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水资源保护实践与对策研究

2019-01-15张建华

治淮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入河排污口蓝藻

殷 鹏 张建华

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处长江、淮河流域下游,水是江苏最具特色的优势自然资源。江苏省人口密度高,全省人均国土面积1343m2,为全国最低。产业密集度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 万家,燃煤发电、铁钢、水泥产量均居全国前三。工业废水量比广东省、浙江省要多近三分之一,污染排放强度高,生活污水量是浙江省的1.4 倍、福建省的2.5 倍,即使全部达标排放,产生的污染仍很大。此外,水力坡度全国最小,大部分河湖上下游100km 的河底高程落差仅1m左右,水体流动性差,河湖水环境自净能力小,稍有纳污很难降解。2013年国家考核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六成左右,水资源保护形势严峻。

一、已开展主要工作

1.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一是推进城市水源地达标建设。根据江苏省政府有关要求,省水利厅、生态环境厅、住建厅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联动,合力推进水源地达标建设整治,指导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实际,逐县(市、区)提出水源地达标建设方案,对于布局不合理的水源地,因地制宜优化水源地布局。二是加强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加强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保护、运行与维护管理,提高水利系统应对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三是推进长效管理保护。开展水源地长效管理年度评估,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印发各地整改落实。

2.强化水功能区管理

江苏省根据《水法》有关要求,不断强化水功能区管理工作。一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水利、环保部门共同编制水(环境)功能区划,于2003年通过省政府批复,成为全国最先出台水功能区划的省份,省级水功能区覆盖水域面积占全省水域面积的78.0%。2016年水利厅提请省政府出台水功能区管理工作意见,进一步提升地方政府对水功能区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明确了水功能区管理与达标整治的主体责任,强化了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二是合力推进达标整治。2017年水利厅会同发改、环保部门联合开展省级水功能区达标整治工作,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提升水功能水质。此项工作也被水利部列为全国八大创新工作之一,在全国推广。三是全面加强水功能区监测与通报。不断扩大水功能监测范围、频次,省级水功能区全部纳入监测范围,重点水功能区实现了逐月监测,水质监测结果逐月通报各市人民政府。四是开展水功能区划修编。适应河湖长制管理要求,将省管河湖全面纳入水功能区管理范围,于2019年初完成修编任务。

3.实施入河排污口专项行动

一是开展入河排污口的普查登记。全省入河排污口进行全面复核,相关台账资料一并纳入江苏省排污口管理信息系统。二是加强入河排污口量质监测。制定全省入河排污口监测方案,对主要入河排污口每年开展监测工作,对监测不达标的入河排污口进行通报;强化日常监督,将入河排污口纳入水利管理巡查内容,加强巡查督查。三是强化审批管理。对于生活污水,指导各地合理布局生活污水排放口,并通过再生水回用,进一步削减入河污染,对于工业污水,严格按照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的要求,严格管控。四是开展专项整治。2018年水利厅联合发改、环保、住建等部门联合开展排查摸底好整治工作科学核定排污口清单,并对排查出的问题排污口逐一进行整改。

4.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

根据水利部试点工作要求,积极开展试点申报工作,国家级试点数量为各省之最,9 个试点的实施方案全部由省政府批复。2017年省政府印发《生态河湖行动计划》,被水利部列入全国四大创新之一。此外,省水利厅组织开展了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工作,共有18 个县(市、区)列入省级试点,同时制定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地方标准,鼓励未列入试点的城市对照建设标准开展创建工作。

5.加强太湖水环境治理水利措施

一是全力做好蓝藻打捞。指导沿湖各地强化打捞能力,2007年以来,共打捞蓝藻1500 万t,相当于从湖体中清除7500t 氮、1500t 磷,2018年打捞蓝藻186 万t,为历史第二高。二是全力做好湖泛防控。在湖泛应急防控期间,组织省水文局苏州、无锡、常州分局每年对湖泛易发区和重要水源地开展巡查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开展跟踪复测,对水质异常区域及时采取曝气冲氧、应急清淤等措施,防止发生大面积湖泛。三是科学实施调水引流。将防洪防污调度有机结合,合理调控太湖水情。2007年以来,累计引水212 亿m3,入湖97 亿m3,有效促进了太湖水体流动,改善了太湖水质。四是全面启动新一轮太湖清淤。全面总结第一轮太湖清淤经验,开展太湖全湖底泥调查,启动太湖总体清淤方案编制工作,积极探索清淤淤泥处置利用新方法。

二、取得成效

1.水源地管护水平明显提升

九成以上的市、县供水区实现了双水源供水,提升了供水安全保障水平;全省97 个城市水源地全面完成达标整治任务;通过年度评估工作,对新增水源地风险隐患,及时整治清除。

2.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全省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国家考核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由2013年的60.9%提升至2018年的85%以上,提前两年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目标。

3.太湖高质量实现安全度夏

2008年以来,全湖累计打捞蓝藻1500 万t,不仅有效防止了蓝藻堆积腐烂发臭,减少蓝藻存量,而且直接清除了聚集在蓝藻体内的内源污染,相当于减少湖体内的7500t 氮、1500t磷。累计完成近4000 万m3太湖生态清淤,有效削减了內源污染,遏制了湖泛的发生几率。太湖未发生水源安全事故以及大面积湖泛灾害。

4.构建各具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城市格局

国家级和省级试点已全面通过验收,江苏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经验作为样板在全国推广。各试点城市探索不同发展水平、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模式,全面超额完成投资建设任务,初步构建各具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城市格局。

三、对策建议

虽然水资源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江苏省人口密度高、产业密集度高、污染排放强度高问题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强化措施,推动江苏省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水生态持续好转、水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1.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削减污染排放

要将创新驱动作为推动高新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改进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的助推器,促进经济增长模式向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转变,在源头上削减污染排放。

2.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提高水体的自我净化和修复能力

目前,相当一部分河湖生态退化问题依然存在,由于缺少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即使解决了外源污染排放问题,水环境质量仍然不能保证根本好转。以太湖为例,由于太湖“藻型生境”的生态环境还未根本转变,湖体的生态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太湖湖体总磷浓度近期难以达标。因此,要通过生态修复来恢复河湖的生态功能和自我修复能力,确保水环境长治久安。

3.推进水源地保护工作向纵深发展

积极推进全省城市新建水源地、乡镇水源地以及应急备用水源地的达标建设和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水源地规范化管理,全面开展全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长效管理与保护评估工作。全面整治农村水源地环境风险隐患问题,提高乡镇和农村饮用水水源地风险防控和应急能力。

4.积极开展生态流量确定和保障探索

有序推进全省重点河湖生态水位确定工作,加快实施跨流域河湖省内水量分配工作,积极推进跨市级行政区的水量分配试点。制定河湖生态水位保障措施,提高全省生态用水保障水平■

猜你喜欢

入河排污口蓝藻
浅谈广西入河排污口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滏阳河流域入河再生水对实测径流的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开展入海排污口监测工作的思考
长江流域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长效机制研究
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蓝藻水华处理举措
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蓝藻水华处理举措
山西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
自创生存环境小能手——蓝藻
可怕的蓝藻