,二者不易融合,在目前复杂的社会问题形势下,无法满足引导社会治理创新的需求,所以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的发挥,导致部分党员不能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再次,一部分基层党组织建设“形式化”,往往重视扩大党员数量、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的组织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和基层社会治理有效融合。

基层社会治理主体良性互动不足。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各主体之间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各级党组织、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未能形成良性互动,这些主体的运行机制的区别,影响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效果。另外,党组织和政府往往掌握了绝大部分公共资源,所以就导致了“强政府”的局面,基层社会治理中过分依赖党组织和政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社会组织和公众往往也对党组织和政府有过多的依赖。这样各治理主体之间缺乏协调沟通的治理机制,各种治理能力就办法实现整合,这样各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不足。最终也导致了基层治理水平不高。

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治理结构不平衡。近年来,基层党组织的发展伴随着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基层党组织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存在差异,有些地方仍然按照行政区划或者地域来设置基层党组织,另外,个别行政机构整合撤并,但是没及时对基层党组织进行调整,所以部分社会治理需求不能通过党组织来得到满足。然而,基层社会治理的范围越来越宽泛,基层党组织很难覆盖到基层各领域。

部分党员和社会公众参与基层自治的积极性不高。社会转型期,伴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基层社会结构也由传统的单位制向社区制转化,党员和社会公众参与基层自治的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是由于参与的形式比较单一,导致基层部分党员和社会公众参与度不高。有些人就认为自己个人的力量对整个基层治理的作用不大,有些人认为没必要去参与基层自治。虽然目前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公众有更多的平台和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但是民主监督的参与度不高,部分党员和社会公众对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治理缺乏热情。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渠道单一。由于受基层党建自身制度的制约,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渠道单一,这里党建引领的渠道单一主要表现在专职从事基层党建工作的人员很少,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兼职,另外,这些数量不多的基层党建人员也往往采用较传统的方式,而往往忽略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更多更先进的方式可以采用,还是用传统的渠道去探索社会治理创新。应该根据基层社会中各类人群,去选择大家都广泛接受的方式,从之前金字塔式的结构转变为扁平化的结构。

三、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

突出党建引领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中的政治引领功能。基层党组织处于党组织的最基层,政治属性凸显,一旦基层党组织引领方式有误,会导致整个党组织出现问题,所以,必须积极拓展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首先,强化政治引领理念,树立良好的政治引领理念,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群众,做到让群众满意,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群众的作用。其次,要强化政治宣传,政治宣传关系到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的意识形态领域,要注重强化政治宣传,及时把党的最新方针政策、理论制度宣传到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中,让老百姓及时了解党的理论和政治动态。

激发多元主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积极性。社会治理的主体从一元转变为多元,为了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转,必须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制度,切实提高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激发各主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一要落实政府负责的社会治理体制。政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方式一般是直接参与,另外协调各参与主体共同参与治理。政府作为党领导社会治理全局的直接执行人,有直接把党的政策具体转化成具体行动的责任,所以政府要更新观念,简政放权,工作重心向基层下移。做好落实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具体工作,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多元参与的共同治理格局。二要推动社会组织有效参与。也就是社会协同,社会组织作为第三方组织,承担着政府和社会公众沟通、互动的媒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随着政府简政放权的实施,很多基层的公共服务,都需要依托基层的社会组织来提供,这也是对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一个补充。三要提升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一方面从理念上增强公众主动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让社会公众意识到一个美好社会的建设,是需要社会每个人的责任。另一方面从政策上引导、拓宽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为公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保障。

着力拓展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渠道。拓展社会治理新渠道,是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怎么改变过去引领渠道单一的模式,坚持理念创新、方式方法创新,从基层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满足基层的需求,一是平台创新,创新社会治理党建平台,构建网格化基层党建,通过党建平台的创新,通过网格化治理模式的应用,推进各方面各层次的党建覆盖。二是方式方法创新。创新“互联网+社会治理”方式,运用信息行的手段和数字技术、运用自媒体等多种网络媒体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通过对数字技术的运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强各个主体之间的沟通,同时也拓宽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渠道。

完善运行机制提升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有效性。运行机制是社会治理创新的保障,运行机制决定了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效果,所以要建立健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治理机制中,一是建立党建引领机制。党建引领具体到实践,还是需要落实到党组织,所以要探索以党组织为主导的引领制度。并且在制定的社会治理政策时,要多听各治理主体的意见、建议,满足各治理主体的需求。二是完善社会公众诉求表达机制。基层社会治理要探索群众诉求机制,拓宽民众的表达渠道,利用各种方式的表达渠道,让社会公众有渠道、有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并且还要积极的解决诉求,从而真正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三是要完善各部门的协同机制。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就需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同时,还需要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只有加强沟通协调,才能更好地实现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实施。

健全和加强相关的制度建设。健全和加强制度建设,是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根本,只有健全和加强制度建设,才能确保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顺利实施。首先,夯实经费的投入制度,把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经费预算纳入到财政预算,确保了稳定的财政投入,另外合理扩宽资金筹集渠道,合理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尤其是社会公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领域,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后,监督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监督考核体系,要发挥他们的职能作用,并且要重视对考核结果的应用,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激发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内生动力。

猜你喜欢

社会公众渠道主体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论碳审计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何谓“主体间性”
努力给社会公众求证事情的真相——以金华晚报《求证》栏目为例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创举措 拓渠道 提质量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试论社会公众承担低碳社会责任的领域和方式
社会公众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